|
【功能主治】 功能平肝利胆,健脾补肾。主治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
【处方组成】 (l)脾虚湿毒型:芦根10克、苡仁10克、桃仁3克、冬瓜仁10克、金银花10克、车前草10克、楂叶6克、茯苓15克、茵陈6克、白花蛇舌草6克、鸡骨草10克、葫芦条10克、郁金3克、夏枯草10克。(2)脾肝亏损型: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谷芽15克、茵陈6克、田七1克、沙参10克、丹皮6克、郁金3克、吉林参3克、熊胆0.15克、金银花5克、丹参5克、赤芍6克。(3)脾肾亏损型: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谷芽15克、茵陈5克,丹参6克、白芍6克、郁金3克、五味子3克、吉林参6克、田七1克、首乌10克、乌豆衣10克。以上药物均水煎,分多次服。 |
【辨证加减】 腹水重者加上鳖虫3克、水蛭3克、蟋蟀4只、寮刀竹6克;便血多者加茅根10克、阿胶3克、早莲草6克、茜草6克。 |
【临床疗效】 用本方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71例,多系重症患儿。结果治愈15例,好转44例,未愈8例,死亡4例。 |
【处方来源】 广东省广州儿童医院杨善成等。(时毓民)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热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
【处方组成】 茵陈12-15克、山栀9克、车前子9克(包煎)。金钱草15一30克、篇蓄15克、制大黄3一4.5克、生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分数次服用。疗程平均为6周。 |
【辨证加减】 黄疸深加广郁金9克、片姜黄9克;热偏重加黄芩9克、黄柏9克;湿偏重加茯苓9克、白术9克、扁豆9克;肝脾肿大显著或质地坚韧加丹参15克、当归9克;腹胀、纳呆加生鸡金3克。 |
【临床疗效】 用本方治疗19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结果痊愈15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照组16例,用强的松治疗,结果痊愈8例,好转5例,无效3例。巩膜及皮肤黄疸消退时间中药组比强的松消退快。 |
【处方来源】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时毓民等 |
【按 语】 全方以清热利胆为主,其利胆效果优于强的松对照组。对急性温热型黄疸尤为适合。(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行血解郁。主治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
【处方组成】 茵陈15克、虎杖6~9克、败酱草9克、山桅9克、广郁金9克,水煎,分数次服用。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用本方治疗出生到25天内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2例,全部病例均不加用或停用激素,结果痊愈9例,好转1例。2例自动出院。用药后患儿在7日内大便转黄。 |
【处方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医院彭兆麟等。 |
【按 语】 方中茵陈清利湿热;虎杖清热活血,以上两药相配,肝胆湿热得解则胆道通利,胆郁可解除;败酱草可加强清热功效,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坏死;配山桅、广郁金以协同利胆、退黄,行血解郁。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主治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
【处方组成】 白茅根15克、水贼草9克、板益根9克、郁金9克、枳壳6一9克、金钱草15克、滑石9一12克。每日1剂,煎汤分数次服。 |
【辨证加减】 大便干加大黄;稀便加白术、茯苓;有热象加黄芩、栀子;腹胀加川朴、大腹皮或莱菔子;腹水加半枝莲、车前子;纳差加神曲、鸡内金、山楂;肝火硬加大黄遮虫丸0.2一0.25克;配合服用或后期加硝矾散0.2~0.25克。 |
【临床疗效】 用本方治疗新生儿肝炎25例,结果痊愈12例,减轻9例,无效4例,总有率为84%。 |
【处方来源】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曹旭。 |
【按 语】 方中白茅根、木贼草、板蓝根清热凉血;郁金、枳壳、金钱草、滑石利股。综观方剂组成,以治阳黄为主。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