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疏络,清热利湿。主治小儿佝偻病伴肢肿、溲少、苔黄腻、脉濡等症。 |
【处方组成】 苍术6克、白术6克、黄柏6克、茯苓5克、木瓜5克、牛膝5克、木通5克、栀子5克、茵陈C克、藿香3克、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湿热症消除后,予参芩白术散善其后。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小儿佝偻病。3岁,诊断为佝偻病,两下肢呈“0”形畸形,伴湿热症象。经服本方5剂,症减,再进3剂,症消。予参苓白术散善后,少食油腻,多进蔬菜。半年后复查,“0”形腿消失,诸症痊愈。 |
【处方来源】 四川省成都中医学院朱长义。 |
【按 语】 小儿佝偻病临床多从补脾、肾论或从脾、肝、肾入手,以湿热论治甚少。本方不拘常规,独辟清热利湿之法而获效。方以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苍术燥湿健脾助运;木瓜通络;黄柏、牛膝、茵陈、栀子清热利湿;藿香芳香化湿。全方利湿为重,湿去则脾运得健,再佐以参术白术散以健脾,不失为治疗佝偻病之新法。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虞坚尔)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益气暖肾。主治小儿佝偻病。 |
【处方组成】 生黄芪9克、党参9克、丁香1.5克。以上为日生黄芪9克、党参9克、丁香1.5克。以上为日 |
【辨证加减】 贫血明显者加黄精1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小儿佝偻病30例,年龄1岁以内22例。临床症状体征均在半个月内明显改善。1个月内治愈者16例(53.3%),1~2个月治愈者8例(26.7%),2~3个月治愈者4例(13.3%),3个月以上治愈者之例(6.7%)。 |
【处方来源】 北京市友谊医院阎田玉等。 |
【按 语】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中医临床中常以五迟五软、汗症等论治。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肾不足。本方以黄芪甘温益气扶正,党参健脾益气,二者相合以生化气血;丁香温中暖肾,振奋阳气以化精血,所用药物少而精专,且制成糖浆,易于服用,小儿能坚持用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虞坚尔)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益气,补肾壮骨。主治小儿佝偻病。 |
【处方组成】 黄芪20克、菟丝子20克、牡蛎10克、苍术10克、麦芽10克、甘草10克。以上为1剂量。将7剂制成糖浆200毫升,3个月内者每次服5毫升,3-18个月者每次服10毫升,18个月以上者每次服15毫升,1日3次,连服4周为1疗程,一般服1~2疗程。激期患儿可增加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小儿佝偻病38例,疗程4~12周,治愈31例(81.6%)。 |
【处方来源】 上海小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虞坚尔等。 |
【按 语】 本方以黄芪健脾益气,菟丝子补肾壮骨;苍术燥湿健脾以助运;牡蛎既安神,且敛汗;麦芽和胃;甘草既助黄芪益气,又调和诸药,全方用量上突出黄芪、菟丝子。用菟丝子补肾,寓平补阴阳之意,适合小儿特点。(虞坚尔)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固涩。主治小儿佝偻病。 |
【处方组成】 苍术15克、五味子15克、龙骨50克、牡蛎5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5克、加白糖适量,温开水冲服,每日3克,连服15天个月。 |
【辨证加减】 脾虚者加服补中益气汤(黄芪5克、党参3克、当归3克、白术3克、陈皮2克、柴胡3克、生姜1片、大枣2枚、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30天;体弱阴虚加服补肾地黄丸,每次服1-3丸,每日3次,连服15天个月;中度以上患儿可加用维生素D3。 |
【临床疗效】 治疗小儿佝偻病112例,痊愈96例(85.71%),好转16例(14.29%)。病程6个月以内98例,6个月以上14例。治疗最短者15天,最长者75天,平均31.2天。 |
【处方来源】 湖北省荆门市妇幼保健所苏忠国。 |
【按 语】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佝偻病,可起到增强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本方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组方,所选龙骨、牡蛎含有磷酸钙、碳酸钙等;五味子可能有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功能;而苍术中可能含有维生素D(目前尚无定论)。故本方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结合而设方,实为中药研究的一个创新。中度以上重症患儿辅以维生素D3制剂,故疗程可明显缩矩,平均31.2天见效明显低于全国标准。(虞坚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