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3 秒,为您找到 18 个相关结果.
  • 大黄甘草汤《圣济总录》

    …效。主治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歌诀 大黄甘草药两味,通腑泄热又和胃;大黄力猛甘草缓,病畜用之较安全。组成 大黄、甘草(炙)各半两。用法用量 上锉,如麻豆大,分为二服。每服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功用 行积,催吐。主治 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经方直解》:“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
  • 酒煎饮

    …取1盏,去滓,空腹顿服,当吐痰出,再煎滓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六经方证中西通解》卷三:酒煎饮 别名 三黄酒 处方 黄连3钱,黄芩3钱,大黄2钱。 功能主治 呕逆不进食者,下痢。 用法用量 三黄酒(《中国医学大辞典·补遗》)。 摘录 《六经方证中西通解》卷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酒煎饮组成 常山一两(30g)…
  • 四物化郁汤

    …量 水煎服。 摘录 《类证治裁》卷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四物化郁汤组成 地、芍、归、芎、桃仁、红花、香附、青黛。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养血和血,疏肝化郁。主治 血郁,脉涩而扎。重要文献摘要 《针药结合诊治临床常见脑病》:“气滞血瘀日久化热伤及阴血者,可选用四物化郁汤(四物汤加香附、青黛)。”《经方解郁》:“肝郁血瘀型,…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功能主治 支饮,水去呕止,其人形肿。 临床应用 痰饮《经方实验录》:叶瑞初君,咳延四月,时吐浊沫,脉右三部弦,当降其冲气。茯苓三钱,生甘草一钱,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半,细辛一钱,制半夏四钱,杏仁四钱。两进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已略平,惟涎沫尚多,咳时不易出,原方加桔梗,服后竟告霍然。 用法用量 苓甘味姜辛夏仁汤(《普…
  • 加味黄土汤

    …台: 加味黄土汤组成 熟地黄60g,桂圆肉30g,当归12g,黄芪18g,白术9g,附子9g,甘草9g,黄芩9g,鹿角胶30g,阿胶10g,伏龙肝12g。用法用量 每日1剂,水煎服。功用 温阳益气,滋阳补血,收敛止血。主治 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重要文献摘要 《叶氏处方学》:“加味黄土汤,治血崩虚证。”《妇科疾病经方治验》:“半产漏下,加味…
  • 麻黄加知母汤

    …降者,入胸中以降逆定喘;原方止此四味,而愚为加知母者,诚以服此汤后,间有汗出不解者,非因汗出未透,实因余热未清也。佐以知母于发表之中,兼寓清热之意,自无汗后不解之虞。此乃屡经试验,而确知其然,非敢于经方轻为加减也。 摘录 《衷中参西》上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麻黄加知母汤歌诀 麻黄本是长沙方,知母加来一味凉;温散预参清热品,炒机经验在临床。组成 甘草一钱…
  • 黄连苦参汤

    …眩赤烂此方医;猪肚苦参白术牡蛎,治湿热扰精频遗。组成 黄连四两,苦参二两,阿胶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末,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每服二合,少少益至半升,每日三次,服汤尽者复合,以愈为度。主治 得病羸劣,服药不愈,因作肠滑。下痢脓血,日数十行,腹中绞痛,身热如火。头痛如破,其脉如涩。重要文献摘要 《十二经方议秘要》:“吐出虫,色黄赤,水色黄,味苦或酸,…
  • 文蛤汤《金匮要略》

    …口渴自愈。运用 本方功能解表散邪,清胃止渴,适用于表邪未尽,胃有郁热而致的口渴不欲饮而烦热明显者。现代多用于治疗糖尿病、咳喘、过敏性荨麻疹、顽固性头痛等属本证者。重要文献摘要 《经方直解》:“文蛤汤,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文蛤、石膏、麻黄、杏仁、生姜、甘草、大枣。汗出即愈。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者,与芍药45克。”各家论述 张志聪:此论肺…
  • 木香化滞汤

    …痛;草豆蔻、陈皮行气化湿和中,枳实破气消滞,生姜和中止呕,均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补中益气,调和渚药。全方配伍,共收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使用注意 忌酒、湿面。重要文献摘要 《经方解郁》:“忧思痞结,不思饮食,腹皮微急,以木香化滞汤、消痞丸消而磨之,亦攘之之意也。诸湿肿满,肿,湿热发黄,以实脾利水之剂燥之,孰非攘而夺之之意欤。”《医方便览》:“气虚误下亦能成忧思恚怒,气郁成痞…
  • 九味异功煎《景岳全书》

    …堂类辩》亦有是说,非余之创论。(《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十药神书注解》)2.柴中元辨:《伤寒沦》为辨证论治之典范,是以万病不出其范围,而痘疹之治,亦可于此而取法。然伤寒方不足以应万病之变幻,故痘疹之治,安可拘守于经方。景岳以上新方,或以解毒透邪为主,或以补虚内托为主,或治外为主而兼顾内,或扶正为主而兼祛邪,几微之间,均有出入,临证酌情而选,虽不足以言痘疹守此数方即足够,但已经提示了痘疹治疗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