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杀虫,活血通络。主治第Ⅰ、第Ⅱ型麻风反应。 |
【处方组成】 取去皮黄藤干根30-40克,水煮至沸,再煎2小时,倒出头煎液。再加水如法重煮1次,把2次所得药液加在一起,分上、下午两次内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第Ⅰ型麻风反应有效率达92.4%;反应性皮损见效时间平均4.7天,明显消退时间平均19.6天;神经痛开始见效时间平均6.5天,疼痛和触痛基本消失时间平均17.4天。治疗第Ⅱ型麻风反应均有效,其中消退93.2%,显效5.8%,进步0.97%。 |
【处方来源】 福建省古田麻风病防治院。 |
【按 语】 黄藤根产于福建,又称雷公藤等。对第Ⅱ型麻风反应的发热、皮损、神经肿痛和血沉等,黄藤根煎剂和反应停进行比较,其疗效不亚于反应停,特别是对急性神经炎反应,黄藤根的疗效更明显。且此药对第Ⅰ型麻风反应也有很好的作用。大剂量黄藤根煎剂对重度麻风反应也有效,但副作用较严重,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张嘉麟 贾文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散温。主治麻风病。 |
【处方组成】 制蟾蜍5公斤、穿心莲0.75公斤、紫草0.75公斤、豨莶草0.75公斤,重楼0.45公斤、丹皮O.25公斤。 将鲜蟾蜍洗净蒸烂去肠胃,每5公斤加蒸元麦粉0.75公斤,充分搅拌均匀,摊晒或烘箱烘干,取其一半研粉,分别保存备用。将穿心莲、紫草、豨莶草,重楼各取1/3和丹皮全部,研末备用。然后将穿心莲、紫草、豨莶草、重楼各以2/3置于铜锅,加水10公斤火煮,直到沸后半小时,用竹铲勤搅拌,使药物压沉锅底,即可放入粗制蟾蜍粉2.5公斤,继续煎煮1-1.5小对,过滤。残渣再添水超出药面半寸许,沸后煎煮l小时,过滤为2汁。如法继续煎煮1次。3次合并浓缩收成,在文火情下况可收膏约3.5公斤。取蟾蜍粉2.5公斤,和五味药末共同和匀,将3.5公斤膏掺入,类似和面掺透,揉匀即可,稍候1小时,待水份渍透,即可搓条拧丸。 服法:日服2次,每次3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单疗组11例,复方蟾蜍丸与氨苯砜同服的合并组29例,经过10-43个月的治疗,在临床症状和细菌指数都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其有效率分别为90.9%与93.2%。 |
【处方来源】 安徽省宿迁县送峰山医院。 |
【按 语】 蟾蜍性味辛凉,能治脓毒疖肿,有杀虫之功,作治麻风病主药,但蟾蜍性辛燥,而麻风又系血热伤阴长期消耗灼热性病,未免有过劫其阴,而致风热更形炽旺之憾,故加入紫草以缓解蟾酥燥烈之性,且能凉血;配合穿心莲,其清解血热更有益著,加之牡丹皮能祛瘀又能泻浮火,豨莶草能去风湿、利筋骨、清降肝火,重楼有提高体质的功能。临床实践证明对麻风有一定的疗效。除极少数患者服后有轻度恶心外,没有发现其他副作用,不论患者体质强弱或有麻风反应均可服用,一般患者服后1-3个月左右,食欲迅增,体重增加,神经反应停止或消失。(张嘉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各型麻风。 |
【处方组成】 单味榄核莲(穿心莲)研末成片,每片含原生药1克,或制成穿心莲内酯片(系其提取物制成)。穿心莲片初服16-24片/日,以后逐渐增加至32-60片/日。穿心莲内酯成人剂量每日为400-600毫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穿心莲组治疗42例,穿心莲内酯组13例,经2-48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前者为85.7%,后者为92.3%。一般用药1个月后临床症状开始消退,细菌形态改变,细菌指数下降。穿心莲内酯尤为明显。 |
【处方来源】 解放军31野战医院。 |
【按 语】 穿心莲、穿心莲内酯对各型麻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或细菌的改变,均有较好效果,尤以穿心莲内酯为明显。穿心莲成人剂量不能低于30片/日,维持量以60片/日为适宜。早期疗效明显,2年后疗效较为缓慢,但仍有效。个别病例在用药1年后产生耐药现象。用药可控制麻风反应,长期使用未发现不良副作用。(张嘉麟 贾文生)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通络,解毒杀虫。主治各型麻风。 |
