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发热腰以下如火烤 经常感冒汗出怕风中医治疗方

国医大师郭子光乃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笔者有幸侍诊,受益良多。兹举一例,可窥一斑。谢某某,男,68岁。2011年6月20日初诊。长期发热7~8年,下午及晚上发热,腰以下如火烤,经常感冒,汗出怕风。中医治疗,多从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着手,口服枸杞、知母、龟板、鳖甲等中药无效。刻诊:自觉发热,下午及夜晚如火燎难耐,恶风,汗出,胸胁痞满不舒,舌淡红、苔薄黄,脉浮弦。辨证:太少合病。方选小柴胡汤加味。药用:柴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王玉生早年治疗高烧昏迷抽搐案

山东省德州市名中医王玉生临床治疗急症有良好疗效,笔者跟师期间整理其早年治疗高烧昏迷抽搐案一则如下。张某某,男,4岁。1972年8月28日初诊,家住山东省夏津县雷集公社冯堂村。患者不明原因5天前突发高烧昏迷,体温40℃,经本村赤脚医生输液及肌内注射(用药品种不详)治疗,体温慢慢降至37.9℃。刻下体温37.7℃,仍然昏迷不醒,昨天呕吐5次,抽搐2次。今天呕吐3次,抽搐1次。抽搐时牙关紧闭,项强强直。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避疫汤 疫情不可掉以轻心

当下,疫情不可掉以轻心。避疫汤,出自清代名医李文炳所著《仙拈集》,具有健脾升阳,解表辟秽之效。主治时疫。并可达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之效。时疫,是指疠气疫毒从口鼻传入所致,有强烈传染性。《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腮腺肿,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图片避疫汤组成:苍术3钱3分3厘,川芎8钱5分,干葛1钱3分6厘,甘草1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 特效感冒宁

特效感冒宁(宋健民)[组成]苏叶10g,薄荷10g,藿香10g,防风10g,荆芥10g,金银花12g,苍术10g,黄芪10g,甘草3g。[功能]解邪固表。[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咳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用法]上药为1剂,煎2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ml,浸药半小时,煎取100ml左右。第2次用水约120ml,煎取80ml左右,去渣。2次药汁混合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感冒了运动发汗,对吗?

家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小伙子孙强(化名),是个常年喜欢跑步运动的小健将。偶尔,感冒了也不耽搁,认为运动发发汗可以治感冒,甚至把跑步运动当成治疗感冒的“处方”。那么,感冒了运动发汗,对吗?“感冒时运动,会增加机体负担。运动‘处方’必须因人而异,切忌千篇一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协会委员、莆田学院医学院陈玉辉副主任医师介绍,想要依靠运动发汗来治疗感冒是十分错误的想法,不可效仿。感冒的时候,因为细菌、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儿童夏季感冒试试推拿与食疗

最近的儿科门诊多了不少来看感冒的孩子,小西就是其中之一,他妈妈说:“孩子昨天说头晕、鼻塞、没力气,今天一早摸了额头有点烫,一量体温37.3℃,给他吃了感冒药,还盖着被子捂汗,但是感觉他越来越不舒服,不放心,还是带来看一下。”很多家长和小西妈妈一样,以为伤风感冒只要吃点感冒药或抗生素,然后捂一捂,出身汗就能好了。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加快机体康复,有时反而引起不良反应。其实中医有一些治疗感冒的好方法,可以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治暑湿感冒方

处方组成:柴胡、香薷、金银花、连翘、厚朴、炒扁豆各10g,黄芩、焦山栀各5g,淡竹叶、藿香各10g。 用法用量:每日1剂,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水煎,水开后10分钟即可,分3~4次温服。 功效主治:祛暑化湿,退热和中。主治:夏季感冒。 加减:湿邪偏重,症见恶心呕吐明显者,加佩兰叶10g,白豆蔻5g;暑热偏重,高热口渴、心烦、尿短赤者,加生石膏20g,知母10g,板蓝根20g;热盛动风,症见高热抽搐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中医预防感冒三法

春季是感冒的高发阶段,医生对病毒性感冒也做好了预防。针对病毒性感冒,自古到今,中医就有很多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为大家提供了三项防护措施,为流感的预防做了一份力量:避疫香囊:我国自古就有佩戴香囊以祛邪除秽的风俗习惯。中医认为,病毒、细菌等都属于秽浊之气,虽不像现代医学进行微观剖析,但是从宏观上皆称之为邪气。当不同的邪气侵犯人体之后,就会出现相应的疾患。组成: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正确“春捂”不感冒

俗话说“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天要多穿一点,可是如何 “春捂”,是有讲究的。棉衣不可过早脱去,多备几件夹衣,随天气变化一件件地增减,这是比较科学的“春捂”方式。如今,我国许多地区的气温虽然已经突破了10℃,但气温不太稳定,应该再“捂一捂”。早晚温差大,早晚一定要多穿一些,中午气温比较高时,可以适当减衣。可以在外套里面加一件易脱的夹衣如皮夹克、夹衫等,既保暖又方便。此外还要注意,“春捂”应注意“下厚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中医清热要细分辨

发热,是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人体从体表到内脏都有可能发热,不同部位的发热从病机到治疗都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体表的发热一般是受到了外邪的侵袭,气机被束缚住,不能正常流通,造成郁滞而发热。由于所受外邪有寒热的不同,发热的伴随症状也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感受寒邪的怕冷重、感受热邪的怕热明显。受寒的需要辛温解表,民间常用的生姜红糖水就属于这一种,通过发汗把寒邪散出去,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受热的需要辛凉解表,如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表里双解退热法

表热当汗,里热当清当下,这是大法。假如发热时表里证俱见,或传变后表证未除,又见里证,可以疏表清里或汗下同用,称做表里双解法。例如三黄石膏汤治表里、上下均热,脉象洪数,用麻黄、豆豉解表热,石膏、山栀、黄连、黄芩、黄柏清内部上中下三焦之热。再如上面提到的凉膈散,用薄荷、山栀、连翘、黄芩疏表清热,又用硝、黄攻下,都是表里双解。比较复杂的如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治疗寒热、目赤、鼻塞、口苦、口干、咳嗽、咽喉不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针刺治风痰上扰型癔症

蒋某,女,31岁。1954年5月6日初诊(急诊)。代诉神昏不语2天。3天前,患者气恼过甚,口眼歪斜,不省人事,注射强心剂及葡萄糖等无效,水米不下。眼球凸出,瞳孔散大,用强光直射,不能反应。诊断:(肝风内动,风痰上扰型)癔症。治则:涌吐顽痰,祛风开窍。取穴:廉泉穴、天突穴、风池穴、哑门穴、合谷穴、少商穴。刺法:先取廉泉穴,用导痰法(以拇指、食指紧切左右两穴,至患者作呕时,点刺右穴。经刺右廉泉穴后,患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