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压验方数则

据最近一项医学统计表明,老年人群中低血压患者高达10%。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长期低血压会导致人体机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串太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生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简便药膳

目前高血脂症的患者越来越多,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脑梗死等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隐患。许多中药在治疗高血脂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能防治动脉硬化或兼有抗心绞痛、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压等作用。其中泽泻颇受青睐。  功擅利湿化痰  泽泻,系多年生沼泽植物的块茎。中医认为,泽泻有利水渗湿、清湿热之功。如《本草汇言》记载:“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本草正义》也说:“……其兼能滑痰化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低血压中医治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实际上,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同样严重。据门诊统计,患有头晕、乏力的中老年妇女中,低血压者约占1/5。老年人一旦得了低血压,采用中医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则小验方; 1.党参、麦冬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 3.黄精、党参各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外,艾灸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丁元庆教授如何论证中风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与心主血脉有何关系,请看丁元庆教授如何论证。根据当代有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结合心主血脉理论,进一步分析中风病位、发病机制,提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病理基础的假说。1 心脑一脉相承》心主血脉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环节。血行于脉,心为之推动。心、血、脉是血行周身的生理基础,是维持脏腑气化活动的基本环节,由此产生出躯体与精神等各种生命活动。1.1 心藏神与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老年人的“损友”高血压病

中老年人常常会碰到这么一位“损友”,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也显示,40 岁以上的年龄段是更容易接触到它的,它的名字就叫做“高血压病”。朋友多人人都高兴,但是损友不请自来就太不妙了。那么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结交”到这位损友呢?高血压病是非常常见的慢性病,它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 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 140mmHg,舒张压≥ 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低血压性眩晕治案一则

刘某,男,40岁,2011年10月8日初诊。阵发性眩晕2个月,血压9.33/ 6.67kPa,心率60次/分。曾查脑电图、心电图等均无异常。西医诊断为“低血压性眩晕”,予升压、止晕、能量合剂等药口服、静脉点滴治疗,症状好转,但不巩固。近一周头晕加剧,如坐舟车,摇摇似醉,遂来门诊求治。症见头晕目眩,每日发作 5~8次,每次几秒到几分钟,伴有失眠、气短,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无力等。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吉林名医治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方

吉林名医治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胸阳不振)方: 处方:党参、丹参各15克,黄芪20克,细辛3克,麦冬、五味子各12克,桂枝、制附片各6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房颤者加珍珠母30克,百合、琥珀各15克,去附子,减细辛量。心痛者加延胡索、生蒲黄、檀香各10克。胸痹者加瓜蒌25克,薤白20克,或用石菖蒲15克,郁金10克。头晕者加石菖蒲10克,磁石15克。气虚作喘者加大党参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治肾性高血压的经验方“五草四藤汤”

笔者早年师从大同市中医院名老中医韩守辰,主攻中医老年病研究。在临床中总结出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经验方“五草四藤汤”,疗效确切。  组成:夜交藤30克,鸡血藤20克,钩藤15克,忍冬藤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夏枯草15克,豨莶草15克,旱莲草20克。  功能:养血活血、祛瘀通络、利水化痰、滋阴清热、平肝息风。  用法: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另外,可长期间断服用。  中老年肾性高血压患者多正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钩藤冰片浴足巧降血压

方药:钩藤20克,冰片10克。用法:先将钩藤放人30cC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煮沸后煎15分钟,再放入冰片煎3—5分钟;待水温适宜时浸泡双脚。同时边泡脚边按摩风池、劳宫、合谷、内关等穴位。泡脚掌握在30分钟为宜,每天可早、晚各1次。点评:钩藤又称钩丁、吊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及同属多种植物带钩的枝条。据测定,含有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柯楠因碱、硬毛帽柱木碱等成分,具有清热平肝、熄风定惊的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京城名医孔嗣伯辨证治疗中风病述要

孔嗣伯(1933—2011 年),系京城四大名医孔 伯华先生三子,1948 年始随父学医,临诊左右, 生前出版了 《孔伯华医集》 ,发表 《孔伯华学术经 验简介》等论文。其遵循孔门大方脉辨证思路, 在治疗多种内科杂症方面疗效确切,尤擅辨证治 疗心脑血管疾病。1 分期分型论治中风是中医内科重病,以临床突然晕厥、昏 仆、偏身不遂为主症,中医论述历史悠久,早在 《黄帝内经》中就有 “大厥” “偏枯”等病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降脂食疗你懂吗 高脂血症是从哪里来

老黄患有高脂血症,所以他一直为自己血脂偏高着急,于是长时间不吃肥肉、蛋黄等,并先后服用了好几种降脂药,每隔一段时间就复查血脂。奇怪的是,他的血脂仍维持在偏高的水平,有时反而更高了。这是为什么呢?现实生活中,有些高脂血症的人平时虽然没有什么严重不适,但是只要有就诊经验的一般都听医生说过,高脂血症要好好吃饭,不然容易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等问题。普通人一听到这个就紧张了,便开始忌口,似乎。事实上,医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治帕金森病:颤证(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方药

唐某,女,60岁,2014年8月15日初诊。 患者主诉左侧肢体震颤3年。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震颤,上肢较重,诉用手持物后无震颤,精神紧张,生气时症状加重。曾就诊于北京宣武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服用“美多巴”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后需加大药物剂量,近2年呈逐渐加重趋势。 刻诊:左侧肢体震颤,伸舌有舌颤,舌质偏暗,脉沉细,测血压时左上肢震颤加重,血压99/80mmHg,脉搏70次/分。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