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方数:10)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以皮疹的多形、易于渗出、病程迁延、复发倾向为特征。湿疹的临床症状按其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疮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湿疹 
(方数:10)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以皮疹的多形、易于渗出、病程迁延、复发倾向为特征。湿疹的临床症状按其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疮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湿疹虽有上述的共同临床表现,但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损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如外耳道湿疹易伴发真菌感染,乳房湿疹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有皲裂而伴疼痛。肛门、阴囊湿疹常因搔抓、热水皂洗而至急性肿胀或糜烂。小腿湿疹常致溃烂,不易愈合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属Ⅳ型变态反应。致敏原广泛,如食物、药物、细菌、动物羽毛与花粉等。主要采用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如抗组织胺类药物、钙剂、维生素c等;重症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局部用药原则依皮肤损害情况酌情选用不同剂型,如溶液、洗剂、糊剂、冷霜与软膏等。
中医对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疮”相当于泛发性湿疹,“面游风”相当于面部湿疹,“旋耳疮”相当于耳部湿疹,“乳头风”相当于乳头湿疹,“脐疮”相当于脐部湿疹,“绣球风”、”肾囊风”相多于阴囊湿疹,“四弯风”相当于肘窝与膝窝湿疹,“鹅掌风”相当于掌部湿疹,“湿臁疮”相当于小腿湿疹,“肛门圈癣”相当于肛门湿疹。祖国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粘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而慢性湿疹是由于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朱光斗)

苦参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痛。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处方组成】
    (1)苦参煎剂,为50%浓缩煎剂。每次20-30毫升,1日3次。(2)苦参注射液,100毫升内含生药50克。(3)苦参,制成片剂,每片0.5克。每次2-4片。4-6小时1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29例,全部治愈。便次恢复正常,平均为4天。
【处方来源】
    湖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按 语】
    苦参清化湿热,并能导湿热渗于下窍,所以对湿热下注肠道的痢疾有明显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湘君)

苍术米仁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主治湿疹。
【处方组成】
    苍术15克、米仁50克、黄芩15克、川芎15克、白蒺藜15克、苦参20克、白藓皮20克、赤芍15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渗液多,伴感染者,加板蓝根30克、双花30克或蒲公英30克;渗液糜烂加紫草20克。
【临床疗效】
    治疗31例急慢性湿疹患者,总有效率达96.6%,其中痊愈25例(80.6%),显效2例(6.5%),好转3例(9.7%),无效1例(3.2%)。
【处方来源】
    黑龙江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马佩玮。
【按 语】
    湿疹常是外受湿邪,内夹蕴湿,故治疗当是祛湿为先。从本方药物组成分析,较适合于急性湿疹。慢性湿疹多因湿郁化热化燥,伤及阴血所致,治疗时应兼用养血润燥之品。(朱光斗)

炉珠油

【功能主治】
    功能燥湿,消肿,生肌,解毒。主治湿疹。
【处方组成】
    炉甘石粉90克、朱砂30克、滑石粉500克、冰片30克、蓖麻油750克。先将冰片朱砂研细,再混入其他各药,用蓖麻油调匀即可。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20例急性湿疹及81例亚急性湿疹,均在用药4-6次内治愈。
【处方来源】
    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按 语】
    本方较适合治疗渗液少的急性、亚急性湿疹,尤适用于亚急性湿疹。(朱光斗)

黑风散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主治急性、亚急性湿疹。
【处方组成】
    苍术100克、黄柏100克、黄连100克、冰片10克、樟脑20克、月石50克、青黛100克、枯矾50克。
    将苍术黄柏黄连焙干、研碎,过细筛,药粉与余药再共碎,混匀,成细末状。备用。
    使用方法:急性期先用苏木30克、防风30克、苍术15克、土茯苓30克、艾叶30克、地肤子30克加水煮沸后熏洗(每剂药用3次,每次用时均宜加温)。清洁患处后,将药粉薄撒在伤口上,每日1-2次。亚急性期将药粉与香油调和,敷患处,换药时先用上述外洗药轻轻洗净患处。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264例湿疹患者,总有效率为99.62%,其中痊愈187例(70.83%),显效76例(28.79%),无效1例(0.38%)。随访113例中,复发11例,其中亚急性湿疹9例。
【处方来源】
    河南省郑州铁路中心医院陈盘根。
【按 语】
    湿疹的治疗有外治与内治之分,外治药物应依皮肤损害的性质,选用不同性质的药物与剂型。本法一用熏洗加药物治疗,适合于急性湿疹而渗液不多、无糜烂的损害;二用药粉加香油调敷,适用于亚急性湿疹。本方适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的外治,这两型湿疹在外治的同时,兼顾(或加用)辨证内服汤药,疗效会更满意。(朱光斗)

金银花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散风。主治湿疹。
【处方组成】
    金银花60克、干菊花60克、川黄连9克,土茯苓30克、玉米仁15克、防风9克、蝉衣9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儿童用量酌减。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250例湿疹患者,总有效率为98.8%,除3例无效外,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6.4天。
【处方来源】
    河南省洛阳市洛北医院史法璋。
【按 语】
    局限性湿疹以外治为主,泛发性湿疹以内治为主,湿疹的治疗若注意内外兼治,其疗效会随之提高。从本方药物组成分析,更适用于急性与亚急性湿疹的治疗。(朱光斗)

