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熏蒸防病两法

艾叶是一味常用的 中药。中医认为,艾叶性 温,具有温中散寒的功 效,常用于一些妇科疾 病以及虚寒证。中药药 理研究发现,艾叶香气 浓郁,主要成分为挥发 油,其中,30%为桉油素, 其次为萜晶烯醇—4,B- 石竹烯、蒿醇、樟脑、芳 樟醇等。对流感病毒、腺 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 菌、伤寒杆菌、白喉杆 菌、福氏痢疾杆菌及真 菌等多种病毒、细菌均 有抑制作用。因此,可用 于传染病流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蒙医“酸马奶疗法”

蒙医治病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其中用蒙古民族特有的马奶发酵制成饮料,经常坚持饮用,可以治疗多种老人常见病、多发病。蒙族民间称这种独特的疗法为“酸马奶疗法”。“酸马奶”就是用马奶酵制而成的一种饮料。远在六朝蒙古民族酵制酸马奶的技术和酸马奶用于治病之事即已驰名国外。14世纪(饮膳正要》中对酸马奶的性、味、功能有详细记载。 “酸马奶”在每年6、7、8、9 月份用质量好的马奶酿制。制法是先用正宗发酵的牛奶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火针祛虚寒

许多人都不知道火针治病,其实火针也属于针灸疗法中的一种,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了,现在仍被广泛应用。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悴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针刺时,一般用酒精灯把火针烧红,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再迅速出针,患者有局部温热、舒服的感觉。火针的作用为温经通络、祛风散寒。主要用于虚寒性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干泥鳅治睡觉流口水

许多老年人睡觉流口水,有的还伴有口中黏腻、大便清稀、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脾虚湿盛的表现。中医把口水称为涎,认为是人体水液的一部分,由脾所统摄控制。水湿过盛使口中涎液过多,脾虚控摄无力,就会使其流到口外。我国民间常用泥鳅治疗此症,泥鳅味甘、性平,具有调中益气、健脾祛湿等功能,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睡觉流口水效果明显。将泥鳅(夏末初秋时入药效果最好)除去内脏,烤干,研末,每次5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按摩治打呼噜

打鼾,俗称打呼噜。中医认为所致病因有痰瘀、气行不畅等。我父亲曾患打鼾多年,在睡觉时鼾声刺耳,闹得家人难以人眠。为了帮助父亲治好打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治打鼾的按摩方法。就是用这套按摩方法, 20余天即治愈了我父亲的打鼾。后来又用本按摩方法,帮多人治愈了打鼾。方法:先按摩第1 至第10胸椎线路10分钟;再按摩胸骨上端至下端线路10分钟,每天 1—2次(最好临睡前按摩1次)。 (李贵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按“四窝”疗疾病

人体的腋窝和胭窝处都有相应的穴位,经常按揉这些窝,可以防病治病。腋窝和胭窝都分布有淋巴结以及多条神经,经常按摩此处,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有防病的功效。另外,腋窝正中,腋动脉博动的地方对应着手少阴心经的极泉穴,经常按揉此处,对心脏方面的疾病,以及咽干烦渴、胁肋疼痛、肩臂疼痛都有一定的疗效。胭窝胭横纹中央对应有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经常按摩此穴,对治疗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田螺外用可治病

田螺不但味道鲜 美,营养价值丰富,而且 还有很高的医疗价值。民间常用田螺外治一些 疾病。治痔疮:大田螺3 只,洗净捣碎,加入适量明矾。待上面出现一层清液后,用棉签蘸取清 波涂擦患处。治狐臭:取大田螺2 只,巴豆2粒(捣碎),将巴豆放人大田螺内,待到其中有渗出掖时,用棉签蘸液涂擦腋下,每日数次。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大田螺5只,泡于高度白酒中,密封置于阴凉处。10天后取田螺药酒涂擦关节处,每扫3次。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头部降温急救脑出血

对于脑中风病人来说,可试行一种低温疗法,目的是使有脑血管障碍的患者保持较低的体温,以防止病情恶化。脑出血病人往往会在白天活动中骤然起病,发病时有头痛和呕吐,并迅即出现昏迷、偏瘫、两便失禁等症状。此时旁人不可盲目搬动病人,应让病人就地平卧,并将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招致窒息。与此同时,应立即用冰袋、冰水或冷水毛巾冷敷病人头部(亦可用冰棒替代)。这样做可减少脑出血量,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黄连 治病偏方

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治麦粒肿:黄连3克、乳汁适量。把黄连放在容器内,然后将乳汁挤入,以浸没药物为度。浸泡1日,滤出其汁,点搽患处,1日3-4次。治久疟:黄连(去须 )一两,常山(细)一两。 上二味,以酒一升半浸之经宿。 发前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擦涂疗法:蒙医传统外治疗法

擦涂疗法是蒙医传统外治疗法,它具有经济、方便、 副作用少、无痛苦、易操作等 特点。此疗法是用酥油、动植 物油与相应蒙药配制成涂 膏,直接涂于患者的病处或 在相应穴位擦揉,使涂膏的 药性渗透到皮肤、肌肉等组 织,并配合擦涂时手法的刺 激,可行气、活血、化瘀、通经 疏络,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 疾病的目的。下面介绍一些 较常用的擦涂法,供参考。1.心脏赫依症:取酥油 涂在患者胴窝(腿后窝)、手心、足心、第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治呃逆 溃疡 小儿腹泻3偏方

治老年顽固性呃逆方处方:生姜150 克,去皮捣烂,加开水 100毫升。等温时,加入蜂蜜25克,顿服,每日1次。功效:温胃止呃,治老年顽固性呃逆,胃脘冷痛者。若伴口臭、口苦、舌红、脉数者,不宜用奉方。(许昌)治溃疡方处方:白头翁20旧克,生黄芪150克,蜂蜜300克。前2味药煎取药液,与蜂蜜调匀浓缩为500克。每次20克,日3次。功效:补气、止痛,治溃疡痛,胃脘疼痛,反复发作者。(方向)小儿腹泻外治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

藿香正气水临床外治新用

藿香正气水由藿香、厚朴、法夏、紫苏等组成,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之功,适用于署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吐腹泻等,多用于内服。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有诸多新功效,介绍如下,供选用。1.吴萸粉10克,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 1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暑湿或寒湿泄泻。2.丁香、黑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
病理科 内科 - 民间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