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裴氏胆胰合症方

陈右,35岁。2017年3月15日初诊。诉近半年来经常胃脘胀痛,口苦,食少,疲乏,大便少,初不在意,偶尔买些中成药服用缓解,严重时腰腹胀疼,以致体重锐减,多方治疗乏效,他院检查,诊为反流性非萎缩性胃炎。脉弦滑,左较右大,舌红苔黄白相间且腻。诊断:(湿阻中焦,升降失调)胃脘痛(西医诊为非萎缩性胃炎伴反流)。治则:调中化湿,和胃达脾。方药:裴氏胆胰合症方:柴胡10g,赤芍10g,枳实10g,甘草6g,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健脾理气加活血化瘀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赵某,男,45岁。因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10月入院,胃镜示: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刻下:患者上腹部胀痛不适,进食后症状加重,口干,无嗳气呃逆,无口苦,无恶心呕吐,无胃灼热反酸,无心慌胸闷,无潮热盗汗,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尚调,大便2日一行,质软色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近段时间体重减轻约10千克。患者初入院后考虑为脾虚气滞,给予健脾理气之品,但患者上腹部胀痛不适一直未有明显缓解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脘剧痛 治方源于《统旨方》

谭某,女,30岁,村民。患者因胃脘剧痛入院,诊断为急性胃炎。先服颠茄合剂,并肌注阿托品、非那根、维生素 k等无效,肌注杜冷丁可暂时缓解,旋即又剧痛不止。继用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亦罔效,延余诊治。症见胃脘剧痛,拒按,心烦口苦,恶心欲呕,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证属火郁中脘,胃失和降。治宜清泄郁火、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法半夏各7克,陈皮 10克,炒山栀子、茯苓、川楝子、白芍各 12克,甘草3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伤食泄泻的治疗

逢年过节,常会因贪吃而伤食,伤食会出现腹泻,中医称之为伤食泄泻。伤食泄泻的一般症状是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秽,泻后腹痛减轻,伴有脘腹胀满,嗳腐酸臭,食欲不振等,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中医认为,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过食生冷不洁之物,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从而发生泄泻。伤食泄泻的治疗可选用以下方法。  单验方 对各种肉类伤食,可嚼食山楂片、山楂糕;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腹泻 渗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中医认为,脾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如果脾胃气虚就会导致饮食运化失常,水湿内生,从而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肠鸣腹泻等症状。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可以用来治疗脾虚湿盛导致的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肠鸣腹泻等症状。现在除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之外,其他慢性病临床表现属中医脾虚夹湿证者,也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服用参苓白术散时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者(表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夏季腹泻可看舌头吃药

夏季腹泻十分常见,对于一些图方便的人,如想自己在家对症吃药,怎样才能吃得正确呢?可看舌头吃药,即根据舌苔和舌质的细微变化分辨不同类型的腹泻。湿热型 表现为舌苔黄腻、舌质红,同时伴有腹痛、泻下急迫等症状,大便呈黄褐色、味臭,大便后肛门有灼热感。这种类型的腹泻应选服黄连素片和香连片,饮食上佐以薏苡仁粥。寒湿型 多因生冷饮食所致,表现为舌苔白腻,腹泻清稀,甚至呈水样便,有腹痛肠鸣、少食等症状。可选用白术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中医止胃痛效果并不慢

胃痛,中医病名是胃脘痛,又称胃气痛、心窝痛等,是指上腹或心窝处发生疼痛的一种病症,痛时可以牵连肋背或兼见呕吐、吐酸、嗜杂、形寒、便黑及大便不正常等现象。导致胃脘疼痛的原因通常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另一是由于脾不健运、胃气不降而导致。因此,胃脘痛常发生在情绪失和,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的时候。一些患者认为中医止胃痛效果慢,不如服西药见效快。其实,仅就止痛而言,中医、西医的效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慢性胃炎中医结局评价指标展望

慢性胃炎中医医生报告结局量表构建的理论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确切疗效 [1] , 其结局 评价指标包括内镜评价、病理学评价、症状与证 候评价、生活质量评价及血清标志物评价等 [2-3] 。 中医学传统评价以医生判断为主, 目前临床上慢性 胃炎的评价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4] 。 医生 报告结局(clinician-reported outcomes, CROs)作为 一种结局评价指标,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大多胃胀都产生于胃病 治疗胃胀的主要是降胃行气

胃胀是十分常见的一个症状,在各个年龄的人群中都很多见。“胃胀”是人们口头上的一个通俗叫法,中医学把它称为“心下痞”。“心下”不是指心脏的下方,而是指上腹部,也就是胸骨下端剑突下的腹部,老百姓通常说这个部位是胃的部位。痞的意思是胀满,不通畅,堵塞的感觉。(作者/傅延龄 编辑/秦丹 张梦培)有一些人吃一点东西就开始胃胀,以致于不敢进食,或者不敢多吃。有一些人即使不吃东西也感到胃胀。胃胀是患者的感觉,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间断胃痛 赵文霞用钩藤

赵文霞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文霞临床擅治肝胆脾胃疾病,选方用药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如常将用于治疗眩晕、头痛的钩藤用治脘痞、胃脘痛、胁痛诸病,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钩藤始载于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敷五香粉治胃寒

当胃部受寒后疼痛,可取五香粉(一种厨房常用烹饪调料)6—9克,用热白酒调成稀糊后敷肚脐,纱布覆盖,脱敏胶布固定。注意:敷药前,应先将患者脐部用热毛巾擦干净。我使用该偏方多年,通常5—10分钟迅速暖胃止痛,2~3小时后除去五香粉糊即可。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呕吐泄泻王自立医案

呕吐(水湿内停证)  病案:张某,男,8岁。呕吐1天。  1999年6月10日初诊。患儿于1天前出现呕吐,口干欲饮,饮入即吐,头痛,发热,颜面部轻度浮肿。小便量少,大便尚调,舌质淡,苔微腻,脉沉。  诊断:呕吐。  证属:水逆证。  辨证: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胃失和降。  治则:温胃化饮,利水渗湿。  处方:五苓散加减。  药物组成: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9克,半夏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