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228 个相关结果.
  • 少腹逐瘀汤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痊愈10例,占31.25%,好转18例,占56.25%,无效4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中医杂志》2003年第1期) 方解 少腹逐瘀汤取《金匮要略》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方用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延胡索、没药利气散瘀,消肿止痛;失笑散(蒲黄、灵脂)活血通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
  • 右归丸

    …、肾泄不止,加五味子、肉豆蔻;如脾胃虚寒,饮食减少,食不易化,或呕恶吞酸,加干姜;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肉苁蓉,或加黄狗外肾。 备注 本方系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加减衍化而来,所治之证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火不生土所致。方中除用桂、附外,还增入鹿角胶、菟丝子、杜仲,以加强温阳补肾之功;又加当归、枸杞子,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以增益滋阴养血之效。其…
  • 小建中汤

    …有降逆止呕作用,用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腹痛呕逆。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2、方论选录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建中者,建中气也。名之日小者,酸甘缓中,仅能…
  • 理中汤

    …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三钱,以水一盏半,煎取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理中汤 别名 人参汤(《金匮要略》卷上)、治中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理中煎(《鸡峰普济方》卷十二)、人参理中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 处方 人参 干姜 甘草(炙)白术各9克 制法 上药切碎。 …
  • 会厌逐瘀汤

    …之温煦则行,此生理之常热,固不能致瘀也。然若阳热亢盛,生发壮火,或因火(温)热邪毒内侵,犯及血络,火热亢甚,一则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流溢脉外,积而成瘀:二则“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金匮要略》);三则煎熬津液,灼伤阴血,使津少血浓,稠黏滞流,运行不畅而致瘀。《医林改错》曰:“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又曰:“痘毒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因热致瘀者,其证多为瘀热互结;若瘀热阻于…
  • 葶苈丸

    …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葱白汤送下,不知加至3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葶苈丸 配方组成 葶苈子二斤(100克)(注:仲景原书无用量,此处为后人所加)。 用法用量 上一味,捣碎,以蜜为丸,共为二十丸,温服一丸,日三服。 功效 泻肺消肿。 …
  • 羚羊泻白散

    … 《瘄科要略》卷上:羚羊泻白散 处方 羚羊角、苦杏仁、广橘红、炒桑皮、生甘草、桔梗、地骨皮、象贝母、炒竹茹。 功能主治 麻疹肺胃之火积久,吐痰如丝或如块者。 摘录 《瘄科要略》卷上 《麻疹阐注》卷二:羚羊泻白散 处方 生桑皮、地骨皮、甘草、羚羊角。 功能主治 麻疹已出而喘,鼻干口燥者;麻疹后喘急属实,气壮胸满,身热便闭而无汗者。 摘录 《麻疹阐注…
  • 灵香丸

    处方 白胡椒、枳壳、白檀香、红花、五灵脂(去沙)、广木香。 制法 上为末,于六月六日修合,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 心胃痛。 用法用量 每用7丸,噙化。少顷痛即止。 摘录 《金匮翼》卷六
  • 荆芥地黄汤

    处方 荆芥。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呕血,风热入络,血溢络外,吐血,乍寒乍热,咳嗽口干,烦躁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生地黄汁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金匮翼》卷二
  • 杏仁宣郁汤

    处方 苦杏仁6克 广郁金6克 滑石9克 黄芩4.5克 半夏3克 橘红3克 栝楼皮4.5克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宜气开郁。治伏暑在上焦,内迫气分,舌白烦渴,心中胀闷,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暑病证治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