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1)方功能益气回阳,活血化瘀;主治急性克山病阳虚有瘀者。(2)方功能益气通阳,现气活血;主治急性克山病瘀重者。(3)方功能益气温中降逆;主治急性克山病呕吐者。(4)方功能安神降逆;主治急性克山病呕吐不止者。 |
【处方组成】 (1)附子10-30克、干姜12克、党参30克、红花6克、甘草6克、桃仁9克、木香0.3克。呕吐者加半夏9克、水煎服。 (2)生姜15克、木香1.5克、红花5.1克、川芎7.5克、桃仁5.1克、高丽参5.1克、赤芍15克、附子15克、当归15克、半夏7.5克、酸枣仁15克、葱白24克,共为细末。每次3—6克。 (3)半夏15一30克、生姜3O克、川椒12克、党参15克、蜂蜜6O克,水煎服。 (4)半夏7.5克、生姜15克、磁石15克、赭石30克、寸冬30克、高丽参4.5克、琥珀15克、黑锡(硫磺制)15克、朱砂7.5克、阳起石15克,共为细末。每次3克、用蜂蜜水冲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急性克山病45例,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休克完全纠正,心电图严重改变消失)17例,好转(症状减轻,血压从无上升到40毫米汞柱以上,脉搏由无至有)9例,无效11例,死亡8例。 |
【处方来源】 陕西省中医研究所。(何立人)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补虚,养心活血。主治痨型克山病。 |
【处方组成】 附子9克、生姜12克、党参9克、云苓12克、白术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有郁血症状者加桃仁9克、红花9克;伴阴亏症状者加萸肉12克、山药12克、玉竹30克、黄芪12克;舌苦白腻,小便不利倍用云苓,加泽泻18克;呕吐者倍用生姜,加半夏18克。 |
【临床疗效】 治疗痨型克山病63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24例,死亡12例。本方用于病情较轻、心力衰竭Ⅰ—Ⅱ度者有一定效果,但对于较严重的Ⅳ度心衰病人疗效较差。 |
【处方来源】 陕西省中医研究所。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温阳,补肝益肾。主治慢型克山病。 |
【处方组成】 人参、附子、肉桂、茯苓、首乌、寸冬、荆草、玄胡各等分,研末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每次开水送服1丸,每日2次。3个月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慢型克山病50例;有效率为96%。 |
【处方来源】 黑龙江省拜泉县卫生防疫站。 |
【按 语】 本方治疗慢型克山病,当以脾肾阳虚见到心悸、畏寒、肢冷诸表现者为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祛风解毒。主治克山病。 |
【处方组成】 长白瑞香,用水煎酒沉法制备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原生药3克,每次1支,每日2次,肌肉注射。五个月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潜在型、慢型克山病65例,痊愈7例,占10.7%;显效19例,占29.2%;好转29例,占44.6%;无效10例,占15.4%。 |
【处方来源】 傅国治等。 |
【按 语】 长白瑞香有效成份为7、8一二羟基香豆素(即瑞香素)。瑞香的花、叶、根皆能入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强肾,益气补血,滋阴降火。主治潜在型、慢型克山病。 |
【处方组成】 人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甘草10克、茯苓2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黄芩40克、栀子3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共研细木,炼蜜为丸,每丸重l.5克每日早晚吞服2丸,轻者1丸。3个月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其中头晕21例中,消失2例,好转17例;心悸26例中,消失2例,好转23例;气短20例中,消失4例,好转15例;乏力17例中,消失6例,好转9例;胸闷20例中,消失1例,好转17例;多梦、失眠30例中,消失15例,好转13例;40例心率均有明显下降。 |
【处方来源】 林贵民等。(何立人)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燥湿、补肾利水。主治慢型克山病。 |
【处方组成】 桑寄生15克、黄芪15克、苍术6克、木贼6克,将上药按2:1加水,浸泡15至30分钟,然后用文火煎熬90一12O分钟,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头汁药液后将滤渣按1:1加水煎熬30一60分钟,再过滤取第二汁药液,把先后两汁药液混合后浓缩至25毫升,加白糖适量即成。以上为一次量。成人每次口服25毫升,9一15岁儿童每次口服15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3个月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慢型克山病50例,有效率为92%。 |
【处方来源】 黑龙江省方正县卫生防疫站。 |
【按 语】 气虚有湿、苔白腻、脉滑数的慢型克山病患者。可选用本方。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芳香化浊,逐秽止吐;主治克山病早期眩晕症。(2)方功能驱阴回阳,温中散寒;主治克山病中期厥逆证。(3)方功能回阳固脱,益气复脉,温中止呕,解表活血;主治克山病极期昏厥症。 |
【处方组成】 (1)薄荷1克、蟾酥0.1克、甘草3克、朱砂0.3克、苍术9克、丁香3克、细辛1.5克、白芷9克、冰片1克、皂角9克、荜拔9克,水煎服。 (2)淡附子10克、干姜6克、甘草3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桃仁10克、红花3克,水煎服。 (3)淡附子9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人参9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生赭石(先煎)1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水煎服。冲服鹿茸粉2克、麝香0.1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16例,早期眩晕症治愈32例,显效17例,进步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1%;中期厥逆症痊愈8例,显效13例,进步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8%;极期昏厥症痊愈5例,显效5例,进步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8.2%。 |
【处方来源】 刘冠军。 |
【按 语】 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应细辨阴阳气血,可用补中益气、调理心脾之品以善后。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补脾安神,增益心脾。主治潜在型、慢型克山病。 |
【处方组成】 北五味子、山楂以1:4的比例,研末制成丸剂,每丸重0.5克.每日3次,每次5丸。2个月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3例,痊愈11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5例。 |
【处方来源】 河南省西平县地方病防治所。 |
【按 语】 五味子有滋养温补的作用,能刺激呼吸中枢及兴奋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应激性,调节心脏血管的机能,改善失常的血液循环,并有营养机体的作用;山楂中的维生素C有增加心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及糖元合成,激活心肌内三磷酸腺苷酶,影响组织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及有解毒和控制感染的作用。(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安神活血祛瘀,补肾健脾。主治慢型克山病。 |
【处方组成】 丹参30克、红花6克、党参9克、五味子5克、炒苍术15克、云茯苓9克、黑附子6克、五加皮9克,共为细末,炼蜜成丸.每丸重9克。16岁以上者每次口服2丸,8至15岁者每次口服1.5丸,每日2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慢型克山病45例,经4个月的观察,治愈好转率为95.6%。本方对心肾阳虚型、心血瘀滞型疗效较好,尤以心阳虚、肝气郁结者最好。 |
【处方来源】 黑龙江省虎林县。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