【处方组成】 (1)羌活6克、苍术6克、防风6克、玄参6克、荆芥6克、柴胡6克、赤芍6克、枳壳6克、黄芩6克、白藓皮6克、甘草6克,每日l剂,水煎服,共服4剂。 (2)羌活6克、防风6克、黄芩6克、白芷6克、川芎6克、知母6克、甘草6克、生地6克、细辛3克,每日l剂,水煎服,共服2剂。 (3)大黄9克、朴硝6克、枳壳9克、银花9克、桃仁9克、黄柏9克、黄芩9克、玄参9克、黄连4.5克,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3剂。 (4)防风9克、荆芥9克、白附子9克、玄参9克、蒺藜9克、独活9克、火麻仁9克、枳壳9克、银花9克、赤芍9克、黄柏9克、甘草9克、天麻6克、姜虫6克、大枫子4.5克、制川乌4.5克,水煎服,共服10剂。 (5)玄参6克、白芷6克、枳壳6克、独活6克、赤芍3克、银花3克、制川乌1个、防风30克、蒺藜480克、火麻仁480克、大枫子480克,以上研成细末,再以蕲蛇360克,去头尾用热酒浸2-3日(秋冬浸5-6日),浸松后去骨蒸熟焙干研末和前药、蜂蜜(与药对半)为丸,每丸12克,日服3次,每次l丸,茶送下,服完为止。 五服方1疗程时间为100余天。其中(1)-(4)方为19天,(5)方为80余天,可持续多个疗程,且疗程愈多,收效愈大。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从65例麻风(除1例为结核样型外,余为瘤型)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看,本方治疗前(经氨苯砜治疗)其明显好转5%,好转77%,无效18%;用本方治疗后,明显好转34%,好转57%,无效9%。在本方治疗无效的6例中,其中4例为中断或间断治疗,1例因中途患肝炎而死亡,另1例并发活动性肺结核。 |
【处方来源】 江西省贵溪皮肤病院钟汝敏。 |
【按 语】 五服方以祛风、通络、胜湿、解毒、杀虫,且以祛风通络为主,每方都具有其特点。首方以祛风胜湿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服4剂后,转用次方,则以清热凉血为主,佐以祛风通络之品;(3)方是以苦寒泻下之品清泻蕴伏于脏腑邪毒之气,通过泻下将之排出于体外;(4)方则以祛风通络、清热解毒两法并重,并加入了具有杀虫作用的大枫子,苦参等。最后用(5)方做成蜜丸,慢慢服用,清除余邪,巩固疗效。经65例各型麻风的治疗,其近期疗效较显著,对麻风反应的控制、细菌指数下降与阴转均有一定效果,且疗程愈多,收效可能愈大。(张嘉麟) |
【功能主治】 功能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消肿定痛。主治麻风性神经炎。 |
【处方组成】 参三七、延胡索等量打粉,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4克,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剧痛者可增至每次3-4粒,待缓解后减为2粒或1粒。神经痛消失后再巩固治疗1-2周。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4例,其中5例急性神经炎经治疗后1-3天疼痛缓解、消失。其中2例足下垂,l例小指、无名指弯曲畸形,经治疗1-2周后,运动功能恢复。9例慢性神经炎经治疗3-5天疼痛缓解,7天后消失。 |
【处方来源】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贾文生。 |
【按 语】 参三七散瘀止痛,解毒消肿;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两药配伍具有活血散瘀、利气消肿止痛之效。而两药皆入“肝经”,中医认为“肝主筋”。麻风性神经痛多属血瘀气滞,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故用此方如鼓应桴。据报道,参三七有类糖皮质激素之作用。(张嘉麟 贾文生)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消食,利尿安神,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各型麻风病。 |
【处方组成】 将蛇麻花(啤酒花)提取物酒精浸膏制成胶丸或片剂。每丸(片)含浸膏0.16克。第1周每日18粒,第2周每日30粒,第3周起每日36-50粒为维持量,每日分3次,饭后或饭中温水送服。连续治疗不间断。部分病例胃肠道反应严重者改服片剂。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经半年以上治疗的各型麻风病153例,其中瘤型92例,结核样型38例,界线型23例,总有效率82.4%。对各型麻风皆有较好疗效。从疗效比较来看,结核样型>界线类>瘤型,符合抗麻风药物治疗的一般规律。本方对麻风皮损有较好的效果,对神经肿大、麻风反应、病理组织的恢复也有一定疗效。细菌指数平均减少1.0需要17.5个月的治疗期。 |
