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128 个相关结果.
  • 生肌散

    …度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在治疗后5日时成纤维细胞含量达到峰值,10日时逐步下降,15日时创面减小率达92.15%。(《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第2期) 2.糖尿病足:本方外敷治疗糖尿病足30例,方法: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将生肌散喷涂于患部疮面上,而对照组30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用庆大霉素湿纱布敷盖于患部疮面上。20日为1个疗程。以溃疡创面愈合程度,Wagner分级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7…
  • 柏叶散《御药院方》卷八

    …的眉毛长得更好。这里介绍一个营养须眉的外用方,是出自《御药院方》的宫廷秘方。其所需药材不多,侧柏叶、何首乌、白芷和地骨皮四味中药就够了。买后让药店将其研成粗末,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每次取15克药粉和10片生姜一起煮,水一大碗就够了。水开后再煮15分钟,然后将药汁滤出来,睡前用来洗眉毛。长期坚持,眉毛一定会越长越好。此外,生活中常见的茶也能乌眉生眉,改善眉毛稀疏的状况。方法很简单,隔夜茶水,也可加入少…
  • 加减三五七散

    …,有似舟船之上,耳内蝉鸣,或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弱等疾。方义 一般神经性头痛多用芳香开窍药或金石镇降药,此独用大温之附子,盖因阳虚,气难运转,故用附子佐以干姜,温肾助阳,促使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病由风寒而起,故用防风祛风,以细辛佐之。山茱萸酸甘化阴,柔和神经、茯苓清利佐之。适合因风寒而致的阳虚头痛,热象显著,烦躁失眠,面红目赤。使用注意 血压升高者禁用。重要文献摘要 …
  • 防风桔梗汤《症因脉治》

    …《症因脉法》:“防风桔梗汤,肺风痰喘,此方甚妙。防风、半夏、枳壳、陈皮、桔梗。不应,加桑自皮、地骨皮即效。”4.《今日中医内科》:“外感是喘病发作或加重的主要因素,因此祛风解表法亦是古籍中治喘的常用方法之一。具体含解表作用的方剂有《丹溪心法》中的九宝汤、三拗汤,《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的人参润肺汤、人参保肺汤、大人参半夏丸、神应丹、葶苈散,《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葛根芩连汤…
  • 琼玉膏

    …腹中隐痛,潮热盗汗;消渴;血虚皮肤干燥。方三:主治虚劳,肺瘘;里燥,口燥舌干,小便多而浊:胃中津液不足,大便不秘而消渴。 临床应用 方一: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肺气肿、肺纤维化、肺癌等呼吸系统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属肺肾阴虚者,脾气不足者。 肺结核:本方加减(名二冬琼玉汤)辅助治疗初期肺结核50例(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以肺结核症状、肺部病灶、痰菌检查变化评价疗效,以3个月…
  • 藿朴夏苓汤

    …、小儿秋季腹泻、小儿迁延腹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非酒精性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病、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湿热口疮、脾湿型盗汗等病症;也见瘫痪(一氧化碳中毒)、抑郁症、病毒性脑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肠易激综合征、胆结石术后、不明原因发热、高热不退、腹胀、胃脘痛、头痛、胸痹、呃逆之验案报道。 实验研究表明藿朴夏苓汤可加速舌上皮细胞凋亡,对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有抑制炎症细胞因…
  • 通关散

    …但药力峻猛,应中病即止。皂角辛温走窜,刺激性强,可通上下关窍;细辛辛温发散,亦可通窍,故名为“通关散”。 因本方药力峻猛,用量不宜过多,以防吸入气管,且神识昏厥属脱证、热闭心包者以不可用,应谨慎使用。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各种急性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各种昏厥,精神系统疾病,触电、溺水、自缢等的急救。 方歌 (一)通关散用细辛皂,吹鼻得嚏保生还,若加半夏为搐鼻,厥证昏仆急救…
  • 和解化疟汤《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钱,厚朴(炙)二钱,著苓三钱,茵陈二钱,引用蔓荆子三钱生。评议:疟为病,属少阳。古方治疟概本小柴胡汤加减。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创立了和解、截疟、补虚三法。并发现了截疟专药,如常山、草果等。而和解仍是首用方法。本方为宫中御医融合古方时方而制。内寓小柴胡汤和截疟七宝饮方义,和解少阳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势,可供治疟参考。”方论选录《清朝宫廷秘方:帝王后妃保健养护御病秘法秘术秘药实录》:“光绪年九月二十一…
  • 附子六一汤《证治宝鉴》

    …》:“反佐相反配伍附子辛热,黄连苦寒清热泻火;黄连为君,稍用附子同浸炒,以附子之性制黄连苦寒伐胃之过,而不变其清热泻火之用,治疗心痛、热疼久治不愈。两药用量为六、一之比,称附子六一汤。”2、《温法述药》:“《证治宝鉴》附子六一汤(附子一钱,黄连六钱,上药同浸,炒,去附,煎服),主治心痛热疼,久不愈。”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时当注意清热药与散寒药的用量比例为6:1,并应明确用药方法,防止附子之…
  • 杏子汤

    …汤既是辨治肺痰饮水气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辨治诸多杂病如肺病、脾病、心病、肾病等的重要基础方。 2.方中杏仁肃降泻饮。杏子汤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肺痰浊证,还可用于辨治诸多杂病,如呼吸、泌尿、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疾病。 3.运用杏子汤辨治的病证(无论病变部位在肺、在心或在肾)以水气内逆为主,其治既要温化,又要降逆泻水。 随证加减 若夹热,可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用之;若夹虚,可与附子粳米汤合方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