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4
秒,为您找到
181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竹叶柳蒡汤
…1年第4期) 2.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本方加减治疗38例。同时做好休息、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缓解、阳性体征转阴,尿检正常为痊愈。结果:38例均痊愈。平均疗程12日,半年随访无复发。(《
实用
中医药杂志》2001年第12期) 方解 西河柳“近世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神药…“功专发麻疹”,故为麻疹透发不出的要药;葛根、牛蒡子、蝉蜕、荆芥、薄荷既协助西河柳透疹,又开宣肺气;竹叶…
益黄散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厌食症:益黄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疗程2周以上。根据纳食改善情况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效2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
实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年第4期) 3.反复呼吸道感染:益黄散敷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4例,疗程3个月,与口服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治疗34例对照,以肺气虚、脾气虚的主症分级及1年内呼吸道感染次…
午时茶
…治疗35例对照。服用疗程均为3日。观察临床疗效并评价两组服用药物后的安全性(1~4级)。结果:治愈15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服用药物后安全性,1级17例,2级18例,3级、4级均为0例。(《中国
实用
医药》2013年第20期) 2.消化道疾病:以午时茶胶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56例,与多潘立酮治疗48例对照。两组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抗感染、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暖肝煎
…,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治愈率19.2%,总有效率73%,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实用
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12期) 3.慢性阑尾炎:采用暖肝煎内服加外敷治疗慢性阑尾炎20例,疗程10日,以自觉症状及右下腹深压痛消失为痊愈标准。结果: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5%;(《
实用
中医内科杂志》1994年第2期) 4.原发性痛经:以本方治疗阳虚寒凝型痛经30例,并与月月舒冲…
甘桂汤《幼幼新书》
…之,大人小儿皆可服。甘草炙、官桂去皮、五味子、黄芩各一两半,柴胡四两。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次以滓再合煎,一服。昔政和二年春,澧阳疫疾大作,服此药皆免。”4.《刘弼臣
实用
中医儿科学》:“《小儿药证直诀·咳嗽》云:‘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间,肺气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实,非久病也。其证面赤痰盛身热,法当以葶苈丸下之。若久者,不可也下,风从背脊第三椎肺俞穴人也,当以麻黄…
太乙膏
…敷贴加瓜蒌牛蒡汤内服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159例。临床疗效评价以全身症状全部消退,局部乳房疼痛消失,肿块消散,乳汁分泌通畅为痊愈标准。结果:治愈146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中国
实用
医药》2009年第35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疮疡。方用大黄、土木鳖、阿魏、轻粉等消肿散结,乳香、没药、当归、赤芍、白芷等活血止痛,共奏清火消肿与拔毒生肌之功。临床应用以疮疡已溃或未…
楮实散《御药院方》
… 1.《中国本草养颜法》:“将中药楮实、土瓜根、商陆三味药物各等量研为极细粉末。存放于防潮器具内备用。每天早晨取少许药末和肥皂一起洗脸。本方具有润肤洁面,抗皱美容的功效。” 2.《滋补养生
实用
方》:“本方所选用药物,均性寒,寒能清热,使皮肤洁净不生疮疱。尤以商陆消肿散结之功为佳。李时珍云:‘商陆苦寒……其性下行,专于行水……其茎叶作蔬食,亦可治肿疾’。临床常将其捣烂外敷,治痈肿疮毒。本散…
扫风丸《中医外伤科学》
…辅以攻毒,多用扫风丸、苦参散等成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第三分册》:“中医治疗:治则为扶正、祛邪、活血、通络,如扫风丸等。”《皮肤科学讲义》:“扫风丸。功能:泄风疏邪、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实用
皮肤病性病手册》:“先服6930丸,每服5~10g,2次/日;继服扫风丸,热象明显者服苦参散。6930丸:当归36g,独活36g,水蛭30条,秦艽48g,雄黄48g,朱砂78g,麝香1g,斑蝥1g,…
白豆蔻散《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
…,起病即及时使用本方确实效痊其五六,倘若服药后三小时不得缓解者,当以小儿外科手术治疗为宜,否则稚阴稚阳之体,不耐阴阳格拒时久,会引起肠坏死,中毒性休克而死亡。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秦伯末
实用
中医学》:“婴儿初生百日内,觉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时发战栗,曲足握拳,昼夜啼哭不已,或口合不开,名曰胎寒。其证在胎时,母因腹痛而致产。经云:胎寒多腹痛。亦有产妇喜啖甘肥生冷时果,或胎前外感风寒暑湿,…
风癣汤《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效。”《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皮肤病性病科分册》:“治疗风燥证神经性皮炎主张用风癣汤:熟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牡丹皮9g,红花9g,荆芥9g,苦参9g,白蒺藜9g,苍耳子9g,白鲜皮9g。”《
实用
中医皮肤病学》:“血热风盛证。治疗方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选用方剂:皮癣汤,消风散。”《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症见:皮肤干燥搔痒,脱屑,重则周身皮肤潮红甲错。舌淡苔净,或舌绛苔光,脉细…
1..
«
11
12
13
14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