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除巴豆霜另入外,余同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升阳泻阴,调营和中。治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懒倦。
每服10丸,温水送下。
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
治胸中痞闷嘈杂,大便稀则胸中颇快,大便坚则痞闷难当,不思饮食。
每服70~90丸,不拘时,白滚水送下。
生川连1.5克 肉桂心15克
上二味,研细,白蜜为丸。
交通心肾,清火安神。治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怔忡,失眠。
每服1.5~2.5克,空腹时用淡盐汤下。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四科简效方》补。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保神守中,降心火,益肾水。主五脏真气不足,下元冷惫,二气不调,荣卫不和,男子绝阳无嗣,女子绝阴不育,及面色黛黑,神志昏愦,寤寐恍惚,自汗盗汗,烦劳多倦,遗精梦泄,淋浊如膏,大便滑泄,膀胱邪热,下寒上热。
每服50-70丸,淡盐汤或酒送下,随吃干物压之。
上为末,炼蜜为丸。
心肾不交,怔忡无寐。
空心淡盐汤送下。
上为细末,用浸药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宁心养气,定魄安魂,疗诸虚不足,生元真气,补精枯髓竭,去夜梦鬼邪;正丹田,久服明目。主男子下元虚,妇人血海冷。
每服30-50丸,空心温酒送下。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阴阳痞膈,营卫差错,水火不交,冷热乖适,邪热炎上,烦躁闷乱,昏塞不省人事,冷气上冲,胸膈痞塞,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唇青气喘,及疗伤寒下早,冷热结痞,心下胀满,呕哕咳逆,阴阳不辨。
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上为细末,烧酒为丸,如粟米大。
通利清道。主气郁肺窍不利,失其清肃施化之功,痰凝则胃济阻塞,难展容纳转输之力,初则反胃,继则关格,精血尚壮,寒多火少者。
午前百沸汤吞服。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温中降气,进美饮食。主
每服40-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上为末,不见水银为度,蒸肉为丸,如粟米大。
小儿因惊,饮食失节,致阴阳不和,脏腑生病,中满气急,噎塞不通,饮食下咽即成呕吐。
每服1岁儿7丸,温米汤饮送下。
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
胸中痞闷嘈杂,大便稀则胸中颇快,大便坚则胸中痞闷难当,不思饮食。
每服70-80丸,白滚汤送下,不拘时候。
川黄连五钱(1.5克)、肉挂心五分(1.5克)。
上为末,炼蜜为丸,空心淡盐汤送下。现代用法: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丸,每日2次。
交通心肾。
主治心肾不交,心悸怔忡,失眠,口舌生疮,脉细数。
临床报道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皮肤病、神经症、口腔疾病等属于心火亢盛、肾阳虚弱诸证。实验研究表明本方有抗抑郁、镇静安神、增加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脉流量及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糖等作用。
心肾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十份连,怔忡不寐心阳亢,心肾交时自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