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偏方 中医疗法大全

百日咳是由革兰染色阴性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潜伏期为7~14日,最长21日,典型病例病程6~8周。临床分期分为卡他期和痉咳期:  卡他期:指发病至阵咳出现,约7~10日,有低热、流涕、喷嚏、单声咳嗽,3~4日后症状减轻,唯咳嗽加剧,渐呈痉咳状。  痉咳期:一般持续2~6周,也可长达“百日”之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痉挛性咳嗽终止时,伴有高音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风寒咳嗽试试生姜水擦背

咳嗽包括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和食积咳嗽等,而在冬春季节,孩子最常见的就是风寒咳嗽,而风寒咳嗽很容易判断,那就是孩子受凉了,且伴有流清涕、咳吐清稀痰、舌苔白等症状。针对风寒咳嗽,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生姜汁擦背”。具体方法如下:用生姜榨汁,兑一半温开水,生姜汁与温水的比例是1:1。取兑好的生姜汁在孩子背部肺俞穴(第3胸椎旁开1.5寸)、大椎穴、风门穴(第2胸椎旁开1.5寸)擦拭,直到背部发红为止,事后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春季防上火 咳嗽吃糖煮金橘

春天虽然气候适宜,但风多雨少,人体内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防病支招: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上清丸、三黄片、青果丸等清火药物。平常老咳嗽的话,可常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紫河车喂鸭煮食治虚痨

临床上每遇虚痨、阴虚内热、盗闩:、肺痨、咳血;哮喘等一系列亏虚证候,应用本法皆获良效。治法:以鲜紫河车3具,喂鸭1只 (白毛乌骨者良),1具喂2天,连喂6天,第七天将鸭宰杀,用文火慢炖5-6小时,其鸭汤补虚之功尤良。令患者每餐酌食,以冬季服用为主。笔者于5年前治疗一哮喘患者,男性,67岁,有近20年哮喘病史,严重到张口抬肩,挣扎呼吸,极其痛苦。令患者始入冬时川鸭1只,喂紫河千 3具煮食,及至冬至时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低热的辨证施治

有些人经常不明原因发热,热度又不高,多在37.5℃~38.2℃。如发热时间持续在一个月以上的,称为长期低热。中医认为,低热可由外感、内伤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由于感受的外邪不同,有邪犯少阳、湿热伤表等不同证候;内伤发热又有阴虚、血虚、气虚、气郁、血瘀、痰郁等证型。  外感  邪犯少阳:证见低热,咽干口苦,心烦,呕吐,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方用小柴胡汤化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中医对症治疗咳嗽

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皆处于生长的时机,就连大大小小的病症也会凑热闹,咳嗽也是常有的事儿。近日,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咳嗽病人徒增,专家提醒,咳嗽的原因很多,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从咳嗽的症状中可以找出原由,再对症治疗,方能促使疾病痊愈。  常见的咳嗽有哪几种类型  1、外感引起的咳嗽。一般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由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声音清亮,多伴有头痛、发烧但不怕冷的症状,宜清热解表;由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声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丹参片辅治“慢支炎”有良效

临床对比试验发现,在服用常规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不愈者,加用中成药雷氏丹参片,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方法:在服抗菌、止咳类药物基础上,加服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4片。结果表明:服用丹参片的病人,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常规药的患者。经血常规、 C-反应蛋白、血糖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检查,治疗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病期长,反复发作,常会形成“痰瘀交阻”之病机。丹参有活血化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盐蒸橙子治疗咳嗽

橙子洗净,在顶部一侧切开。橙肉上撒少许盐,并筷子插几下,使盐更容易渗透。盖上切开的“橙盖”,放小碗内保持橙身竖立,蒸10~15分钟(水沸开始计时)。去皮吃橙肉喝汁,包括碗里的汤水。此方法对于婴儿和大人均可。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治支气管哮喘方小汇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一种肺部过敏反应性疾病,也称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的、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典型患者发作前常有前兆症状,如咳嗽、胸闷、连续喷嚏等。急性发作时,出现气急、哮鸣、咳嗽、多痰等症,呼气困难尤为明显。患者往往不能平卧,被迫采取坐位。两手前撑,两肩耸起,额部冷汗,甚至唇、指青紫。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小时,严重者可持续数日才逐渐缓解。此病多发生于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致病原因主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咳嗽痰多马蹄汤

荸荠又名马蹄,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生津,利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发热口渴、咳嗽痰多等病症。  原料:新鲜荸荠150克,大蒜3瓣,盐、白糖、醋、麻油适量。  制作方法:  1.荸荠洗净,去皮,切薄片,泡在淡盐水中,10分钟后捞出沥干,放盘内,撒上盐腌15分钟,滤去盐水。  2.大蒜剥皮洗净,剁细末,撒在荸荠片上。  3.锅置火上,放白糖。醋待白糖溶化,倒在荸荠片上,速用碗盖住,10分钟后加麻油拌匀。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治咳良方:止嗽散

止嗽散载于《医学心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为清代医家程国彭所创。本方原为外感风寒、咳嗽多痰者而设,因此方剂不寒不燥,温润平和,且又长于止咳化痰,所以临床被变化运用于诸般咳嗽的治疗。笔者验证于临床,若外感风寒,表邪已解,而余邪未尽,咳嗽偏重者,此方颇为适宜,投剂辄效。  朴某某,男,47岁。时值初冬,因衣着单薄而感冒风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四肢酸楚,无汗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肺结核的治疗 中医技术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可扩散至全身,并在组织内长期潜伏,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其病理形态以结节、浸润、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等混合存在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肺痨范畴,中医学对此论述甚详。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生动描述了肺痨的一些主症。《肘后方·治尸注鬼注方》指出,本病“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