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夏日降压:姜块蘸酒刮肩颈
刮痧有调心气、活心血、降血压的作用。夏季通于心,人心气较盛,加之此时人“卫气外浮”,所以血压较高的患者夏季可以通过刮痧降压。刮痧除了用刮痧板、刮痧油外,还可在家就地取材。从活血化瘀的角度来考虑,姜块蘸酒刮痧最好,用蘸上白酒(40度左右)、切得比较方正的姜块刮肩部和颈部,即风池穴(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到肩井穴(肩部最高处)之间的区域,有较好的降压效果。此外,还可以刮两个肘窝和膝盖后侧的腘窝。刮痧后,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核桃花生玉米粥软化血管
将核桃仁、花生、玉米适量加清水一起煮.文火熬成粥即可。核桃含有丰富的磷和亚油酸.磷可营养脑神经.亚油酸可防治动脉硬化:花生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玉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乐天)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高血压手足麻木食疗
1.香蕉根300克,地龙10 克.加水煎煮后取药汁服用。活血化瘀效果较好.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手足麻木者.2.用米醋20毫升.加入适量冰糖煮开后饮用。每日1 次。软化血管效果较好.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手足发凉.感觉减退者。3.取玉米须30克.加水煮开15分钟后.倒出药汁.加入冰糖调味服用。每日3次,利尿效果较好.适用于高血压伴有尿色黄赤量少者。4.取花生仁50克.浸泡在食醋中.7天后取花生仁服用。每天晚上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巧选成药降血脂
血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脂增高即医学所称高脂血症,它是动脉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十分常见。辨证选用中成药降血脂,简便实用,疗效可靠。 湿热蕴结证多伴头晕、口干苦、体质肥胖、烦热、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可选桑葛降脂丸,每次4克,日3次;或解毒降脂片,每次2~3片,日3次。 痰浊内阻证多伴胸脘满闷、胃纳呆滞、头晕身重、大便不畅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属湿热壅盛证
侯玉芬,女,1949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从医40年,擅长外科及周围血管诸疾的中医治疗,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性坏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淋巴水肿、丹毒及血管炎等疑难病。承担多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 组成茵陈30克,赤小豆30克,赤芍20克,水蛭10克,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脑病经验方 心脑复苏汤
心脑复苏汤是我多年治疗脑病逐渐摸索出的经验方,它药味不多,但含有多个方子,效果卓著,现介绍如下。 组成麻黄15克,附子50克,山萸肉60克,龙骨50克,牡蛎50克,甘草20克,人参15克,辛夷15克。 方解麻黄破阴回阳,开利肺气,破癓瘕积聚,消坚化瘀,附子破阴回阳,斩关夺门,回阳救逆,山萸肉为救脱之要药,收敛元气,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固守复阳,龙牡收敛元气,甘草调和诸药,解附子之毒。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低血压者多做提压操
低血压常常被忽视,其实低血压病人的烦恼多多,且经常找不到正确的、合适的提压方法。这里介绍一些简单的床上身体练习提压操,有助于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提升血压。双臂上举仰卧,双手交叉握拳,同时牵拉对抗,拉时吸气,恢复时呼气。重复3-4次。双臂侧举双臂从身体两侧向头上方举起,双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随后吸气,同时双臂从两侧放下还原。屈膝上举仰卧,双臂放于体侧。吸气,双膝并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药辅助降压
李先生吃了3年的降压西药,血压控制得还不错,但李先生担心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最近他听朋友说有款“山楂降压胶囊”,号称降压效果好,百分之百无副作用,是国药准字号药……李先生心动但又困惑,他不知道中药降压效果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没有副作用?目前临床常用来降压的中成药主要有安宫降压丸、复方羚角降压片、降压丸、菊明降压片、牛黄降压丸等;常用的中草药主要有钩藤、罗布麻、葛根、黄芪等,降压效果都较明显。以山楂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分型辨治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以局部皮肤红斑、水肿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人可伴有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反应。中医认为,静脉炎的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用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湿热阻络局部皮肤紫红、肿胀、发热、瘙痒,有渗出液,缠绵难愈,皮肤破溃后不易愈合。治法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方药连翘、夏枯草、蒲公英、鸡血藤各30克,菊花、浙贝母、茯苓、猪苓、虎杖、地龙各15克,泽泻、黄柏、黄药子各12克,桑寄生、络石藤各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防冠心病香菜根茶
立春后温差变化较大.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老年朋友们可饮香菜根茶来预防。中医认为,冠心病多由老年人脏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所致.气温变化容易引起胸阳不振、气滞血瘀,进而导致心脉痹阻而发病。香菜又称芫荽,李时珍说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可以促进心、脾二脏主血脉、主统血的功能,从而防止胸痹、心痛等心血管疾病。药理学研究发现,香菜根中的皂甙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并防止细胞老化,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治半身不遂 防治中风
对于中风的防治,一是对中风先兆期要早防早治,减少发病率,二是对急性期要有好措施,不留或减少后遗症,三是在恢复期制订有效方案,把致残率减低到最底水平。 恢复期偏瘫是重要的临床表现,还有失语,语言不利,大小便失禁,记忆力减退,生活不能自理等等。 笔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脑中风引起的偏瘫患者,大部分表现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多用温热回阳、补肾荣脑、温热气血、补气活血、醒脑开窍之法,及用大剂附子、麻黄、吴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分期辨治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当代中医多按其临床表现,归属于“心悸”、“水肿”等范畴。张师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认为本病属中医“心痹”,是邪气内伏所致。本病在发病之初,主要是关节发生病理变化,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是风湿热邪毒乘虚而入,留滞关节、肌肉所致。若邪气雍盛或正气虚弱,或反复感受邪气,则邪气留而不去,内入壅塞经脉,则经脉中的血与津液运行不利,血滞为瘀,津液停聚,湿从内生,聚久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1..
«
2
3
4
5
»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