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瘙痒外洗方

春季多风邪,是荨麻疹的高发时节,当你一旦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红疹,不妨使用下方外洗。方一 蝉蜕15克,金银花30克,防风,白鲜皮各20克,水煎后趁温热外洗,每日3次,两日1剂。方二 防风,荆芥,地肤子各30克,水煎,去渣取汁,温热时分三次外洗,两日1剂。(林卫)·皮肤瘙痒方(老年性皮肤瘙痒)·30年的脚癣用橘子皮水治好了·老年性皮肤瘙痒·皮肤骚痒症(秘方数:7) ·白醋加甘油治皮肤干燥瘙痒症·女阴瘙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老年性皮肤瘙痒穿药衣

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表皮缺乏皮脂滋养,就会出现萎缩、干燥等现象,在某种诱因作用下,如天气寒冷、饮食不节、洗浴较勤、情绪激动等,很容易引起瘙痒。而将具有杀虫止痒、祛风润燥功效的中药做成一件药衣贴身穿着,则有很好的止痒效果。 方法是:取百部、苍术、白藓皮、防风、丹皮各30克,加水600毫升,煎煮半小时后过滤。取贴身内衣(纯棉最好)2~3件浸入药液中,2小时左右捞出晾干后即可着身。每件药衣穿一周左右,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治疗老年人皮肤瘙痒

中医学认为风、湿、热均可引起皮肤瘙痒症。但在秋冬季节。燥邪当令,燥则生风,再加上老年人肝肾阴血逐渐亏虚,阴津亏损,阴虚火旺,易生风化燥,内燥与外燥相合,以致肌肤失养,生风发痒。中医典籍称之为“痒风”或“血风疮”。如果在出现冬季皮肤瘙痒症的时候,症见皮肤干燥,抓后血痕累累,兼见面色萎黄,头晕,心跳,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等,那就可辩证为血虚不足所引起的。宜用中医滋阴养血祛风之法治疗,通过滋养阴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风瘙痒(皮肤瘙痒症)治风痒方

风瘙痒 指因感受风热之气而引发之皮肤搔痒。风瘙痒证之发,多因素有表虚卫气不固之体征,复感风寒之邪,郁阻于肌肤所致。症发多较突然,所起之处搔痒,甚者可遍及全身,游走无定,或剧痒难忍。若抓搔过甚,局部多现抓痕或成血痂。治宜祛风养血,清热润燥。内服可选当归饮子等。本病相当于皮肤瘙痒症。治疗方:1。周身皮肤瘙痒者,可选用百部酊、苦参酒外搽,每天数次。2。皮损有湿疹样变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每天4—5次;苔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冬天皮肤瘙痒治疗4方

【简介】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感到皮肤发痒,晚上睡觉时更是奇痒难忍。这种奇痒多发生在两大腿内侧、小腿部位,有的人头皮也会发痒。其实,这也是一种病理反应,我们习惯上称为“冬痒症”。【治法】  1.生地、何首乌各15克,艾叶90克,防风30克,加水煎沸15分钟,趁热熏洗患处。   2.苍术、生地黄各100克,荆芥、赤芍各50克,水煎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或将药浓缩,再加老醋适量,外搽患处,每天1次。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祛风止痒为治阴痒

中医认为,阴痒多为肝胆湿热或脾虚郁热,热邪下注所为,当以清热利湿,健脾渗湿,祛风止痒为治,可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内服中成药1.湿热下注型;主要表现为阴部瘙痒,甚则疼痛,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其气腥臭,心烦少寐,口苦而腻,胸闷不适,纳谷不香,舌苔黄腻,脉弦数。当以清热渗湿,祛风止痒为治,可选用萆薜分清丸,每次9 克,每日2次口服;八正合剂,每次lO克,每日2次口服;苦参片,每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白花蛇舌草治疗皮肤瘙痒典型病案

近年来,笔者用白花蛇舌草、槐花、地榆自制成外用剂,治疗皮肤瘙痒,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制备方法鲜白花蛇舌草200克,鲜槐花100克,地榆100克,以上三味晒干,共研细末,加入25%酒精1000毫升,浸泡1周,取药液贮备用。根据瘙痒范围,取备用药液50~100毫升,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160~240毫克,利多卡因注射液2~4毫克,每次用2~6毫升涂擦瘙痒部位,每日1~2次,连用1~2周。8周岁以下儿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老年性全身皮肤发痒 临床验方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为全身皮肤发痒,也可局限于下肢、躯干;瘙痒程度不一,往往间歇出现,也可连续不断;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型。在临床中以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比较满意,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60~65岁18例,66—70岁21例,7l~ 75岁17例,75岁以上12例。病程最短 1个月,最长10余年。二、治疗方法处方:生地24克,山萸肉、山药、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皮肤瘙痒症(风瘙痒)于增瑞验方

于增瑞,1940年生,北京市人。主任医师,曾任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妇科、男科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医学中医分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第四批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共北京市优秀党员。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于治疗男科、妇科、内科疑难杂症。并提出“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润肤止痒 马建国治疗皮肤瘙痒方

名医治皮肤瘙痒(阴虚肺热)方处方:沙参25克,麦冬15克,生地18克,玉竹、知母、地骨皮各12克,天花粉、百合、黄芩、桑白皮、白鲜皮、蛇床子各10克,浮萍9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功效主治:清肺滋阴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阴虚肺热型。症见全身皮肤呈阵发性瘙痒,痒剧时难以人眠,并有口咽干燥,皮肤发干无润感,触之肌肤有明显热感,伴抓痕血痂,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数。创方者:马建国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痒风治以清骨散加味 皮肤瘙痒症

丰某,男,45岁,2012年11月8日初诊。  患者全身皮肤瘙痒,呈阵发性,搔抓后皮肤触之有灼热感,每于午后及睌间痒剧,自觉发热,但测体温基本正常,至就诊时已4月余。其间经用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苯海拉明等注射,服息斯敏、盐酸西替利嗪、赛庚定等只能当时止痒,过后仍痒难忍。  查见患者周身有不规则条状抓痕,点状血痂,细薄鳞屑及色素沉着。述其近几个月来觉手足心热,时常口干咽噪,骨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

皮肤瘙痒症只有辨证分型论治

皮肤瘙痒症是常见的皮肤病,瘙痒症状表现不一。由于经常不断搔抓,皮肤可见不规则条状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或呈苔藓样变。该病属中医“风瘙痒”、“血风疮”范畴。对于该病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只有辨证分型论治,疗效才显著。  阴虚内热型  症见全身皮肤瘙痒,肌肤呈红褐色搔痕,点状血痂分布,并覆少许鳞屑,肌肤干燥,触之灼热,口渴咽干,五心烦热,午后尤甚,得凉则舒,小便色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属
病理科 皮肤科 - 瘙痒/过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