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4 秒,为您找到 262 个相关结果.
  • 决壅顺流汤

    …,再入甘遂末一钱,温服。按此药过于峻猛,万不可轻投。予自制决壅顺流汤,颇能于平稳中取效。决壅顺流汤自制,大黄三钱,木通三钱,栝楼实一个,厚朴一钱,青皮一钱,枳实一钱,瞿麦二钱,车前子二钱。水煎服。”2.《近代中医珍本集·内科分册》:“水结胸,心下至少腹硬痛满,不可近,或潮热,或无大热,但头微汗出,脉沉,名水结胸。大陷胸汤主之。大陷胸汤,大黄五钱,先洗去渣,入芒硝五钱,煎数沸,再入甘遂末一钱,温服。…
  • 花苁蓉丸《外台》

    …所常用。所涉及的许多药物本身就有较好的降糖作用。”《传统医药与人类健康》:“益气健脾,补肾填精。《古今录验》花苁蓉丸。”《中医学术发展史》:“所载花苁蓉丸,由花苁蓉、泽泻、巴戟天、地骨皮、磁石、人参、赤石脂、韭子、龙骨、甘草、牡丹皮、干地黄、禹余粮、桑螵蛸、瓜蒌等组成,洵为治疗肾消的佳方。”《糖尿病医疗全书》:“花苁蓉丸。益气温阳,补肾固涩。本方适用于阴阳两虚型糖尿病。”《内科病证学》:“阳阴虚小…
  • 三物黄芩汤

    …,午后和夜问较重,或失眠、口渴、盗汗。临床以自觉症状消失,第2年不再复发为痊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经治疗时间1~4周不等,平均用药12剂,痊愈2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1年第4期) 3.红斑性肢体痛:以本方治疗红斑性肢体痛患者,临床表现双足皮肤红肿、发热,剧烈疼痛26例,其中6例有明显灼热性、电击性或刺激性疼痛,患者因此而坐卧不安,影响睡眠,甚则抱足呼…
  • 固气生血汤《辨证录》

    …二剂血止气旺,四剂血归。此即补血汤之变。妙在荆芥引血归于气中,引气生于血内,血气之阴阳交,水火之阴阳自济,脏腑经络不致再沸。至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迷尉。大约此方治初起呕吐狂血最妙,若吐血久,不可多服。”2.《中医内科史略》:“对于剧烈而大量吐血的患者的治疗,陈氏认为,这是由于火邪所致,但治疗却不能以泻火为主,因为血出之后,‘火必变为虚火’,‘而虚火断不可泻’,否则‘血已吐出,无血养身,…
  • 两舒散

    …属肝郁脾虚湿滞者,而且诸药用量可酌情加大。运用 诊断要点为腹痛泄泻,反复发作,腕胁痞闷,吞酸呕恶,不思饮食,倦怠少力,舌苔白腻,脉弦而虚。临床常用于慢性肠炎,结肠过敏等疾病,证属肝郁脾虚湿滞者。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傅山内科临证运用》:“泄泻虽寒有因肝木之克脾而引起,若一方之中既治木郁,又培脾土,则土必大崩,而木必大凋矣,可用‘两舒散’......此方之奇绝,在白芍之妙。盖白…
  • 昏厥复省汤

    …泄热,镇心定惊,佐以豁痰启窍。主阴虚阳亢,心肝失养,热郁血分,气火挟痰,上蒙清窍之发作性昏厥。 临床应用 发作性昏厥:周某某,男,65岁,职员。患者以往有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伴有尿失禁史。神经内科诊断为发作性昏厥。近两月来昏厥两次,发作时意识丧失,小便自遗,每次约1分钟,自觉胸中痞闷,心悸怔仲,口渴欲饮,心烦少寐,舌红苔薄,脉来细弦带数。恙有痰热内蕴,肝阳上亢,心阴不足,神不守舍之象。投以“…
  • 正容汤

    …,疗程30日。以眼位正,眼球运动自如,各方向视野复视消失,角膜映光法测斜视度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对照组50%。(《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第3期) 2.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在内科综合治厅糖尿病的基础上,应用正容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60例,疗程3个月。以复视消夫,眼珠各向转动无碍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6.67%,其中显效90%。(《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
  • 金不换膏

    …没药18克、樟脑18克、轻粉18克共为细粉。每7.2千克油膏,对以上细粉搅匀摊贴,大张油重18克,中张油重13.5克,布光,微火化开,贴患处。 摘录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中医伤科学讲义》:金不换膏 处方 川乌6钱,草乌6钱,苦参5钱,皂角5钱,大黄1钱,当归8钱,白芷8钱,赤芍8钱,连翘8钱,白及8钱,白蔹8钱,木鳖子8钱,乌药8钱,肉桂8钱,五灵脂8钱,穿山甲8钱,两头…
  • 加味三黄汤

    …情增加用量。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医醇剩义》:“实火。气分偏胜,壮火升腾,发热错语,口燥咽干,阳狂烦躁,加味三黄汤主之。加味三黄汤自制,黄连五分,黄芩一钱,黄柏一钱,连翘一钱五分,丹皮二钱,山栀一钱五分,赤芍一钱,薄荷一钱。水三盅,煎一盅,热服。”方论选录《近代中医珍本集·内科分册(第二版)》:“实火。气分偏胜,壮火升腾,发热错语,口燥咽干,阳狂烦躁。加味三黄汤主之。加味三黄汤自制,黄…
  • 柏叶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补肝肾之阴;鹿茸、续断补肾阳,固冲任,填肾精;龟甲、鳖甲、牡蛎育阴潜阳;柏叶、赤石脂、禹余粮、地榆、艾叶固冲止崩。诸药配伍,肝肾同治,阴阳精血俱补,固冲任,止崩漏。重要文献摘要 《中医妇科学》:“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妇人带下五色诸方》遵巢氏“五脏俱损”之说,拟柏叶散方(柏叶、牛角腮、蒲黄、禹余粮、黄芪、白芍药、龙骨、白术、丹参、枳壳),治妇人五色带下见“四肢黄萎、心烦少食”;阿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