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方数:5)

毛囊炎系毛囊部的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炎症性丘疹,中心贯穿毛发,顶端形成小脓点,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一般不留疤痕。自觉轻度疼痛或搔痒。成人好发于头皮、颈项、背部、臀部及小腿多毛或易摩擦部位。小儿则好发于头皮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小片状秃发疤痕。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为本病的诱因,根据皮损与毛囊一致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毛囊炎 
(方数:5)

毛囊炎系毛囊部的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炎症性丘疹,中心贯穿毛发,顶端形成小脓点,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一般不留疤痕。自觉轻度疼痛或搔痒。成人好发于头皮、颈项、背部、臀部及小腿多毛或易摩擦部位。小儿则好发于头皮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小片状秃发疤痕。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为本病的诱因,根据皮损与毛囊一致,好发于头、项、胸背部,有小脓点等特征,可诊断毛囊炎.治疗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局部外涂2%碘酊或5.5%新霉素二甲基亚砜溶液,或其他抗菌素软膏。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栽,因部位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燕窝疮》中记载:“此症生于下颏,俗名羊胡子疮。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津黄水,形如黄水疮,浸淫成片,但疙瘩如攒,由脾胃湿热而成。”并在《发际疮》中记载:“此证生项后发际,痒如火燎,破津脓水,亦有浸淫发内者。“本病之病因病机为内郁湿热火毒,外受风邪相搏而成,或兼暑热之毒,排泄不畅,使热不得外泄,阻于肌肤而发。治宜清热解毒、利湿祛风。(向熙瑞)

五倍冰黄方

【功能主治】
    功能杀菌消炎,收敛止痒。主治多发性毛囊炎。
【处方组成】
    五倍子末8克、冰片1.5克、鸡蛋黄2个。制法:将鸡蛋煮熟取蛋黄,捣碎放在铁勺内,先用温水炒至蛋黄变焦,然后用武火炒至出油,去渣取油,再把五倍子末、冰片研匀调入蛋黄油内,成粥状备用。用法:患部洗净,外涂配好的蛋黄油,每日1-2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应用3例典型多发性毛囊炎,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改用本方后明显好转至痊愈。
【处方来源】
    廊坊静海机床厂医务室王维华。     
【按 语】
    五倍子宜取整个的再轧成末疗效更好。鸡蛋黄出油量有多有少,配药时可酌情加五倍子冰片,防止太稠或太稀。患处毛发过长者可剃去再涂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向熙瑞)

银连黄菊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心火,解毒,利湿。主治毛囊炎。
【处方组成】
    银花15克、川连9克、黄芩9克、野菊花9克、山栀9克、连翘9克、赤芍9克、黄柏9克、紫地丁15克、茯苓9克、绿豆衣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舌尖红、面部升火、口渴、乏力、失眠等阴虚内热者,加天花粉、鲜生地;皮损硬结明显者加大黄或青宁丸包煎;痛痒甚者加苦参、白藓皮、萆薢;热重者加龙胆草、丹皮、蒲公英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50例,痊愈2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
【处方来源】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秦万章。
【按 语】
    秦氏曾治疗观察125例,分成五组;汤药组即本方组50例;黄连素组22例;梅花点舌丹组15例;马齿苋组14例;抗生素组24例。其中以本方组疗效最佳,有效率86%。马齿苋煎剂组有效率为14.2%。(向熙瑞)

双黄饮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主治毛囊炎。
【处方组成】
    黄芩15克、黄连须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连翘6克、马勃6克、薄荷6克、僵蚕3克、升麻3克、柴胡6克、桔梗6克、银花9克、紫花地丁9克、野菊花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应用1例面颊、颌部多发性毛囊炎患者,经青霉素及其他西药治疗1个月,症状未改善。应用本方治疗l剂后痛减轻,瘙痒好转,2剂后皮疹明显好转,再服3剂痊愈。
【处方来源】
    纪严森。
【按 语】
    本方虽仅1例之经验,但疗效明显。凡风热疫毒之气,壅于上焦,热毒上冲头部而于面颌部发病,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可应用本方。(向熙瑞)

蒲丁化瘀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主治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
【处方组成】
    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银花30克、连翘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皂刺6克、山甲6克、陈皮9克、桔梗9克、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气虚加生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玄参、花粉;湿热重者加黄芩黄连
【临床疗效】
    治疗10例,全部治愈。服药剂数25-92剂。其中1例采用切开排脓,并服用本药。追踪观察,其中5例未复发,其余5例于1-8年内复发。
【处方来源】
    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刘金耀。
【按 语】
    本方以蒲公英地丁、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当归川芎、皂刺、山甲化瘀排脓;桔梗引经;陈皮理气;甘草和胃。在早期可重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不宜过猛;中医解毒和化瘀并重;晚期适当减少解毒药,增加扶正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向熙瑞)

如三醋膏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除湿,散瘀消肿,止痒止痛。主治多发性毛囊炎。
【处方组成】
    (1)大黄25克、黄柏25克、姜黄25克、白芷25克、天南星10克、陈皮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甘草10克、花粉5克,共研细末。(2)黄连黄柏黄芩各等份共研细末。(3)食醋煮沸去水而成醋膏,约1斤食醋熬成3两醋膏。
    制法:(1)(2)方按4:1的比例,加入适量醋膏,调成糊状,即成本方。用法:先将患处洗净,擦干,用消毒棉签将本方点在患处,盖上无菌敷料,胶布固定。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多发性毛囊炎、疖肿及外伤感染等202例,均获满意疗效。绝大多数病例单用外敷本方即治愈。少数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根据病情配合内服清热凉血解毒中药。
【处方来源】
    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刘爱兰。
【按 语】
    本方治疗多发性毛囊炎,宜采用点药敷法,效果较好。本方药经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艾希氏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向熙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