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肺脓疡。 |
【处方组成】 (1)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寒水石9克、青黛3克、生苡仁30克、紫草6克、白薇6克、乳香4.5克、淡竹沥(冲)1支,水煎服。适用早中期肺脓疡。(2) 浙贝母9克、地骨皮9克、桑白皮9克、海浮石9克、知母6克、麦冬6克、白薇6克、竹茹12克,水煎服。适用于晚期肺脓疡。上述方药,4岁以下每日1剂,4岁以上每日2剂。 |
【辨证加减】 早、中期高热不退加干芦根15克、连翘9克、五倍子4.5克;咳剧、痰多加杏仁8克、大力子6克、白芷4.5克;后期咳剧加芦根15克、杏仁6克、瓜萎皮4.5克,或川贝粉3克(吞服)。此外,早期加用丹参及银黄注射液。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小儿肺脓疡16例,14例发热病例中3~5天退热者8例,6-10天之例,10天以上4例。大部分患儿在服药8-9天后咳脓痰消失,X线检查肺脓疡吸收好转16例,其中随访13例,在20天内完全吸收者5例,30天内6例,2月内之例。 |
【处方来源】 浙江省温州医学院谢宗昌等。 |
【按 语】 本方竹沥、竹茹、桑白皮、地骨皮、白薇、寒水石、芦根、青黛、浙贝母等有清热解毒,化痰祛脓的作用;丹参、乳香、赤芍、紫草活血化瘀,可改善肺痈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防止肺组织进一步坏死,促进炎症吸收及病灶局限化。本方较古人用桔便汤治疗肺痈疗效好,有所创新。(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排脓,活血化瘀,主治肺脓肿。 |
【处方组成】 干芦根15克、米仁15克、冬瓜子30克、鱼腥草30克、地丁草30克、桃仁10克、全瓜蒌10克、黄芩10克、桔便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肺痈蕴脓,脓痰未排,发热胸痛加金银花10克、虎杖10克、知母10克、黄连6克、千里光3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后下);痈脓已成加野荞麦根30克、穿山甲30克、皂角刺6克;肺痈已溃加赤芍10克、当归10克、穿山甲10克;病后期肺胃气阴亏加太子参10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南沙参10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白芨10克、黄精15克。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23例小儿肺脓疡,出院时X线复查肺脓疡吸收痊愈5例,基本吸收3例,吸收好转15例,经门诊随访,帅部病灶全部吸收。 |
【处方来源】 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金玉仙等。 |
【按 语】 本方着重于清热解毒,化痰排脓,并佐用桃仁、赤芍、当归、穿山甲活血化瘀,加速脓毒排出;病后期往往有虚证表现,予太子参、党参、黄芪、南沙参等补气养阴,促使脓疡愈合。(时毓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