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慢性胃炎中医临证极常识性的理念
跟随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抄方有年,每每感慨老师临证处方循规蹈矩而又不落俗套。表里先后,这一中医临证极常识性的理念,在老师的处方中反复体会,又是一番滋味。 案例 冯某,女,52岁。2010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不适近1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多方治疗,效果欠佳。诊见:时有胃痛、胃脘痞满、灼热,呃逆,腹满,大便2日1行。左耳耳鸣,口疮屡发,口干喜饮,饮则小便,大便不调,后背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分型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痛”、“呕血”、“便血”等症范畴。历代医家论述较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张仲景认为病因与“宿食”有关;李东垣、朱丹溪则认为与饮食劳倦、中气不足、寒邪袭胃有关,这对于认识本病有一定帮助。总之,本证之发生多由胃热、肝火、脾虚、瘀血引起。笔者辨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气化生五味 五脏五味苦欲补泻的阐释
基于气本体论的五味性用阐述《素问· 至真要大论》 曰: “治病者, 必明六化分 治, 五味五色所生, 五脏所宜, 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 绪也” 。 对五味之性的理解及运用, 是医者由本身之 医理领悟到临证之由己及人的关键。 然而关于五味 之性及其应用之理的研究, 现实的状况是混乱的, 关 于五味之性的理论阐释, 或顺文释义, 或断章取义, 其临床应用则因缺少系统理论的指导而难以落到实 处。 究其原因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莲肉茯苓糕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大便稀溏等
莲肉茯苓糕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冯时茵中药师材 料莲子肉、糯米(或大米)各200g,茯苓100g,白糖适量。做 法将莲子肉、糯米(或大米)炒香,茯苓去皮,共研为细末,白糖适量,一同搅匀,加水使之成泥状,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即成。功 效茯苓为补脾利湿药,与莲子肉、糯米同蒸糕食,则补脾益胃之功尤著。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大便稀溏等。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热型呃逆 生石膏治愈
临床用生石膏治疗胃热型呃逆疗 效确切,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共29例,均为中医科门诊患者。男 19例,女1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 18岁;病程最长10天,最短2天。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呃逆 的诊断标准。喉问呃呃连声,声短而频, 不能自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试行)》中胃热证判定标准。主 证为胃脘灼热或灼痛,口渴喜冷饮,口 臭,舌红苔黄。次症为消谷善饥,牙龈红 肿或灼痛,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青藕粉治食管炎
食管炎的症状主要有:胸骨后有烧灼感或烧灼样痛,饮酒、吸烟或摄入甜食后可诱发且加重,烧灼感可向颈部及肩胛间放射,如发生反流液体蚀及咽部、声带,可引起慢性咽炎、声带炎等病症。用中药验方“青藕粉”治疗,可以改善其症状。具体用法取青黛1克(1次用量),藕粉25克。先将藕粉放入杯中加少量温水浸透,再用沸水边冲边搅成糊状,最后加入青黛搅匀。待温后,慢慢吞食。每日服用1次.服药糊后2小时内不得进食和饮水。青黛味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乌鸡白凤丸治胃下垂
乌鸡白凤丸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传统中成药。处方:乌鸡 (去毛爪肠)640g 鹿角胶 128g 鳖甲(制) 64g 牡蛎 (煅)48g桑螵蛸 48g 人参 128g 黄芪 32g 当归 144g 白芍 128g 香附 (醋制)128g 天冬 64g 甘草 32g地黄 256g 熟地黄 256g 川芎 64g 银柴胡 26g丹参 128g 山药 128g 芡实 (炒)64g 鹿角霜 48g乌鸡白凤丸近年来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急性热痢 休息久痢 连梅散
痢疾有急性热痢及休息久痢之分。临证效方甚多。而独以黄连与乌梅治痢,其源久远。如《本经》载黄连主“腹痛肠*下痢”,《别录》载乌梅“止下痢”皆独用也。梁陶宏景之《补缺肘后方》治伤寒下痢,不能饮食,乃将黄连、乌梅2味组方,共研蜜丸服。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下痢热诸治不瘥方,亦用乌梅黄连等分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20丸,日3夜2服,神效。宋杨子建《护命方》治赤白久痢,并无寒热,而日久不止者,则用黄连乌梅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夏日腹泻有妙招
夏日食物容易腐败,而且细菌也开始活跃,稍不留神就容易吃坏了肚子。对于小儿来说,使用空调、风扇清凉时也容易患胃肠型感冒。广西中医学院附属仁爱分院中医特色诊疗室主任梁永秀介绍了几个中医方法来治疗这些顽固的胃肠疾病。梁永秀指出,一年四季之中,夏天是气温最高的季节,也就是“天之阳”最旺盛的时段,虽然是酷暑难熬,但却是一些虚寒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最好时机。不过,腹泻也有可能因体内湿热引起,需辨证治疗。 老胃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自我按摩胃腹部能减轻胃病
“春天的天,孩儿的脸”,天气忽冷忽热,胃部容易受凉,慢性胃炎也易复发。空闲时进行自我按摩胃腹部能减轻胃病症状,减少胃病的复发。具体按摩方法是: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以胸骨柄剑突下为中心,作顺、逆时针方向按摩各30—50次;然后同法在神厥穴(即肚脐)周围按摩各30—50次。此外,还可按摩两腿足三里(膝盖骨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50—100次。每日早晚各1次。坚持进行按摩,会有打嗝、肠鸣等,这是正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1..
«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