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智科治脾胃病善用角药

陕西省中医医院辛智科教授治疗脾胃病,在辨证基础上,选用方药喜用三味药物相互配伍,药物相对固定,构思精巧,针对证的病机相对也较复杂,远超出对药的特点和功用,既有相辅相成,又有相互制约,三者之间没有绝对的主次之分,重在气味与功能配伍,形成一个循环辅佐或循环制约的关系,实际是一种一分为三的状态,从而达到提高疗效之目的。富有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含义,是道家思想在中药配伍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为什么大蒜治疗痢疾病呢?

一年夏天,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得了痢疾,找了很多郎中都治不好,使很棒的身体垮了下来,家人非常着急,听人说孙思邈治得很好,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了孙思邈。孙思邈看过病人,询问过去治疗情况,家人讲述后,孙思邈暗想,他们用涩肠之药都对,但为啥治不好?涩肠止泻,道理很对,但痢疾毒素还在体内,久痢应补前先泻。孙思邈就开了一付泻药让病人喝下,等到病人泻过三次,孙思邈让病人吃了碗热面条,病人吃得头上直出汗,面条里三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临证用药当护胃

路志正治病尤其重视脾胃,他认为治病不仅要辨证准确、药证相合,还应时时顾护胃气。脾胃是气血津液之化源,又是药物吸收发挥作用的场所。因此临床用药,宜灵动、防壅滞,组方宜精简、忌庞杂,需防多药伤胃。  临床常常可以见到病人用药后出现腹胀呕恶、胃脘不适等症,不但影响了药物的吸收,不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同时也增加病人的痛苦,尤其是对于老年人以及慢性虚损性病人,脾胃功能多已虚弱,临证用药更宜顾护胃气为先。临床中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各种急慢性胃病 胃灵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佛手10克,白芍15克,蔻仁10克,砂仁10克,茯苓10克,鸡内金10克,扁豆10克,乌药10克,陈皮6克,生姜三片,大枣3枚,甘草6克。  功效: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化湿止痛。  主治:各种急慢性胃病。  用法:水煎,日服三次早、中、晚,每次150毫升。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砂仁、蔻仁、白芍消食和胃;扁豆、鸡内金、乌药化食止痛;佛手10克,陈皮、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寒疼痛 敷五香粉

当胃部受寒后疼痛,可取五香粉(一种厨房常用烹饪调料)6—9克,用热白酒调成稀糊后敷在肚脐上,纱布覆盖,脱敏胶布固定。注意:敷药前,应先将患者脐部用热毛巾擦干净。我使用该偏方多年,通常 5—10分钟迅速暖胃止痛,2—3小时后除去五香粉糊即可。 韩少波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中医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及胃小弯切迹低于正常位置,其临床表现类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胃缓”等范畴,分型治疗有良好效果。  脾虚气陷:症见素体体弱,脘腹坠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纳差食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缓。治宜补气升陷,健脾和胃,方选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吴耀持运用导气针法结合隔物灸治疗痛证经验

吴耀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海派 “陆氏针灸流派” 第四代入室弟子。吴教授在三十 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善于针灸与中药结合, 针灸与推拿结 合, 内外合治, 融会贯通, 精于古法而又不拘泥。在实践 中,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汲取精髓、 推陈出新。治疗病患 常点到即可, 中病则止, 不喜冗长拖沓, 过犹不及, 临证治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粥汤养胃 茶饮助消滞

●过节急诊人群中,因吃而诱发消化道疾病的现象十分常见●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过量易伤及脾胃衍生病变今天,正式开启国庆7天长假,许多人早就做好探亲访友、出门旅游的计划。无论走到哪里,“吃”是不变的主题之一。特别是时下应节果瓜丰收,海鲜正肥美,亲友畅聚,无论是下馆子,还是品尝各家的拿手好菜,美味加上亲友的殷勤相劝,使不少人常“收不住筷子停不住口”,一醉方休。“每年一到这个时节,医院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毛德西从“脾胃虚寒夹滞”论治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并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历代医家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尤其是诸多当代名医,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对本病做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为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了新的思路。河南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从脾胃虚寒夹滞立论辨治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其辨证治疗思路及相关研究总结如下。“虚”“滞”是贯穿消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频繁呕吐治验

谭某,男,40岁,公务员。于2004年11月15日初诊:反复呕吐月余,加重 10天。十余年前,因饮食失调与情志不畅致胃脘部满闷不适,继之疼痛、泛酸,在某医院诊为胃溃疡,经用中西药治疗基本痊愈,后偶有胃部不适,经口服复方胃友等即可缓解。一个多月前外出感寒,加之饮食失调,初觉胃脘部不适,胀满隐痛,继则呕吐胃内食物,渐见清水痰涎,头晕乏力,夜寐不安。在当地诊为急性胃炎,给静脉输液加庆大霉素、维生素B。,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胆汁返流性胃炎:以酸治酸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方法。反治即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方法,又称从治,常见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法。  安徽中医学院徐经世主任医师提出以酸治酸是一种反治方法,胃脘疾病出现泛酸、呃逆等症,可用乌梅、五味子、诃子等药,但这种泛酸等症的胃脘疾病表现,实际上由于肝郁日久、肝阴亏虚、肝气横逆犯胃所致。此时运用酸性药滋肝阴、敛肝气,治其病本,可消除泛酸、呃逆等症。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辨证治外伤性肠梗阻 术后脾约食滞肠梗阻

外伤性肠梗阻  陈某某,男,50岁,1986年8月29日诊。患者述于8月25日不慎从高处坠落,腰背着地而致腹胀,腹痛,腰痛等。当时也未介意,腹胀痛逐渐加重,不能进食,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呈阵发性发作,腹胀不转矢气,已五天未解大便,腹疼有如撕裂状,痛苦难忍,随住医院诊治,曾肌肉注射新士的明,输液等以及开塞露灌肠均无良效。  检查:腹部隆起,叩击呈鼓音,有明显压疼,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存在稍亢进。脊柱无畸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