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养阴清热,化痰利咽。主治慢性咽炎。 |
【处方组成】 沙参12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生地12克、银花9克、连翘9克、川贝粉(吞服)3克、桔梗6克、马勃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30剂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者加当归、郁金、陈皮、半夏以行气活血,化痰散结;言语乏力,动则气喘者加黄芪、太子参、百合以补益肺气。 |
【临床疗效】 治疗106例,痊愈(症状及淋巴滤泡消失)38例,显效(症状减轻,淋巴滤泡缩小或减少)5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9.6%。 |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马鸿声。 |
【按 语】 慢性咽炎多属阴亏津伤,虚火上炎,方中以沙参、麦冬、石斛、生地滋阴生津;配以银花、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以川贝粉化痰;桔梗、马勃清热利咽。诸药配伍,热除阴复,咽喉自利。(张青)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治感冒后咽喉疼痛,吞咽困难,涎多声嘶,咽腔后壁见颗粒状突起,色红赤,颌下淋巴结发炎。 |
【处方组成】 金银花9克、杭菊花9克、玄参9克、马勃3克、生甘草3克、木蝴蝶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憎寒壮热加荆芥9克、防风9克、薄荷(后下)3克,火热炽盛加土牛膝15克、黄连6克、黄连1.5克、山栀9克;便秘加全瓜蒌10克、大黄6克、元明粉6克;咳嗽痰多加浙贝母9克、牛蒡子9克、射干6克、桔梗6克、天竺黄6克;咽部水肿 音嘶加僵蚕9克、蝉衣6克。 |
【临床疗效】 应用67例,经用上方3~5天后,临床治愈54例(咽部粘膜充血、水肿消退,疼痛消失),有效12例(自觉症状减轻,咽部粘膜病灶好转),无效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 |
【处方来源】 浙江省武义县邵宅卫生院叶永生。 |
【按 语】 本病发病原因每因气候失常,冷热不当,外邪乘虚而入,风寒犯于皮毛,营卫失和,邪郁不能外达;或风热之邪外受,或风寒受外,郁久化热;或素有肺胃积热者,多因炽热内蕴,复受风热引劝内热,风痰相搏,上壅咽部,发为本病。因此治疗宜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本方用金银花、菊花清热解毒、利咽为主药;玄参、马勃散结解毒、清利咽喉为佐药;木蝴蝶清肺疏肝,疗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生甘草加强其清热解毒作用。(周慈发) |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清热,清咽解毒。主治急性咽炎。 |
【处方组成】 山豆根9克、蟛蜞菊30克、浙贝母12克、桔梗9克、郁金9克、秋蝉蜕4.5克、薄荷6克、荆芥9克、桑叶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若表证已罢,但热无寒,咽部红肿疼痛日趋明显时,去荆芥、桑叶,山豆根增至15克,蟛蜞菊增至60克,浙贝母增至15克;若表有风寒,肺失宣降者加杏仁、前胡、苏叶;大便不通者加瓜蒌,食欲不振者加麦芽。 |
【临床疗效】 应用158例,多数病例能在1剂药后咽部肿痛明显减轻,3剂药后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100例中3剂痊愈89例,显效11例,53例中服4-5剂痊愈28例,显效26例,无效4例。 |
【处方来源】 陈剑馨 |
【按 语】 急性咽炎多由气候失常,冷热不当,或起居不慎,外邪乘虚而入,风寒犯于皮毛,肺胃积热内蕴,上壅咽部而发。本方中山豆根、蟛蜞菊清热解毒,利咽喉;浙贝、桔梗、郁金开宣肺气而利咽喉;蝉蜕、薄荷、桑叶、荆芥疏散风热,清利咽喉;生甘草调和诸药,又能解毒。(周慈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