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

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是写作与整理研究的基础。这似乎是人人皆知的老生常谈,但真正能做到,能做到好处,并不是那样简单,更多的是追求“短、平、快”。《荀子•劝学》说:“不积蹞(kui,半步)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资料的蒐集,要靠日积月累,前人著书立说,常付毕生精力。时至现代,虽然资料检索手段进步,而学术水平的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决定于功力。勤奋好学,占有充分的资料,才能事物与事物联系起来、蕴酿构思、触发灵机,引出创造性的成果。占有资料文献,就是占有知识,智慧是建立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所谓占有资料要能做到好处,就是说不仅充分,而且是第一手资料。这是文献整理研究的第一个守则。第一手资料即原始资料,今也称“一次文献”。原始文献经过分类加工、编排著录,如目录提要、文摘索引、辞源字典等工具书,称为“二次文献”。对原始文献加以系统综合分析、整理论述,如综述、年鉴、手册等,称为“三次文献”。对于中医古籍原著、古代小学专著等,一般可看做原始文献。我们说一般,因为它不是绝对的。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不同,有很多典籍早已亡佚,但在古籍中还有引用,特别是一些类书、全书、辞书、字书等。按现代文献学的文献加工形式分类,则属二次文献,但实际上所引亡佚典籍已无法追索原著,这类情况,我们是以原始文献来看待的。凡古籍转引现存的典籍,我们则仍认为非原始文献。我们所谓的第一手资料,即是在上述意义上说的。现代工具书一般是不可以做为书证书例引用的。

引证的文献资料,是我们立言论证说理的前提,前提错了,结论自然就出现了问题。如果我们不是运用的第一手资料,而是抄录转引的资料,就难以避免错误。

第一、转引者难免一时疏忽发生笔误,或未核对原文,或校勘不精,或主观臆改,种种差错,均可出现。如王肯堂《疡科准绳》曾引录不少《鬼遗方》的资料,假使我们做为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去使用就错了,兹举一条为例:“《鬼遗》:穴有孔慎风,仍慎再合。如再合者,为风湿邪气攻搏而再生脓,宜如前以通和汤药,依次第用,不可性急,恐伤气害人之命也。《三因》:疮疡未合,风入,为破伤风;湿入,为破伤湿。二者害人最急,仓卒不知其因,甚难认治。痈疽瘰疬溃后,尤宜谨之。”核之今存《鬼遗方》遗文,并无此文(其他引《鬼遗方》条同无),且不可能出现《三因》。今人引文错误也同样屡见不鲜。

如《上海中医药杂》(3):38,1987转载有唐卷子本“三部九候论”,其首段曰:“各别九九野野为九藏神藏已败藏以竭者其色必夭日刑盛脉细匈 中气少不足以息者死也其上下右相失…”。脱“刑气相得者平也、参伍、若上者病也、左”十五字(据该作者论述核校释读应为:各别九藏,九野为九藏。神藏已败、形藏已竭者,其色必夭。曰:形盛脉细,胸中气少不足以息者死。形气相得者平也。参伍色相得者生,相失者死。若上者病也,其上下左右相失……”)。如按转载抄录引用,自然出错。

第二、古人引书,常举其大义、撮其旨要,往往并不原文具引,这方面的例子多不胜举。设若照引转抄,势必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