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中医的独到见解
全国名中医危北海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诊治肝胆病、脾胃病、代谢疾病、消化溃疡、慢性胃病和慢性结肠炎等,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侍诊3年有余,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与同道探讨。医案一张某某,女,53岁,2013年3月22日初诊。诉胃胀痛,烧心2年余。2年前开始胃胀痛、烧心,月经不规律后绝经。现胃胀痛、烧心、口酸,易悲哭,失眠、头晕,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刘沈林治疗肠道病经验
全国名中医刘沈林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著名脾胃病学专家,从医多年,经验丰富,建树颇多,在治疗脾胃病、肠道病、肿瘤疾病及疑难杂病方面学验俱丰。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种众多,中医大体归于泄泻或便秘范畴,其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司,同时亦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兼见寒热虚实之别,初病久病之异,证情较为复杂,临证施治难度颇大。刘沈林治疗肠道病善用经方,审证求因,圆机活法,多方组合,多法组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久痢验案 长期腹泻治法方药
国医大师严世芸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其父海上名医严苍山医训,后师从学界泰斗张伯臾、国医大师裘沛然等名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学术造诣深厚,擅长辨治内科疑难杂症,用药不拘一格,疗效卓著。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脓血便,甚或鲜血便,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均可确诊,临床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王晞星:以和法分期论治大肠癌
王晞星团队在临床大量病例中总结经验与思路,开展多项研究,有效证实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应用和法分期辨证论治在大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总体上,术前宜调和寒热、术后重调和肝脾、化疗期主调和气血、肝转移期调和升降,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刻下症进行加减用药。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手段能不同程度治疗或缓解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手术并发症及放化疗毒副作用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从气的角度浅析胃痞满的发病与治疗
痞满又称胃痞,是由多种原因或诱因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致使脾失健运、胃气壅塞,进而出现以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1]。痞满的记载始见于《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明确了痞证的临床表现为满而不痛,即不见或少见疼痛,仅胀满不适。痞满是脾胃系统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好发年龄广,病情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胃痛遣方用药四心法 肝胃同调三法
全国名中医凌湘力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于内、外、妇、儿科及恶性肿瘤等疑难病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凌湘力临床擅用和法,注重顾护脾胃,在脾胃病的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现将凌湘力从肝论治胃痛的经验总结探析如下。肝胃同调三法疏肝理气和胃法适用于木郁乘土、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之胃痛。其证候特点为胃脘胀痛,痛连两肋,遇忧思恼怒则加重,伴暖气,胸闷,喜叹息,舌苔多薄白,脉弦。凌湘力常用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痛 胃脘疼痛灼热烧心胁肋胀满 主治方
夏斌,1945年出生,重庆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7年,擅长诊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对痰饮、肺胀、胸痹、心悸有深入研究。著有《雅俗医学》《夏斌医论集》等作品。组成: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法半夏9g,陈皮9g,黄连6g,吴茱萸3g,白芍15g,砂仁6g(后下),延胡索9g,炙甘草3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ml,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张恩树运用痛泻要方治经行泄泻
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大便溏薄或大便次数增多,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本病一般无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烦躁易怒、颜面水肿等。痛泻要方源自《丹溪心法》,又名白术芍药散,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痛泻要方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脾虚肝旺之痛泻,是治疗脾虚肝郁所致肠鸣腹痛、大便泄泻的经典名方。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指出:在五行关系中,肝属木,脾属土,肝主疏泄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肠痈 肠道的痈肿 中医治疗法及所用方药
李应存运用敦煌泻肝清毒调气血法治疗老年肠痈经验李应存教授是我国敦煌医学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敦煌医学特色专科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主编或参编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临床善用敦煌医学理论与敦煌医方治疗疾病,疗效显著。李应存教授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敦煌医学理法新用观,如针对肝实证及兼证,在辨证使用敦煌大、小泻肝汤的基础上,提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解阳明腑实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常在急性或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也可见于继发肠道炎症之后,由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液循环到肠系膜淋巴结而致。现在小儿罹患此疾多和暖衣、厚味有直接关系。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膏粱厚味或穿衣过厚,常使小儿肠胃积热,甚者形成阳明腑实证。纵观此证,结合小儿的特点,多表现为或以外感风寒在前复加积滞,或以内热积滞在先复加外寒,总以外寒和内热积滞互见,加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李永成从脾胃阴火论治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李永成,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第3、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老年病学会理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李永成教授临证50余载,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从中焦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临证特点突出,疗效显著,现将李永成教授从脾胃阴火论治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1 阴火理论探讨1.1 阴火以脾胃为本,与五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孙一奎治疗鼓胀特色探微
鼓胀是以腹胀如鼓、皮色苍黄,甚则脉络暴露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又名“鼓”“血鼓”“蛊”等[1]。“鼓胀”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言:“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详细描述肝水、脾水、肾水的异同,三者均有腹胀特征,而肝水“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脾水“四肢苦重……小便难”,肾水“脐肿腰痛……面反瘦”。隋·巢元方在《诸病源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1..
«
1
2
3
4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