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秘方数:6)

冻疮是发生于冬季由寒冷和潮湿刺激引起的皮肤疾病。儿童、青年女性或久坐不动、周围血液循环不良者易患此病。手指、手背、脚趾、足跟、鼻尖、面颊、耳轮、耳垂等均为好发部位。临床症状初起为局限性紫红色水肿性斑块,边界不清,触之较冷,压之褪色,皮损多对称分布,自觉有痒、胀和烧灼感,于受热后尤为明显。病重时,上述症状加剧,表面可发生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浆液,疱破后形成糜烂或溃疡,有疼痛感,合并感染可出现全身症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萝卜辣椒外敷治冻疮

如患上冻疮,可选用以下一些食物,进行外敷治疗。  一、将一个生萝卜洗净,切成大块,轻轻地涂擦患处,以自己感觉患处变温热为宜。一日可擦几次,直到痊愈。当冻疮表面已产生疮疹或溃疡时,则不宜再用,以免擦破患处,引起感染。  二、将适量食醋放在火上加热,然后取纱布蘸醋,外敷患处。  三、取干辣椒10克,加水适量煎煮,每日早晚用它擦洗患处,直到痊愈。  四、将生姜50克捣烂后,放在50毫升白酒中浸泡,搅拌均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十滴水让你免受冻疮之苦

大家好!我是十滴水,是夏季最畅销的中暑防治药物。到了冬天,不少人认为我可以休息了。这你可就错了。冬天,我仍有用武之地。用我治疗冻疮,方法简单,效果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我是由大黄、干姜、丁香、辣椒、樟脑、薄荷等中药组成的。其中大黄逐淤通络,能抑制多种细菌。干姜、丁香味辛性温,能温经行气、散寒通络,促进血液循环。辣椒味辛性热,能刺激皮肤,使血管扩张,血液流向体表,使热量向体表传导。樟脑消肿止痛,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冻疮 浸泡治疗方法

【疾病】冻疮【组成】取地里入冬后经霜打过的茄子秧150克【制法】加适量的水,文火煮20分钟,然后倒出一半在洗脸盆中,另一半在炉上温着。再将长有冻疮的手(脚)泡在盆中,随后不断地加入温着的水,直至全部加完。浸泡20分钟后(治疗脚部冻疮时,浸泡时间需长些),用干毛巾彻底擦干手(脚)部【用法】连续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浸泡一至两个疗程就可见效。【简介】如果没有茄子秧,用茄子柄亦可替代。在擦干的手(脚)上再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治疗冻疮中药13方

【简介】冻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候寒冷和潮湿,引起人体局部血管痊孪,麻痹郁血。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又为冻疮发病的诱因。【治法】 一:取桂枝50g,紫苏50g,加水煎煮,浸泡患处,每天3~4次。 二:新鲜桔皮3~4个,生姜300g,加水2000ml,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盖过患外。 三:取夹竹桃叶50g,加水500ml,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冻疮末破溃者

冻疮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损为瘙痒性局限性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可出现水疱、糜烂和溃疡。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治法:新鲜茄子皮洗净,敷患处,干后取下,每日1~2次,同时可治老烂脚(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冻疮中药13方·冻疮 浸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治老人及小儿冻疮方

处方与用法:当归 20克,桂枝10克,赤芍 10克,细辛3克,甘草 5克,通草6克,大枣3 枚,黄芪30克,荚茱萸 5克。水煎服,每日I 剂,10天为1个疗程。功效:温通经络,化瘀止痛.主治小儿及老年人冻疮,每遇严寒则生冻疮者。其他人群血虚气弱而生冻疮,用之亦效。寒流到来之时服用数剂,且有预防冻疮的作用。(丽文君)冻疮是因寒冷所致机体新陈代谢障碍引起的组织损伤。得了冻疮以后,应当及时治疗,以免引起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防治冻疮有决窍

冬季天气寒冷,一些人会生冻疮。冻疮常常发生在手、脚、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红、肿、痛的症状,个别严重的可起水疱,甚至坏死。预防的办法是,在室外锻炼或劳动时,要注意对身体裸露部分(如手、耳)的保暖,可在皮肤上涂些油脂,以减少皮肤的散热。鞋不要过紧,因为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发生冻疮。若能平素做到用冷水洗手、洗脚和洗脸,就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不易得冻疮。若已发生冻疮者,可采取一些措施,帮助痊愈。一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防冻疮药膳四则

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川椒吴萸粥 川椒、吴茱萸吝3克,大米 50克。将二药研为细 末备用,先取大米煮 粥,待熟后调入二药 粉,再加入少许食盐 调匀服食。冻疮患者每日1次。小茴香粥 小茴香10克,大米50 克,调料适量。将小 茴香水煎取汁,加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冻疮中药外治方

冻疮是天气寒冷时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经常发生在手、脚、耳等部位,而且发生过冻疮的地方还容易再次冻伤发,预防冻疮,除了要增强体质外,还要注意保暖,鞋袜要宽松舒适,晚上临睡前最好用热水洗脸和洗手脚,并可适当搽些油脂。对于冻疮的治疗,也可选用下列中成药。七厘散:取七厘散适量,加白酒少许,调成糊状,摊在消毒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能消除红肿硬结,使冻疮痊愈。适用于冻疮未溃者。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防治冻疮外用4方

冻疮,多见于儿童及妇女,自觉麻木感,遇热有瘙痒感。冻疮一旦发生,在冬天里常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防治冻疮除做好日常防护外,中医药在这方面可大显身手。方一:生山楂300克或干山楂片150克,草红花100克,装入广口瓶中,加入60度烧酒(没过山楂约1厘米)。每日搅动,泡1周后可局部外用。用后添酒,始终保持白酒没过山楂1厘米。功效:活血通络、消肿祛寒。用于因寒冷受冻引起的局部红肿痒痛。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

冻疮溃烂迅速康复方

冻疮溃烂时,可用桂枝、辣椒、干姜等辛温药物或食物煎水熏洗即可迅速康复。而一旦溃烂,病情进一步加重,需要细心照料.慢慢康复。可选用下法:1.白及50克,研成细末。每次用适量撒于患处.日2次,以愈为度。2.瓦楞子适量,火煅脆.研细末,将药末撒于溃烂处,日3—4 次。溃烂后流脓较少者,也可用香油(芝麻油)调成糊外敷患处。3.黄柏5 0克,芒硝25克,共研细末,以冰水或雪水调糊敷于患处。(俞小飞)
病理科 皮肤科 - 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