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泻肺 治痤疮 丘疹脓疱方

治痤疮方处方:桑白皮、山楂、白花蛇舌草、生地、益母草各15克,枇杷叶12克,黄芩、丹皮各lO克,升麻、羌活各8克,黄连5克。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清胃泻肺。主治:痤疮,中医辨证为肺胃蕴热型,症见颜面皮肤潮红光亮,丘疹、脓疱、粉刺较多,口干渴,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孙永富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中药临床治寻常痤疮疗效好

寻常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于面、胸、背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应用中药治疗本病96例,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96例中,男性39例,女性57 例;年龄17~35岁,平均22岁;病程 6个月~12年。均曾应用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及锌制剂,4例还使用过性激素及维甲酸类,但疗效不佳。其中脓疱性痤疮59例,聚合性痤疮 13例,丘疹性痤疮1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中药内服加外用方法治疗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多见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治疗不善,易留下痘印痘疤。中医认为痤疮是气血旺盛,加之阳热偏盛,脉络充盈,内热外壅,湿热瘀滞,郁阻肌表,外受风邪所致。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内服加外用方法治疗此疾,疗效很好,处方如下: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解毒散结 治痤疮毛囊炎自拟方

痤疮系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因其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又叫肺风粉刺、黑头粉刺。痤疮多发于颜面,也可见胸背等处,起皮疹如粟,或见黑头,甚者色赤肿痛,挤破出白粉汁。自觉瘙痒,常搔抓感染形成脓疱,有的伴有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等。自2002年以来,我们自拟“杷军双花消痤饮”治疗各型痤疮500余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有效率100%。现介绍如下。处方组成:枇杷叶15克,大黄6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颜面痤疮五年 方以防风通圣散加减

验案 痤疮林某,女,20岁,2012年12月16日初诊。患者颜面痤疮5年,多处服药效不甚理想,近5天突发鼻翼及两颊红色皮疹,伴鼻气热。舌尖边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连翘15克,薄荷6克,石膏30克(先煎),僵蚕10克,蝉衣6克,炒牛蒡子10克,白鲜皮15克,白蒺藜15克,怀牛膝15克,甘草6克,酒军6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青春期粉刺 自拟基本方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把一张脸面看得尤其重要,但青春期偏偏粉刺好发。西医认为,粉刺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细菌感染或者螨虫感染有关,一些西药如雌激素、甲硝唑、维A酸等对粉刺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副作用却不可忽视,且西药只能控制粉刺的发生,对于粉刺留下的疤痕却没办法治疗。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运用中医药治疗粉刺,效果较好,疗效也较为巩固,不但可以让粉刺缩小消失,而且对于粉刺留下的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夏季火热炽盛容易长“火疙瘩”药茶清火方

夏季天气炎热,外界火热较盛,人体也容易上火。中医认为,火性上炎。火热炽盛容易上攻头面部,使得很多人面部长 “火疙瘩”,这样很是影响美观,十分恼人。中医认为,火热之邪侵入人体后,首先伤害人体的心、胃、肺、肾、肝等脏腑,而火热毒邪具有焚烧熏灼、升腾向上的特性.所以“火疙瘩”容易集中表现于头面部。虽然不同脏腑的火都能引发“火疙瘩”,但是不同脏腑的“火疙瘩”所在部位是不同的,其外在表现也各有差异,另外还伴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薏苡仁治痤疮湿疹 皮肤粗糙

皮肤粗糙 取炒薏苡仁适量,研成粉末。每次用薏苡粉10克,加蜂蜜适量调服,每日1~2次,连续服用3~6个月即可见效。  痤疮、湿疹 薏苡仁50克,百合15克,洗净入锅加水煮至熟烂,再加入蜂蜜,调匀服食。  传染性软疣 用生薏苡仁10克,研成细粉,加白砂糖适量,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20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程即可。(贺军成 刘昂)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治脓疱疮 青春痘 荨麻疹偏方

治脓疱疮经验方法:取吴茱萸、地龙各等份。研为细粉,每取20~30克,蛋清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3~7次。主治:脓疱疮。 陆三水。治青春痘经验方法:取新采摘的枇杷叶适量。洗净水煎,用药液洗擦患部,每日2~3次。主治:青春痘(粉刺)。王蜜治荨麻疹经验方法:取茜草、生地、丹皮、赤芍、地骨皮、白鲜皮各30克,紫草 18克,槐花、蛇床子、地肤子、刺蒺藜各15克。水煎,取药液加水适量,温洗沐浴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治痤疮 痱子 自制偏方

菟丝子治痤疮新鲜菟丝子1000克,捣碎取汁,涂脸上患处,20分钟后洗净,每周2次;也可用干菟丝子30克,加水500毫升,煎汁300毫升,熏洗患处,每日1-2次,7次为1个疗程。使用1-2个疗程,有效率达90%以上。自制痱子水黄连、大黄各6克(切碎捣细),冰片3克,浸泡在150-200克75%酒精(白酒亦可)中,1天后即可使用。使用时先清洗患处,再用消毒棉花蘸药液直接涂擦痱子处,每日1-2次,连续使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青春痘粉刺用中药外洗的方法治疗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中医称面疮、酒刺。据统计,青春期95%的男性以及85%的女性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用中药外洗的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方一 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明矾各60克,加水浓煎,趁热擦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1-3次,连用10天。每剂药可用5天。方二 鲜马齿苋30克(干品减半),苍术、蜂房、白芷各9克,细辛6克,蛇床子10克,苦参、陈皮各15克,加水煎沸取汁,趁热洗患处,每日3-5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

刘启廷治痤疮“粉刺”以清肺排毒汤为基础方

痤疮,又称“粉刺”,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因多发生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年男女,故俗称“青春痘”。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就已有关于“痤疮”的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中医认为,痤疮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中,尤与肺胃郁热关系最为密切。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
病理科 皮肤科 - 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