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180 个相关结果.
  • 立应绀珠丹

    …9丸3等,做下以备年岁老壮、病势缓急取用,预用朱砂6钱,研细为衣,瓷罐收贮。 功能主治 发散疮毒,截解风寒,顺气搜风,通行经络。主恶疮初起2-3日之间,或痈疽已成至十朝前后,但未出脓者,状若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恶心呕吐,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寒伤四时感冒,传变疫症,但恶寒身热,表证未尽者;痈疽疔毒,对口发颐,风湿风温,湿痰流注,附骨阴疽,鹤膝风症;左瘫右痪…
  • 救苦丹

    …草1两,黄芩(酒炒)2两,防风2两,白芷2两,生地2两,北细辛1两,南苍术(炒)2两,陈皮2两,葛根4两,香附(炒)3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感冒,头疼口渴,身热目胀,筋骨酸疼,一切风寒之症。 用法用量 每服3钱,葱汤送下。或做弹子大亦可。 摘录 《集验良方》卷二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救苦丹 处方…
  • 加味理中汤

    … 摘录 《济阳纲目》卷十八 《寿世保元》卷二:加味理中汤 处方 人参3钱,白术1钱5分,干姜1钱(炮),甘草8分,肉桂8分,陈皮1钱5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伤寒,直中阴经,腹痛,怕寒厥冷,或下利呕吐不渴,脉沉迟无力。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临服加木香(磨)1匙,姜汁少许同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二 《揣摩有得集》:加味理中汤…
  • 十神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汤头歌决》:“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瘟疫)感冒效堪夸。(葛根、升麻、陈皮、甘草、川芎、白芷、紫苏、麻黄、赤芍、香附等分,加姜、葱煎,治风寒两感,头痛发热,无汗恶寒,咳嗽鼻塞。芎、麻、升、葛、苏、芷、香附,辛香利气,发表散寒。加芍药者,敛阴气于发汗之中;加甘草者,和阳气于疏利之队也。吴绶曰:此方用升麻、干葛,能解阳明瘟疫时气。若太阳伤寒发热用之,则引邪入阳明,…
  • 金沸草散

    …证活人书》卷十七:金沸草散 处方 前胡90克 荆芥120克 半夏30克(净洗,姜汁浸)赤芍药60克 细辛30克 甘草(炙)30克 旋复花90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水300毫升,生姜5片,枣子1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麻…
  • 金灵散

    …生力散涂之。功用 疏风,散毒。主治 肾疳时久,骨沉力弱,项细头重,致天柱骨倒,不能擎举抬头。重要文献摘要 1、《中华医学大辞典》:“小儿天柱倒:颈软而头不能举也。此证因伤寒吐泻,热邪袭入肝经,致筋脉软缓,亦有因疳疾日久。食少体虚而致者。治法如下:(1)内服宜金灵散、竹茹散页、狼毒丸之属,外治宜生筋散、起头贴项膏之属。” 2、《永类钤方》:“金灵散久患疳疾,体虚可食,及…
  • 藿香正气散

    …香正气散 处方 藿香(二钱),紫苏(去梗.一钱半),厚朴(姜制.炒)、茯苓(去皮)、陈皮、白芷、半夏(汤洗七次)、桔梗(去芦)、大腹皮、白术,各一钱。甘草(炙.一钱二分)。 功能主治 治伤寒头疼,增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
  • 化生丸

    …,枯白矾1钱,轻粉2钱(2味同研),朱砂3钱(研细,留1钱为衣)。 制法 上为细末,用人乳汁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一切发背痈疽,无名肿毒,诸般恶毒疔疮,及破伤风,阴证伤寒,并杨梅疮毒,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令病人嚼葱2根,令烂吐出,裹药3丸在内吞下,热酒送之。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五引戴近山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化生丸组成 …
  • 山栀子汤

    …30克 阿胶(炒令燥)15克 制法 上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伤寒发斑,心躁烦乱。 用法用量 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入豉100粒,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山栀子汤 处方 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前胡(去芦头)、甘草(生用)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8-9岁,…
  • 络石散

    …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五 《圣惠》卷十:络石散 处方 络石半两,玄参半两,川升麻半两,射干半两,子芩半两,木通(锉)半两,甘草1分(生用)。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毒气攻咽喉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 《圣惠》卷三十五:络石散 处方 络石半两,细辛1分,玄参半两,黄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