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胃病难复 治当疏肝利胆安中通便
王某,女,60岁,1994年6月25日初诊。 患者主诉:上腹痛伴烧灼感不思食已六月余。该患者家在陕西省千阳县城,自发病后,先后在当地及市里三个医院住院四次,作过二次胃镜,都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窦炎,伴糜烂及胆汁返流。用过胃膜素、三九胃泰、注射辅酶A、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多种药,还做过腹部埋线等治疗,不仅无效,且病情不断加重,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及经济困难双重压力,后慕名来诊。 患者精神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中医辨治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过冷过热、浓茶烈酒、辛辣饮食、服用某些药物及病毒、细菌感染所致。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初起时先感到胃脘痞闷,食欲减退,恶心频繁,呕吐后暂时减轻,呕吐物为食物,甚至胆汁。继而出现腹痛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淡绿色,少数病例大便带有黏液脓血。此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寒战、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现象。 胃肠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解除大肠不全肠梗阻举案两例
笔者在临床过程中,发现白花蛇舌草和当归两药,在不全肠梗阻的防治中有重大作用。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清利肠道湿热,而大剂量的当归即能润肠通便又可温润肠道,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从而解除大肠不全肠梗阻,举案两例以证之。 例一:患者李某,女,55岁,于2011年6月8日上午就诊。主诉:腹痛腹胀大便闭涩不畅20天。腹痛腹胀,以右下腹为主,大便秘涩不畅,有时用开塞露可排少量稀糊状便,便意差,每日下午与夜晚右下腹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基于“虚”本质的大肠癌辨证论治方法探索
大肠癌是原发于结、 直肠恶性肿瘤的统称, 中医药 已成为我国大肠癌多学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 一项 5 年随访的研究发现, 经过 1 年以上的辨证论治 汤药治疗可以将 II、 III 期的肠癌复发转移率降低 12% , 明显延长了无病生存时间 [2 ] 。“证” 的研究是辨 证论治的核心问题。祖国医学认为, 正气不足是疾病 发生的内在根据,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 。本研究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顽固性呃逆病史1呃逆频繁 治疗以行气降逆止呕为主
张某,女,60岁。于2004年2月28日就诊。有顽固性呃逆病史10年,呃逆频繁,严重影响其生活工作。常伴胃痛,其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夜间尤甚,大便秘结,四肢沉重乏力,常因频繁呃逆而影响入食,舌边有瘀斑、苔略黄腻,脉沉弦。经西医、中医治疗无效。张教授诊断其为痰瘀互结所至之顽固性呃逆,其病机为痰瘀互结,内阻于胃,胃气上逆而挟痰浊上泛,发为呃逆。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方药:紫丹参30 g,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盛夏防腹泻 防“旅游性腹泻”
每到夏季高温时节,医院收治的腹泻病人就明显增多。天热为何易腹泻?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呢?引发夏日腹泻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有5点:1、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为致病菌的生长提供了合适的自然条件。2、致病菌侵入人体胃肠道,引起菌群失衡易造成腹泻。3、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也较多,大量饮水造成胃液稀释,也降低了消化道的抵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4、夏季有各种瓜果、凉拌菜或冰镇饮品,如果这些食品的制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方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但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征候群。中医认为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肝脾不和。笔者自拟疏肝运脾的宁肠汤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宁肠汤基本方:灵芝30克,钩藤15克,柴胡10克,酒白芍15克,当归6克,茯苓15克,炒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川连3克。若肝气偏旺者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陈宝贵教授对慢性胃炎治疗经验丰富
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痛”、“胃痞”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失其和降,胃气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胃痛;或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生痞满。临证时我们发现肝气犯胃致胃部不适者多见。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并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四逆散可疏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拉肚子偏方“五更泻”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常因贪食冷饮、饮食不节而导致腹泻拉肚子,而在众多腹泻类型中,“五更泻”是一种有着独特发病时间、独特症状的腹泻,一般发生在黎明前、公鸡打鸣时,故中医又称“鸡鸣泻”。它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症之一,多复发于受寒饮冷后的次日清晨。“五更泻”的病人除黎明前反复腹痛腹泻拉肚子外,平常还伴有全身怕冷、腹部畏寒、四肢发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小便清长等一系列阳气虚衰的表现。患者常伴有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中焦的小儿胃脘痛
组成党参5g,法半夏10g,生姜3片,蒲公英10g,甘草6g,黄连3g,红枣2枚。 功能益气健脾,降逆和胃,调理气机。 主治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中焦的小儿胃脘痛。 用法每日1剂,饭前服用。 方解方中法半夏、生姜性温味辛,辛可立散,温可祛寒,故能散寒开结,降逆和胃,助脾胃健运。蒲公英、黄连,性寒味苦,寒可清热,苦则降逆,故能清热燥湿降逆消痞,并能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党参、红枣、甘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脾胃病用药特点探析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 我们结合文献及随导师 临床门诊研究, 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 现将 脾胃病临床用药特点作以探析。1 秉承胃腑特性, 注重润降益胃1. 1 胃腑主于通降, 用药降气行气 胃腑居于中焦, 主受纳腐熟, 为气机上下斡旋的枢纽, 其气通降正常, 则食物下行通畅 。《灵枢·五味》 :“水谷皆入于胃, ……谷气津液已行, 荣卫大通, 乃化糟粕, 以次传下。 ” 胃腑保持 “通”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呕吐频繁发作 治以柔肝和胃以芍药甘草汤加味
梁某,男,40岁。下岗工人。呕吐频繁发作半年余。常因进食而诱发,故常无法进食,其身心备受折磨,曾遍访名医,中药西药针灸治疗罔效,经多种检查,并无器质性病变。西医诊为胃神经官能症。于2004年9月15日经人介绍前来门诊。首诊见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晦暗,心情烦躁。自诉半年不能进食,食物一入,便立即呕吐。惟有啤酒能饮入少量,故半年来靠啤酒生存。体重由原来80多千克降至现在不足50千克。且平素常觉胃脘痞塞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1..
«
154
155
156
157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