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认为是由于风火热毒伤其血络,或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或血瘀于肌腠所致,临床上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1.风火热毒伤其血络:患者皮肤有瘀血点,口干,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脉弦。 治法: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处方:水牛角、丹皮、赤芍、白薇、紫草、知母、沙参、槐花、大青叶各10克,生地30克,板蓝根15克。2.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患者皮肤有瘀血点,口干舌燥,脉细数。 治法:养阴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西洋参郁金研粉治冠心病

组成:西洋参、郁金各25克,三七、珍珠粉各30克,琥珀20克,降香、石菖蒲各10克。用法:研成极细粉末,开水送服, 1次2克,每日3次。功效:益气养阴,益心宁神,和血通脉。主治: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萎缩和其他心脑血管病,可作发病时辅助用药或平时调理用。 李冬福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冠心病的治疗与饮食

《冠心病的治疗与饮食》陈皮萝卜饮[配方]萝卜子15克,陈皮5克,白糖30克。[制作]1.把萝卜子洗净;陈皮洗净切丝;二者放入炖锅内,加适量水。2.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滤去萝卜子、陈皮丝,留汁,加入白糖拌匀即成。[食法]代茶饮用。[功效]祛痰化淤。适用于痰淤型冠心病患者饮用。[宜忌]便溏者忌食。《冠心病的治疗与饮食》浙贝蒸鱼翅[配方]浙贝母、丹参各10克,鱼翅、火腿各50克,菜胆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蓄血证治发展分化的线索和脉络

蓄血病证源流《大学》云: “物有本末, 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 蓄血首见于《伤寒论》 , 经过了以法类 方、 以方类证的不断分化扩大的过程, 成为多种内 外伤杂证的病理基础, 本文拟梳理蓄血证治发展分 化的线索和脉络, 为临床辨治提供准确清晰的理论 依据。源于《伤寒论》 ,有太阳蓄血、阳明蓄血之分 “蓄血” 源于《伤寒论》 阳明病篇237条 [1] 阳明抵 当汤证, 以方类证, 抵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杞菊地黄汤治肾阴虚型高血压疗效好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 管疾病,表现为心、脑、肾靶器官之 损害。有原发和继发之分,一般临床 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可诊 断此病。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之“眩 晕”“头痛”范畴。高血压肝肾亏虚是 本,瘀血阻络是标,本虚而标实是本 病之病机特点。此病属肾阴虚型临 床用杞菊地黄汤加味有较好疗效。病案一:王某,男,45岁。患者近 三月明显感觉头晕眼花,耳呜耳聋, 腰膝酸软,盗汗乏力,心烦急躁,舌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药妙治女性更年期心悸

更年期对女性而言是女性卵巢功 能状态从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 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 段时间,年龄跨度在40~55岁之间, 女性更年期四大症状是心悸、潮热、 腰酸背痛以及精神、神经症状表现异 常。一、治疗方法处方:生龙骨、生牡蛎、炒酸枣 仁各30克,仙灵脾15克,知母、黄 柏、当归各12克,巴戟天10克,仙 茅9克,炙甘草6克。加减:兼有心烦失眠者,加黄连、 淡竹叶各5克,以清心安神;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软化血管可食粥

玉米粉粥:玉米粉、粳米各50克。先将玉米粉加清水适量调匀,待粳米煮粥将成时加入同煮至稠即可,每日服食1-2次。具有益肺宁心、调中开胃等功效。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对软化血管功效尤著。大蒜粥:紫皮大蒜30-50克,粳米100克。将大蒜去皮,加水适量,放沸煮1分钟左右后捞出。再取粳米,放入煮蒜的水煮成稀粥,然后将蒜放人,同煮为粥即可服食,每日1—2次。具有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活血化瘀贯穿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为主的慢性炎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属中医“脱疽”范畴。《灵枢·痈疽》载:“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其提出了本病的典型症状,并提出了手术疗法。汉代名医华佗在《神医秘传》言:“此证发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痒而后痛,甲现黑色,久则溃败,节节脱落,宜用生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内服药用金银花三两,元参三两,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痰淤内滞型冠心病药膳治方

川贝丹参水晶梨[配方]川贝10克,丹参4克,水晶梨2个,糯米、冰糖各20克。[制作]1.把水晶梨洗净,去皮,从蒂下1/2处切下,当盖,挖去梨心;川贝研成细粉;丹参洗净,切粒;糯米淘洗干净,入蒸锅内蒸熟;冰糖打成屑。2.把糯米饭、冰糖、川贝粉、丹参粒和匀分装入水晶梨内,加入水入蒸杯内,置武火上蒸45分钟即成。[食法]每天2次,每次适量食用。[功效]润肺化痰,行气活血。适用于痰淤内滞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心脉同治”的理解“心脉同治”的运用

冼绍祥“心脉同治”理论探究及经验总结冼绍祥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发 现, 心脉结构互通, 功能相连, 脉与心气血相关, 脉 诊作为四诊的精髓亦能佐证这一观点, 临床治疗心 血管疾病时, 需整体思维, 心脉同治。现将冼教授 “心脉同治” 理论初步整理如下, 以飨同道, 并希望 得到同仁的指导和完善。“心脉同治”的理解1. 心与脉之间的关系1.1 从结构上认识 脉, 又称“血脉”或“血 府”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甘麦茶治低血压

老年人群中,低血压f血压低于90/60毫 米汞柱1的发病率高达10%,轻症者只是头 晕、乏力、气短,重症者会出现心脑供血不足, 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症,常饮甘麦茶 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麦冬5克,甘草2克。开水冲泡,当茶频 饮,喝完可续水,每日l剂,连续10日。甘草 中的甘草次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 调节分泌失衡的调血压物质,使得血压趋于 正常;麦冬中所含的麦冬皂苷、黄酮类物质, 能调节中枢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通络止颤治帕金森病方

处方:川牛膝、地龙各10克,秦艽、 香附、川芎、当归、红花、桃仁、郁金各8 克,没药、五灵脂各6克,蜈蚣1条。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行气活血,通络止颤。主治:帕金森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 瘀型,症见肢体抖动不已,言语不清,肢 体麻木,情绪急躁,郁怒加重,活动后可 减轻,舌质暗,脉细涩。 金璐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