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 推三关 揉一窝风 推拿手法

有的小儿白天一切正常,在夜间却常常高声啼哭,俗称“夜哭郎”。有的是夜晚时哭时止,有的啼哭持续不止甚至通宵达旦,有的小儿半夜定时啼哭,以上统称为夜啼。排除饥饿、尿布潮湿等原因,以及发热、扁桃体过大等原发性疾病外,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滞则胃不和而啼,是以寒、热、惊、滞为主要病因病机。有什么办法能让小儿踏踏实实睡觉呢?中医推拿疗小儿无名夜啼效果立竿见影。小儿夜啼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小儿睡惊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睡惊症是指在深睡眠期(或称非快速动眼 睡眠, NREM) 的第Ⅲ、 Ⅳ期, 儿童突然发出尖叫或呼 喊, 伴有惊恐表情、 自主神经症状和不自主的动作行 为表现的一种病症 [1-2] , 在中医被称为 “夜惊” , 对于 它的描述散在见于 “不寐” “夜啼” “客仵” 等疾病 范畴之中 [3] 。 本病常为家长所忽视, 认为只是亚健康 的一种表现。 但是长期而持续的睡眠障碍有可能会 造成严重后果,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夜哭郎”中医叫夜啼 推荐验方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许多妈妈都让家里的“夜哭郎”折腾得苦不堪言。对于“夜哭郎”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中医养生专家推荐一验方,治疗“夜哭郎”很有效果。推荐验方:蝉蜕5克,钩藤6克,柏子仁6克,夜交藤3克,茯神5克,黄连3克,甘草5克,酸枣仁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服完,连用7天。评 “夜哭郎”,中医叫夜啼,是指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小儿夜啼中医分型辨治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因脾寒、 心热、惊恐所致。脾脏虚寒型:因孕妇身体虚寒、 胎儿出生后禀赋不足,或因乳母贪 凉饮食,或小儿腹部受寒而致。证见 啼哭低弱,睡姿卷曲,腹部喜欢按 摩,四肢欠温,大便稀薄,面色青白, 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治宜温脾散 寒。方用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乌 药、高良姜、香附、陈皮、木香、桔梗、 甘草各3克,白芍4克。水煎服。心经积热型:常因孕妇脾气急 躁,或恣食香燥炙烤之物,胎儿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主治幼儿慢惊风证名医验方

组成及用法:黄芪30克,白术6克, 当归6克, 炒枣仁9克, 党参9克, 炙甘草6克, 白芍6克,山萸肉3克, 破故纸3克,蝉衣6克,天麻9克, 枸杞子6克,核桃1个(连皮打碎)。水煎,每日1剂分3~5服。 主治:幼儿慢惊风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王聘贤老先生的经验方。王氏师从近代名医张锡纯、何廉臣、张山雷,为贵州四大名医之一。王氏对幼儿慢惊风研究颇深,曾将诸家方剂一一比较分析,又验之于临床,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小儿心热型夜啼小妙招

我和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马丙祥出诊时碰到一个年轻父亲,带孩子来看病。年轻人说,孩子白天都好好的,就是晚上闹得厉害,这半个多月晚上老是哭闹个不停,一吃奶就不哭了,但一停,没睡上半小时,就又哭起来。一晚上折腾五六次,把两口子熬得难以承受。 马丙祥主任给孩子检查后发现,孩子脸色发红,嘴唇也通红,手脚心发热,一问孩子的大小便情况,孩子父亲说,小便发黄,大便两天解一次。马丙祥听后说:“去买一点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敷脐法治小儿流涎 小儿惊风夜啼

敷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方便等优点,可减少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非常适合家庭使用。小儿流涎:益智仁、滑石各10 克,车前子、冰片各6克,甘草3克。共研为细末,填满脐眼,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10天为1个疗程。小儿惊风:鲜爬山虎叶60兜,鲜芙蓉花嫩叶10片,鸡蛋2枚。将上药共捣烂,加入鸡蛋清调匀,做成 2个药饼,蒸热,每次用药饼1个,趁温敷于患儿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小儿夜啼 中医及时止啼方

不少婴幼儿白天能安然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小儿夜啼。本病多见于初生婴儿和半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啼哭是婴幼儿的一种本能反应。因为婴幼儿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当出现饥饿、口渴、衣着过冷或过热、尿布潮湿、臀部或腋下皮肤糜烂、湿疹搔痒或虫咬等原因就会引起婴幼儿不适。此时婴幼儿表达要求和痛苦的主要方式就是啼哭。当不适因素解除后,婴幼儿就能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小儿夜啼饮伏龙茶

小儿夜啼,是指1岁以内的哺乳婴 儿,每到夜间出现间歇性的高声啼哭,甚 至通宵啼哭不已的病症,而白天又如常。 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者,可见患儿夜问啼 哭,喜伏卧,四肢欠温,乳食减少,或腹 痛隐隐,得热则减,面色清白,唇舌淡 白,舌苔薄白等。治宜温中散寒。可饮伏 龙肝茶治疗。方法:取伏龙肝(灶心土,药店有 售)30克,灯芯草1克(鲜品15克), 红糖20克。将中药水煎,澄清,加红糖, 分3次当茶饮,每日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小儿夜啼三棱针点刺放血法

【穴性特点】中冲穴系心包经之井穴。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取穴。有宁心安神、开窍醒脑、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针灸资生经》说:“中冲,命门,疗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等病。临床报道称三棱针点刺中冲放血对于小儿夜啼有较好疗效。【操作技法】取双侧中冲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法。首先医者的左手拿住患儿中指,经常规消毒后,右手持细三棱针或5号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小儿夜啼 取穴中冲穴

【穴性特点】  中冲穴系心包经之井穴。  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取穴。有宁心安神、开窍醒脑、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  《针灸资生经》说:“中冲,命门,疗身热如火,头痛如破。”  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等病。近年来有临床报道称三棱针点刺中冲放血对于小儿夜啼有较好疗效。  【操作技法】  取双侧中冲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法。首先医者的左手拿住患儿中指,经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小儿夜啼服连朱粉

中医认为,小儿心经热盛,会导致夜间啼哭,喜伏卧,见灯火则啼哭更甚,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苔黄等。用黄连、朱砂、钩藤等具有清热熄风、镇惊止痉的药物治疗本病,效果满意。方法:取黄连6克,朱砂、钩藤各 3克。共研细粉,每次服O.5克,每日 2次,温开水调下。 赵宁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