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 |
【处方组成】 孩儿参9克、丹参9克、当归6克、川芎3克、赤芍9克、白芍9克、生地9克、桃仁9克、红花5克、广木香5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服。气阴两虚型每日1剂,每晚睡前服第1煎,次日凌晨4时服第2煎。 |
【辨证加减】 阳虚型加桂枝4.5克,见有浮肿可加熟附片4.5克;阴虚型加玄参9克、麦冬9克;痰湿型去生地、当归、川芎,加苍术9克、制半夏9克、焦山楂9克、焦神曲9克、泽泻9克。 |
【临床疗效】 治疗冠心病85例,对心绞痛者显效为50 .6%,改善为45.7%,基本无效3.7%,总有效率为96.3%;对心电图改变者显效为37.8%,改善为24.2%。疗效与疗程有关,疗程越长其疗效越显著,在心电图方面尤为突出。 |
【处方来源】 孟百三。 |
【按 语】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本方能使豚鼠离体心脏的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冠脉流量较用药前增加2倍以上;同时还能降低高胆固醇,有降血脂作用。本方对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可以改善心脏的血流供应,消除某些症状。经心电图复查,对心房律的转复作用不明显。(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镇心安神。主治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属气阴两虚型)。 |
【处方组成】 党参12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丹参15克、青龙齿(先煎)15克、琥珀粉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舌质红典型者去党参,加太子参;咽喉肿痛者加蒲公英12克、板蓝根15一30克;咽喉肿甚者加山豆根9克;口渴喜饮者加生地12克、芦根30克、北沙参15克、川石斛12克、天花粉12克;心悸者重用青龙齿18一30克、琥珀粉2.l克,加淡竹叶9克;胸闷者加瓜蒌皮12克、失笑散(包)12克、广郁金12克、香附9克;百合9克、枳壳9克、佛手6克。 |
【临床疗效】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4例,显效8例、有效6例。 |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沈道修等。 |
【按 语】 青龙齿作用较白龙齿为强,若改为白龙齿,本方疗效即明显下降。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清心祛邪,养心扶阴。主治病毒性心肌炎。 |
【处方组成】 玄参 15一30克、沙参 9一12克、麦冬9-15克、生地15一3O克、大青叶6~9克、蒲公英9-12克、黄芩9-15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症状重时或开始治疗时每日1剂,症状减轻后2一3日1剂。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0例,基本治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 |
【处方来源】 徐承秋。 |
【按 语】 病毒性心肌炎属心阴虚损、内热炽盛者,可选用本方。(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养心阴,补心气,清心活血。主治病毒性心肌炎。 |
【处方组成】 生地10一15克、麦冬10一15克、桂枝9一12克、炙甘草3一5克、党参10一15克、苦参9-12克、甘松5-10克、丹参9一12克、紫石英10~15克、板蓝根6一15克、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阴虚火旺去桂枝,加玄参;早搏频繁加茶树根、常山、生姜;心动过速加琥珀粉(吞);胸闷、胸痛不止加失笑散、郁金或檀香;夜眠欠佳加莲子心、淮小麦和五味子;热毒盛加黄芩、银花、开金锁;内挟痰湿加茯苓、制半夏;阳虚者加熟附块;气虚加黄芪。 |
【临床疗效】 治疗52例,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24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改善或早搏较治疗前减少一半以上)19例,无效(症状无变化或稍有减轻,而心电图无改善)9例,总有效率为82.69%。 |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邵启惠等。 |
【按 语】 病毒性心肌炎采用中医药治疗,疗效较为理想。在接受中药治疗时,如已采用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者,切不可骤停西药,因心脏对这些西药已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如若骤停易加剧病情,故只能以逐步递减为妥。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化痰降逆,宁心定悸。主治病毒性心肌炎后期。 |
【处方组成】 半夏18克、生姜24克、茯苓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7例,自觉症状均完全消失,有1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 |
【处方来源】 刘景琪。 |
【按 语】 本方以生姜宣散,半夏降逆,二者合用止呕降逆,行水气而散逆气,能止恶心呕吐;茯苓去水宁心,泄肾邪利小便,则眩悸止两痞消。本方不仅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康复作用,两月.对心脏瓣膜损害的复原也相当满意。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