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哮顽咳 肺疾的治疗 古今医家治多用温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疾的治疗,特别是顽哮、顽咳等反复发作的慢性肺疾,古今医家治多用温。国医大师洪广祥就提出了“治肺不远温”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在岭南炎热潮湿的气候,是否也适用呢?“治肺不远温”探肺系生理特点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受邪侵;又肺位最高,被称为“华盖”,所谓”高处不胜寒”,故肺喜温而恶寒。历代医家诊治肺病经验甘温扶阳法源于《内经》,主要适用于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证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为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点的 异质性疾病,主要特点包括多变的呼吸道症状( 如 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 和可变的呼气气流受 限 [1 ] 。该病是一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各个年 龄段的人群皆可发病,各国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 占人口的 1% ~18% [2 ] 。其发病的主要基础是慢性 气道炎症。即使哮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气道炎 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依然存在,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的迁延不愈和反复发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外感咳嗽 伤于六淫者与时令有关

外感咳嗽指伤于六淫者,与时令有关。一般而言,冬多寒,春多风,秋多燥,暑及长夏多湿。但可以兼夹,时令不可尽拘。伤风咳嗽伤风咳嗽最为常见,初起只须辛散轻扬,忌用重剂一味止咳。荆防败毒散、香苏饮功能宣畅肺气,疏达皮毛,咳嗽既能随证而解,痰多苔白润者,紫苏、防风不宜用。对于冷伤风之先感寒后伤风,初起忌用寒凉,以防闭塞肺气,用桂枝加前胡、杏仁祛风疏解即可,杏仁用量每剂不超过9克,因其所含苦杏仁苷易在胃肠道中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月华功治咳嗽

许多体弱的中老 年人常会出现发热、 咳嗽、痰多等不适, 其实常练习月华功法 就可以解决。中医认 为,人过了40岁,真 阴大都损伤过半,而 人体的真阴是长寿健 康的物质基础,若真 阴亏损,不能制阳, 则容易导致阳热之气 上炎而克伐肺金出现 上述不适。此时,已 经不是只吃中药就能 解决的了。应当取月 华水,频频吞咽,才 能治病于无形之中。 月华水实质就是补益 真阴的津液,堪称是人体的金液,它能灌溉五脏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分型辨治肺间质纤维化

王有奎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著名呼吸病专家,从事呼吸病临床医疗、教学、研究五十载,以“益气扶正”的学术流派为主导,吸收张仲景、张景岳等中医先贤之长,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辨证施治理念,即以脏腑辨证为主,针对不同疾病各自的特点施治,用药简而药量重,配伍精而收效捷。总结有呼吸病、消化病、颈椎病、风湿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个人验方30余首,对哮喘、咳嗽、痰证、慢性阻塞性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咳嗽痰多却咳不出来 吃点橘红丸

很多人都有咳嗽时痰多却咳不出来的经历,此时不妨吃点橘红丸。  橘红丸是价廉效验的常用祛痰剂。此方是在燥湿化痰名方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入了浙贝母、瓜蒌皮及石膏、麦冬等清润化痰之品。方中以橘红、陈皮、半夏健脾理气、燥湿化痰;石膏、浙贝母、瓜蒌皮清肺化痰、宽胸理气,共为主药。其功效主要是清肺化痰止咳。临床上,只要患者具有咳嗽痰多、痰黄稠、不易咯出、胸闷口干等热咳表现,或者兼有发热、咽痛、尿黄、便干、舌质红、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哮喘核心病机是阳虚为本 痰瘀互结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所导致的气道反应性增高阻塞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甚至呼吸困难等为主症。根据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将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有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与其免疫状态低下、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西医治疗首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虽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观察发现,仍无法阻止哮喘患者的死亡率和肺功能的下降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反复咳嗽纤维素性支气管炎 中医药方治验

晁恩祥治疗纤维素性支气管炎验案1则晁恩祥教授从医 50 余载,为中日友好医院中 医内科首席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对呼吸系统 疾病以及内科疑难杂症、危重急症都有丰富的经 验。晁老师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辨主 症,抓主症,辨相关兼症,分阶段个体化治疗, 遵循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辨证准确, 效果显著。现举晁老师治疗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病 例 1 则如下。1 病案介绍患者,男,15 岁,20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润肺止咳 药膳羹

原料:百合20克,荸荠20克,香梨50克,冰糖10克。做法:鲜百合一瓣瓣掰下来洗净,荸荠、雪梨分别去皮,切成一样大小的小块备用。在砂锅里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冰糖,把荸荠、雪梨、百合一起放入锅里,先用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炖煮20分钟,倒入盆里即可。功效:润肺清火,化痰止咳。适应症:肺气虚弱,抵抗力比较差的人或秋天气候干燥,咽喉不适,咳嗽少痰者。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疗法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主要有吸烟、大气污染、感染和寒冷等。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咯痰(多为黏液泡沫痰),清晨和傍晚尤甚,有时还可伴有喘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反复发病(但须排除患有其他的心肺疾病),每年至少发病3个月,并可持续2年以上的时间。虽然该病患者的病情进展缓慢,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防治儿童哮喘中医方法

天气干燥,到医院儿科看哮喘的小患者呈增长趋势。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教授朱珊谈到,哮喘在中医中属“哮证”和“喘证”范畴,因肺、脾、肾三脏不足致使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证夙根,遇外感六淫或非时之气、劳倦过度、饮食内伤等因素引触而发。  治哮喘调肺脾肾标本兼顾  哮喘症状通常有如下表现:咳嗽(一般发生在晚上或早晨),喘息(呼气时高音调的哨笛声),气促(呼吸困难),胸闷(感觉好像什么东西压在胸上),呼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痰瘀辨治肺间质纤维化

痰  痰为肺痹基本病理产物,肺位居上焦,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肺气亏虚,或肺病迁延,或肺阴耗损,无力输布津液则生痰病。《医门法律》指出:“肺之气,行荣卫,布津液,水邪入之,则塞其道,气凝则液聚,变成涎沫”。脾居中州,主运化水湿,当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调,津液不得输布、运行,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滞留胸膈,聚湿成痰。《医宗必读》云:“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肾为水脏,主一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