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鸡爪者,不拘多少,去须)。
上为散。
心中热则精神冒闷。
每服2钱匕,浓煎灯心汤调下,得溲则愈。
心恶热,苦入心,热传小肠则气下通,故得溲则愈,灯心通利小便故也。
上为细末。
小儿肝受疳气,相刑于脾,所下之痢,多是鲜血,忽是脓血,忽赤白相杂。
每服1钱半,水煎,冷服,不拘时候。
黄连(去须)、胡粉、黄蜀葵花各等分。
上为散。
恶疮。
用龙脑、麝香、腻粉各少许,研细拌匀,先以盐浆水帛子揾干,掺之。
赤眼久患不愈,赤烂,时痒肿痛,视物不得。
上浸3-7日,每日搅1遍,日足点之。
上为散。
暴渴,心神烦闷,口舌干焦。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豉1合,黄连1两(去须)。
上为散。
心脾壅热,烦渴口干。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上为散。
消渴。口舌干燥,烦热,不能饮食。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连(末)1两。
上于铫子内,先熔黄蜡1两,纳黄连末,候稍疑,分为3丸。
卒吐血不止。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黄连丸”。
上为散。
伤寒毒气未散,欲变入狐惑证,目赤,面色斑斑如锦纹。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苦散子
宣州黄连2两。
上为末。
温疟、痰疟久不愈。
苦散子(《续易简》)。
忌猪肉、冷水。
上为散。
时岁蛊毒下痢、痔漏。
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亦可饮服。
黄连2两(去须,微炒,为末)。
以鸡子白和作饼子,如2分厚薄,令干焦,细研为散。
血痢。伤寒后挟热下血不止,热痢无度。
每服1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一方锉,用无灰酒煎服。
黄连汤
上为散。
休息痢,多时不愈,肌体瘦瘁。
黄连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上为散。
心实热,多惊梦,多喜,畏惧不安。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半合,生地黄半合,更煎1-2沸,每于食后温服。
上为散。
伤寒心肺热毒,鼻衄咽不止,或兼唾血。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乱发灰1钱,搅令匀,更煎2-3沸,放温频服,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上为散。
伤寒吐血,心神烦闷。
每服4钱,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妇人骨蒸劳热,四体昏沉,背膊疼痛,面色萎黄,渐渐无力。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金刃所伤,出血不止;妇人血晕;脏毒泻血。
掺所伤处,血即止。如妇人血晕,以童便调下1钱匕;如脏毒泻血,以水煎服。
黄连(去须)15两,木兰皮10两,大猪肚1个(去筋膜)。
上2味为末,纳猪肚中,缝合口,入5斗米甑内,蒸令熟,取出细切,晒干,捣罗为散。
令光白。主面皯疱。
每服2钱匕,空心、临卧温水调下。
大人、小儿热气盛,热乘于血,血随气散溢于鼻,致患鼻衄。
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通口服。
黄连1两(去须),灶突中黑尘1两。
上为细末。
挟热痢,多下赤脓;及妇人带下挟热,多下赤脓。
每服2钱匕,空心以温酒调下,1日2次。
上锉,乳汁浸1宿,晒干为末。
因洗儿洗目不净,秽汁浸渍,或在胎母食热药而致胎赤眼,儿目赤烂。
每用1字,生地黄汁调,频点眼中。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黄连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