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宣肺清热,通利鼻窍。主治慢性鼻炎。 |
【处方组成】 紫苏10克、杭菊10克、薄荷10克、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黄芩12克、石菖蒲12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临床痊愈(症状消失,下鼻甲恢复正常)20例,占50%;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下鼻甲明显缩小)16例,占40%;无效4例。 |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
【按 语】 《灵枢.脉度篇》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气宣畅,则清窍通利。方中紫苏、杭菊、薄荷宣肺散热;苍耳子、辛夷、白芷通利鼻窍;黄芩、石菖蒲、鱼腥草清热通窍。全方合用对慢性鼻炎有显效。(张青)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清热,通利鼻窍。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 |
【处方组成】 苍耳子10克、白芷20克、葛根15克、麦冬12克、藁本10克、黄芩15克、薄荷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1例,治愈(自觉症状消失,下鼻甲不大)18例,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偶有鼻塞,下鼻甲不大)6例,好转(自觉症状仍有鼻塞,但较治疗前好,下鼻甲稍大)4例,无效13例。一般用药4天后即见效。 |
【处方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崇周。 |
【按 语】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肺气利则鼻窍通,嗅觉灵敏。方中苍耳子、白芷能通鼻窍;薄荷、葛根、藁本祛风止头痛;黄芩清热;麦冬养阴润肺。通过临床观察,本方对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明显,对慢性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张青) |
【功能主治】 功能发表散风,清热解毒,宣肺通窍。主治慢性鼻炎。 |
【处方组成】 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芥穗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20克、枳壳10克、牛角100克、细辛5克、龙胆草5克、辛夷15克,共为细末;制成蜜丸,每丸重3.5克。日服2-3次,每次1-2丸。小儿酌减,孕妇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治愈(自觉鼻塞解除,下鼻甲恢复正常)27例,有效(鼻阻塞好转,下鼻甲粘膜肿胀明显消退)70例,无效3例。 |
【处方来源】 吉林省吉林市第四医院李东园等。 |
【按 语】 慢性鼻炎系寒气侵袭,肺为风寒所伤,以致鼻塞不通,风寒伏郁化热,肺热内蕴,熏蒸鼻窍。治疗应以发表散风、清热解毒、宣肺通窍为原则。方以柴胡、防风、白芷等发表散风,治头痛、头胀;黄芩、牛角清热解毒;桔梗宣肺排脓;枳壳消肿、退粘膜肥厚;薄荷、龙胆草开窍,以利鼻腔通气。服药期间除少数病例出现不适感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本方还用以治疗慢性鼻窦炎20例。疗效也很满意。(张青) |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清热,宣通鼻窍。主治慢性鼻炎。 |
【处方组成】 桑叶10克、薄荷10克、夏枯草10克、白芷6克、辛夷6克、苍耳子10克、芦根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鼻塞重者加菖蒲、路路通;兼有头痛者加龙胆草、蔓荆子。 |
【临床疗效】 治疗145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鼻粘膜肿胀充血消退,3年内无复发)36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鼻道无炎症分泌物)22例,有效(症状较治疗前减轻,鼻粘膜肿胀充血有所消退,炎症分泌物减少)54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77%。服药最少6剂,最多110剂。 |
【处方来源】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医院潘嘉珑等。 |
【按 语】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内犯于肺,以致肺失清肃,肺气不宣,邪毒停聚鼻窍所致。方中桑叶、薄荷、夏枯草疏风散热;白芷、辛夷、苍耳子祛风通窍;芦根清肺热之力较佳,兼有排脓作用。全方配伍,具有疏散风热,清火解毒,宣通鼻窍,排浊升清之功效。本方对急性鼻炎、鼻窦炎也有较好的疗效。(张青) |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通窍。主治慢性鼻炎。 |
【处方组成】 苍耳子10克、辛夷7克、鱼腥草2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桔梗6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鼻流清涕、遇冷加重者加细辛、荆芥、桂技;鼻涕色黄、量多加黄芩、连翘、桑白皮。 |
【临床疗效】 治疗52例,服药5-10剂症状消失者23例,服药10-15剂症状消失者16例,服药15剂以上症状消失者6例,好转者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 |
【处方来源】 江苏省邳县中医院朱沛冉。 |
【按 语】 慢性鼻炎以寒证居多。外邪侵犯,风为先导,挟寒、挟热、挟燥入侵肺系,客于鼻窍,邪气壅滞,则鼻道不通。方中苍耳子、辛夷、白芷、防风为散风邪、通鼻窍主药;川芎上行头面助苍耳子、辛夷、白芷祛风之力;色腥草与桔梗相伍,清肺宣肺,肺气宣通,鼻窍自通。本方祛邪与通窍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张青 周慈发) |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宣肺通窍。主治慢性鼻炎。 |
【处方组成】 黄芩9克、苍耳子9克、鹅不食草9克、白芷9克、辛夷9克、薄荷4.5克、麻黄4.5克,水煎,加糖适量,成100毫升,为1日量,分3次饭后服用。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76例,总有效率95%。 |
【处方来源】 湖卫。 |
【按 语】 本病由风邪外袭,肺气壅塞,鼻窍不利而成。方中麻黄、薄荷疏风宣肺;苍耳子、鹅不食草、辛夷、白芷散风通窍;黄芩清肺热。诸药合用,则肺气得宜,鼻窍得通。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张青)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清热,通窍。主治慢性鼻炎。 |
【处方组成】 苡仁15克、防风3克、木瓜9克、桔梗3克、细辛1.5克、薄荷(后下)1.5克、银花9克、鱼腥草9克、地丁9克、蒲公英12克、赤芍9克、川芎4.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鼻塞重者加瓜蒌、皂角刺;口苦咽干加柴胡、龙胆草、花粉、沙参、麦冬。 |
【临床疗效】 治疗388例,治愈(鼻塞、粘涕消失,鼻下甲肿退,色泽正常)253例,占65.2%;显效(鼻塞减轻,粘涕减少,鼻下甲略肿)115例,占29.6%;无效20例。总有效率94.8%。 |
【处方来源】 刘毅。 |
【按 语】 本病属中医“鼻窒”范畴,多由风寒风热外袭,内犯于肺,留而不去,以致肺气不利,邪滞鼻窍所致。方中防风、薄荷、细辛祛风通窍;银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鱼腥草、桔梗宣肺排脓;苡仁、木瓜利水渗湿;川芎、赤芍活血消肿。(张青 周慈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