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48 秒,为您找到 273 个相关结果.
  • 建中散

    …饮,共为辅药;陈皮、草豆蔻、白术、茯苓理气健脾,温胃止呕,治心腹胀痛,共为佐药;人参补元气,藿香化浊开胃,诃子肉涩肠止泻,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共为使药。全方协同,具有补脾和胃,燥湿消痰之功。此药临证适用于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泻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建中散治牌…
  • 开胸顺气丸

    …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症状明显减轻或仅在劳动时有轻微闷痛、不适者为好转,两个疗程不减者为无效。结果:治愈1 59例,好转53例,无效52例,有效率80.3%。(《中国医药指南》2 012年第18期) 3.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以开胸顺气丸治疗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患者45例,并与用吲哚美辛治疗的45例作对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0~10分)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45例,显…
  • 五味消毒饮

    …》2014年第7期) 方解 本方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排脓定痛,凉血消肿散结;方中少加酒,且煎后热服,乃通血脉,行药势,利于消散痈肿疔疮。本方临证使用见热毒者可加连翘、黄连、半枝莲;血热毒甚者加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凉血散瘀;肿甚加防风、蝉蜕透邪外出;脓成不溃根深或溃而脓不易出者加皂角刺以透脓。 现代研究 本方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类风湿关…
  • 救中汤《温病条辨》

    …治。诊其脉,细弱无力,舌无苔白润而滑。眼下有蟹腹纹状……诊断为胃寒兼虫痛。投以:炮姜20g,炙甘草20g,草蔻20g,藿香20g,厚朴20g,榔片20g,木香20g,川椒15g,药迸即安,1剂而愈。临证提要:本方即《金匮要略》大建中汤去人参、胶饴,加厚朴、槟榔、广皮而成,具有温中泻浊、行气止痛功效,用于寒湿秽浊积滞所致的各种脾胃病,今用于多种消化道疾病,包括溃疡、胆道蛔虫症、肠滴虫等。吴鞠通加减法…
  • 麻黄附子细辛汤

    …本方证者。使用注意 1、见有恶寒蜷卧,下利清谷,手足厥寒等少阴肾阳虚衰,阴寒内盛里证者禁用。2、应用本方时,一要掌握麻黄与附子于方中的用量,二要嘱咐患者煎煮药物时当先煎麻黄去上沫。三要懂得临证据病情加味药物,如治疗关节疼痛当加川芎,当归、桂枝、白术、桃仁等。重要文献摘要 1、《伤寒贯珠集》:此寒中少阴之经,而复外连太阳之证,以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其气相通故也。少阴始得本无热,而外…
  • 桔梗汤

    … 《普济方》卷一一九引《指南方》:桔梗汤 处方 桔梗2两,人参半两,麦门冬半两,甘草半两,小麦1两。 功能主治 四肢发热。肺不调,邪热熏上焦,自胸以上至头发热,口鼻气色时如烟熏,目涩咽燥,唾如凝脂,时咳,毛疏,大便不利,小便赤,其脉疾大。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3升,煎至1升,去滓,分3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九引《指南方》 《局方》卷四:…
  • 黄耆散

    …1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黄耆散 处方 黄耆2两,甘草半两,枳实30个(去皮),青州枣20个(2味捣烂,去核培干,慢火煨)。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大便远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黄耆散 处方 黄耆半两(锉),白矾…
  • 会厌逐瘀汤

    …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的全国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病种。通常认为,形成喉咳的病因除了外感风燥之邪外,还与肺肾阴虚、内热津伤有关,因此,治疗上主要以疏风润燥止咳或补益肺肾止咳为主。但在临证中,单纯用上述方法往往收效并不理想。统观病者的主症和兼症,认为此证本由咳嗽迁延日久不愈而成,属风燥外感或内伤,热毒壅积,邪热伤阴,阴虚内热,加之病久不愈,心情不畅,长期郁积,最终致气机失畅,形成有形…
  • 苍耳散《严氏济生方》

    …〕鼻渊病属风热入脑,故目瞑而头疼涕流不止,较之伤风为甚焉。鼻塞,气不利也。热,鼻孔中热也,甚者孔热而痛及其脑也。苍耳散,即苍耳子炒去刺,研破一两,加辛夷三钱,白芷、薄荷各一钱,葱三茎也。” 12、《临证医案笔记》:“鼻病……大都鼻病无他,非风寒外感,则内火上炎,如外感者,宜服苍耳散以散风热,内热者,当用清化饮以清阴虚诸火。”“戴,鼻流浊涕不止,诊脉浮数。乃风热烁脑,血液下渗而然。经曰:脑渗为涕。又…
  • 藿香散

    …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主胸膈痞满,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噫醋吞酸,哕逆恶心;及山岚瘴气。留饮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四)。藿香正气散(《普济方》卷二○六引《指南方》)、藿脾饮(《证治要诀类方》卷二)、藿香脾饮(《准绳·类方》卷五)。 摘录 《局方》卷四 《慈幼新书》卷九:藿香散 处方 茯苓、紫苏、藿香、苍术、陈皮、厚朴、桔梗、半夏、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