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疣用大蒜治疗

寻常疣是皮肤科常见疾病,采用大蒜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先用50℃左右温水浸泡或擦洗寻常疣20分钟,然后擦干,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无菌手术刀削去其表面角质层及疣丝,以不致出血为度。大蒜捣烂,然后取蒜蓉直接敷于疣体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患处不要沾水,局部可有烧灼痛,但可耐受,每日换药1次。一般5天左右疣体即可脱落。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中药糊剂治疗褥疮

褥疮是对长期卧床病人威胁较大的并发症之一。轻者给病人增加痛苦,重者会引起败血症,因此及早治疗十分重要。笔者采用中药糊剂治疗褥疮可获满意的效果。药物配制方法:取侧柏叶100克,艾叶75克,小桉树叶150克。将上药用水冲洗干净后,用剪刀剪碎,放人大的砂罐加水适量,煎煮4—5小时后,滤取药汁,再用文火煎煮浓缩至100毫升(稀糊剂),装入消毒好的大口瓶内备用。治疗方法:在搽药之前先用氯化钠注射液清洗病变部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螨病

人蠕形螨病指人体蠕形螨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毛囊和皮脂腺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产生类似脂溢性皮炎、痤疮、酒糟鼻等皮损。本病多侵犯鼻、面部,局部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间有毛囊性丘疹、脓疱,紫红色浸润,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因肺胃积热,复遇风寒外束,湿热毒邪难以外泄,上熏于肺窍,血瘀凝结肺络而成;或因风湿热邪郁于皮肤所致。故临床常以宣肺清热、通窍活络、解毒利湿、活血化瘀为治则。笔者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疥疮治验心得

曾有一位二十出头的姓张的年轻教师到我处求治,他身上奇痒,已经发病近两年了,多名医生诊治但都效果不佳.有的医生诊断是疥疮病,开了硫磺软膏等药物外搽,但收效不佳。经检查,张老师的手指缝、小腹部、腹股沟、阴部等处有搔抓的痕迹.以及粟米大小的丘疱疹,有的地方出现表皮脱落和血痂.还有多处黄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个别地方呈皮肤湿疹样变而流脓,并伴有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尤甚。我诊断是疥疮,于是,我开了一则处方:生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生了痱子 选用以下中药验方外洗

生了痱子,切忌挠抓,轻者可每日用温水清洗数次,然后扑上痱子粉;严重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搽,内服金银花露、绿豆汤等清暑气、解热毒。此外,还可选用以下中药验方外洗。1、鲜葎草、黄菊花各100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放入薄荷20-30克,再煎2-3分钟,等冷却后取药汁洗浴。一般连用3-5天后痱子可消退。2、紫花草(又名痱子草)3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20克,薄荷6克,藿香15克。每日1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治跖疣验

取艾叶200克,白矾100克。将艾叶加入3000毫升水中,煎至2000毫升时,加白矾溶化即可。用药液温泡患足30分钟,每日2次,一般连用14日可愈。此方简便效佳。适用于跖疣。(注:跖疣指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从风湿浊瘀四个类型辨证论治疹疮病

每年春夏之交,气候变化多端,地气熏蒸,人体易感疫气而患上疹疮病,或表现为全身荨麻疹样,或表现为局部疮疡样,或表现为奇痒疥疮样。总之,病人感觉瘙痒难受,甚至感染并发其他病症者。从医以来,笔者从风、湿、浊、瘀四个类型辨证论治疹疮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风型疹疮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斑团疹、针尖样丘疹等,奇痒难忍,搔抓易留瘢痕,迅速消退,常在气候骤变、不慎食入刺激性食品、药品等发作,舌淡红,苔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龙胆泻肝丸可治皮肤病

龙胆泻肝丸源于清代《医宗金鉴》所载元代李东垣之方,其方组成有龙胆草、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等。其功效为清泻肝经湿热、实火,并利小便。适用于因肝胆实火所引起的头晕目眩、目赤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痒等症。龙胆泻肝丸除能治疗肝胆湿热外,还能治疗皮肤病。中医认为皮肤病虽发于体表,但与体内脏腑关系密切,在临床上用龙胆泻肝丸之所以可治疗带状疱疹、固定疱疹、急性进行性湿疹、急性脂溢性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夏季脚气病 用醋泡脚

夏季是脚气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闷热、雨水充沛的南方。专家强调,脚气不仅仅是脚臭那么简单,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皮肤病。    治脚气外用药易复发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在南方地区,夏季成年人脚气的患病率高达50%~60%,如果不注意卫生和护理,极易复发。  专家表示,在临床治疗上,大部分患者会使用达克宁、美克等外用软膏,但是单纯使用这些软膏,仅适用于初发或病灶局限的患者,并不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丝瓜叶治皮肤疣

瘊子学名疣,又叫肉赘。是一种由病毒(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生物。症状为:皮肤上出现同正常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突起。皮疹小如栗米,大如黄豆。成散在或簇群状分布。表面干燥而粗糙,一般无自觉症状,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处,不易根治。应用丝瓜叶治疗本病30余例,通过临床观察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方法:取新鲜丝瓜叶一枚,将其揉烂,取其汁涂抹患处,每日数次,对头面部的,可晚上涂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分3种类型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除了皮肤紫癜(皮下有瘀点、瘀斑)以外,常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关节及肾脏方面的症状。血液检查可无异常发现。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直接有关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起病前可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振,少数病例先出现胃肠症状或关节症状,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过敏性紫癜属于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酒渣鼻“红鼻子”药粥疗法

酒渣鼻俗称“红鼻子”,是由螨虫寄生在人的面部,侵入鼻部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引起的。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肺胃积热上蒸颜面而成;或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郁于皮毛肌肤而发病;日久气血淤滞,痰淤互结而形成赘瘤。起病初期,鼻部、面颊处出现红斑,范围小,以后出现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等,重者可发展成鼻赘。由于酒渣鼻属慢性皮肤病,故治疗应长期坚持。笔者现推荐几则行之有效的药粥疗法,供患者参考选用。1.芦根竹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