马齿苋去湿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退肿利湿。主治湿疹。
【处方组成】
    马齿苋30克、龙胆草9克、黄柏15克、红花9克、苦参15克、蛇床子15克、泽泻15克、大黄6克、甘草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24例湿疹患者(急性湿疹10例,慢性湿疹14例),总有效率为62.5%,其中痊愈4例(16.67%),显效4例(16.67%),有效7例(29.16%),无效9例(37.5%)。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按 语】
    湿疹以“湿”为主,急性湿疹尚兼有风热之邪,每因风、湿、热三邪合而为病。治疗当以除湿、清热、祛风为宜,本方颇为适用。而慢性湿疹多为血虚风燥或与凝血有关,选用养血、活血、润燥方药能提高疗效。(朱光斗)

苦参乌蛇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祛风。主治湿疹。
【处方组成】
    苦参9克、乌蛇20克,水煎服。婴儿减量2/3。
【辨证加减】
    急性湿疹加黄柏9克、龙胆草6克、苍术6克、五倍子15克;慢性湿疹加当归9克、生地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
【临床疗效】
    经30例急性湿疹(其中婴儿湿疹1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其中痊愈20例(66.67%),平均治疗时间16天,显效8例(26.67%),无效2例(6.66%);20例慢性湿疹经过治疗,痊愈15例,平均治愈时间28天,显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0%。
【处方来源】
    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罗裕明。
【按 语】
    中药苦参马齿苋等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能减少炎症渗出,用治湿疹有效。本方结合辨证复方治疗,故疗效较好。泛发性湿疹以内治为主,局限性湿疹以外治为主。若注意内外兼治,疗效还可提高。(朱光斗)

银花茯苓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祛湿,解毒。主治湿疹。
【处方组成】
    (1)金银花9克、土茯苓6克、连翘9克、当归6克、甘草3克、米仁6克、皂刺9克、苍术4.5克、荆芥3克,水煎服。(2)雄黄精9克、姜黄6克、滑石粉18克、孩儿茶4.5克、漳丹9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甘草3克、梅花片1.5克。上述诸药研末、混匀,与蜜醋1:3混合,备用外涂。苏花15克、甘草6克、明矾6克、黄柏9克、茶叶15克,用开水冲泡后覆盖至温,备用外涂。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54例湿疹患者,痊愈131例,显效14例,无效9例。痊愈的131例中,除4例外,均在9天内治愈。
【处方来源】
    刘炳垣。
【按 语】
    本方适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由于内外兼治,故能收到较好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朱光斗)

三仙丹膏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软坚化瘀,杀虫止痒。主治慢性湿疹。
【处方组成】
    狼毒200克、枳壳750克、硫磺300克、冰片100克、白矾240克、烟叶90克、花椒60克、生川乌240克、生草乌240克、防风240克、南星120克、羌活60克、五倍子500克、楝根白皮500克、三仙丹灵药180克、米醋15000克。
    制法;除冰片、灵药(火硝30克、枯矾30克、水银30克,用升丹法,取其升药备用)外,余药加水25000毫升,煮沸后小火煎3小时,滤除药渣,将药水与醋合煎,药液煎剩1/3时,再入冰片与灵药,直至煎成稀糊状为度。(注:以上为大料配方)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03例慢性湿疹患者,总有效率为95.14%,其中痊愈81例(78.64%),有效17例(16.5%),无效5例(4.86%)。3年后随访102例,复发18例,复发率为17.5%。
【处方来源】
    河南省郑州铁路中心医院陈盘根。
【按 语】
    慢性湿疹病变局限、浸润、肥厚伴剧痒是其特征。选用清热、解毒、止痒、软坚、化瘀的局部外涂药是治疗慢性湿疹的主要疗法。本方兼有上述各功效,故药后疗效较好。若能辨证加用内服汤药疗效会更好。(朱光斗)

外用搽调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止痒消肿。主治急、慢性湿疹。
【处方组成】
    苦参300克、黑豆300克、白藓皮250克、大枫子250克、木槿皮150克、地肤子150克、苍术150克、生葱20根、五倍子100克,共水煎2次,合并药液800毫升,再用95%酒精200毫升溶解樟脑20克、冰片20克后缓缓加入药液中过滤分装。用法,先用50%氯化钠溶液清洗患处皮肤,再将上述药液外擦患处。1日3次,7日为1疗程,最多不超过3个疗程。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172例急性湿疹和28例慢性湿疹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达97.5%,其中治愈172例,好转23例,无效5例。
【处方来源】
    解放军56031部队卫生队陈友宏。
【按 语】
    使用本方后,若见患处渗液明显者,可将硼酸、氧化锌、氯化铵、滑石粉混匀制成散剂,撕布揉搓;渗液不甚者,可用凡士林调擦患处。用药期间,应保持局部卫生,防止搔抓,忌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此药只能外用,禁止内服。(乔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