【处方来源】 山东省青岛新药研究组。 |
【按 语】 本方对各型麻风皆有较好疗效,且可外用按本方制成的10%软膏治疗麻风溃疡。以单纯性溃疡疗效最好,感染性溃疡次之,复杂性溃疡较差。(张嘉麟 贾文生)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活血,止痛解毒,除湿消肿。主治麻风反应。 |
【处方组成】 鸡屎藤叶茎1000克,浸水过面蒸馏,取蒸馏液1000毫升,按注射液操作工艺配成静脉注射液制剂。每日静脉注射1次,成人30-50毫升,2-5天为1疗程。高热时可采用静脉滴注法,60毫升加10%葡萄糖200毫升。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7例,显效25例,好转7例,无效5例。平均疗程:亚急性结节红斑反应4天半,慢性结节红斑反应5天半,局限性关节反应4天,局限性淋巴结反应4天半,神经反应4天。 |
【处方来源】 广东省新洲医院。 |
【按 语】 鸡屎藤为茜草科鸡屎藤属,缠绕性草质荇本,揉之有鸡屎臭味,药用叶、茎,具有消炎利水作用。对麻风的关节、淋巴反应有较好疗效,对结节性红斑与神经痛疗效稍差。(张嘉麟 贾文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主治麻风神经反应。 |
【处方组成】 单用小金牛草60克(干草30克)煎服;或用小金牛草30克、两面针根9克煎服;或小金牛草30克、豨莶草9克煎服,每晚l剂,睡前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13例各型麻风神经反应,经小金牛草治疗后,显效54%,有效30%,无效16%。一般服药3-6剂见效。 |
【处方来源】 广东省澄迈县红石医院。 |
【按 语】 小金牛草为远志科植物小花远志的带根全草,具有祛风去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药性平和,味甘易服,其疗效较满意,疼痛消失后经2个月到2年余观察未见复发。(张嘉麟 贾文生) |
【功能主治】 功能生肌,收敛消肿,杀虫。主治麻风性溃疡。 |
【处方组成】 陈石灰150克、枯矾60克、柳树皮炭60克、熟松香960克、象皮粉90克、蜂蜡30克、血余炭60克、白芷粉30克、黄芪粉60克、甘草粉30克、龟版炭60克、枫子仁960克、当归粉180克、麻油720克、猪油1200克,上药研成细粉,麻油煎沸后,以文火将药粉陆续放入锅内,不断搅拌成糊膏。 有死骨的创口需作清创手术,溃疡面先以苦参水(即山苦参、浮萍草、苍耳子各等份煎水)泡洗15-20分钟,用溃疡散(陈石灰30克、枯矾30克、白芷15克、白川30克混合成粉)撒布溃疡面,再敷上溃疡膏,纱布包扎,每日或隔日1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26例麻风溃疡,5个月内治愈率67.5%,接近愈合8.7%,显著进步4.8%,进步11.1%,有效率达92.1%。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建湖县建东医院。 |
【按 语】 本方治疗麻风溃疡有一定疗效,应用后渗液减少,疡面清洁,肉芽新鲜,软组织生长迅速,在治愈的85例溃疡中,有84例在90天之内治愈,愈合速度较快。但复杂性溃疡的愈合率较单纯性溃疡愈合率低。(张嘉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凉解毒,消炎收敛。主治麻风性溃疡。 |
【处方组成】 金樱子干根60克、苞蔷薇干根60克、金银花全草60克、野菊花全草30克。煎药时先将前2味药加水适量煎煮2-3小时,然后再加后2味药继续煎煮1小时,取煎汁作1次或分2次服用。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77例,有效54人,有效率为70.1%,其中16例溃疡愈合或接近愈合。 |
【处方来源】 浙江省绍兴县第三人民医院。 |
【按 语】 金樱子根、苞蔷薇根均有消炎、收敛作用;金银花全草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野菊花全草性微寒、味苦辛,有清凉解毒、散瘀明目的功效,上述诸草药合并应用后,大多数患者溃疡面分泌物日渐减少而干燥,创面缩小渐趋愈合。然后对伴有骨质病变的复杂性溃疡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方药源充沛,配方煎汁手续简便,药味可口,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张嘉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