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多发性疖肿。 |
【处方组成】 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9克、连翘9克、石斛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红肿加皂刺、花粉、浙贝;有脓加当归、山甲;脓稀加黄芪;痛甚加乳香、没药;便溏加山楂;便秘加大黄、瓜蒌仁;硬结经久不破溃者合用他方活命饮;经久不愈,体虚毒甚,续发不断,脓稀不调者合用四妙汤,疖肿初起,局部外用三黄膏;脓已成或已破溃,外用青银育或九一丹;溃后流水,则外用九华膏。 |
【临床疗效】 治疗多发性疖肿患儿56例,多于用药2一3夭即明显好转,疗程平均为1~3周。治愈率为87.5%,有效率为91%。 |
【处方来源】 湖南省衡阳市立中医院李石城。 |
【按 语】 本方以野菊、公英、地丁、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佐以石斛滋养胃阴,防苦寒药过用败胃。结合临床辨证,适当配合仙方活命饮、四妙汤等成方,并辅以局部外用成药,切合病机,配伍价当,可适用于各期多发性疖肿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还对机体的非特异及特异性免疫机能有调节作用。而诸如穿山甲、皂角刺的消肿排脓作用,生黄芪的托毒排脓,益气收敛作用以及外用药的投毒生肌作用等,更是单用西药抗菌素所难以实现的。(蔡德培)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逐瘀,消肿排脓。主治多发性疖肿。 |
【处方组成】 甘草30克、大黄3克(后下)、银花15克、连翘10克、皂角刺10克、紫花地丁10克、黄连2克、丹皮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发热者加石膏;气阴两伤者加石斛、玄参、参叶、生黄芪;脾虑着加山药、白术、茯苓;夹湿者加藿香、佩兰、六一散;兼外感者加解表药。 |
【临床疗效】 治疗多发性疖肿患儿28例,痊愈24例,好转4例。 |
【处方来源】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蒋再轶。 |
【按 语】 本方除了一般治疗疮疖方剂中常用的清热解毒、消肿排脓药外,特别强调方中甘草30克与大黄3克的配伍。重用生甘草清热解毒,配伍生大黄逐瘀泻火。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德培)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腑,除风祛湿。主治多发性疖肿。 |
【处方组成】 蚤休9克、苍耳子3克、野菊花6克、麻黄1克。紫花地丁15克、稀莶草6克、生大黄6克、芒硝6克、银花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多发性疖肿患儿10例,均获痊愈。最少者服药3剂,最多者服12剂。 |
【处方来源】 李超 |
【按 语】 本方以银花、地丁、野菊、蚤体治热解毒;稀莶草、苍耳子散风除湿;用生大黄、芒硝通腑泻火逐瘀及麻黄引经,概因肺主皮毛,又与大肠相表里,通腑而起到治疗皮肤热毒的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德培)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解毒。主治小儿疖肿。 |
【处方组成】 (1)川黄柏30克、明矾1克、徐长卿30克、野菊花30克、地肤子3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过滤去渣备用。(2)大黄、飞滑石、黄柏、青黛、冰片、甘草,共研极细末。 初起局部皮肤潮红、丘疹、瘙痒或汗出较多者,用(1)方洗涤患处或用药液纱布湿敷,每日2~3次,每次5一10分钟;疖肿已成,有脓头者,用(2)方及如意金黄散(市售)备等分,加入适量(1)方药液调成糊状,徐敷患处,每日2次,并经常用药液浸湿患处。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小儿疖肿,疗程一般为3一6天,少数达9天。痊愈87例,好转13例。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通市中心医院倪毓生。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蔡德培)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煤湿收敛。主治小儿疖肿。 |
【处方组成】 生大桉树叶500克,洗净阴干,加水1500毫升,煎存药液750毫升,过滤澄清。内服每次10毫升,每日2一3次;外用以药棉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3一4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5例小儿疖神,除4例因病程较久形成瘘管,治疗后只呈好转,尚未痊愈外,其余21例均在3~7天内痊愈。 |
【处方来源】 广东省潮安县民精卫生院方昭酸等。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化毒消肿。主治多发性疖肿。 |
【处方组成】 藤黄3克研细,醋调如糊状,涂于疖肿周围,中露小孔。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多发性疖肿30余例,大都涂1至2次即愈。如红肿之处甚多,可择红肿范围较大省3至4处外涂,往往大者消散,余亦随之而愈。 |
【处方来源】 江苏省仪征县人民医院孙浩。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攻毒散肿,止痛。用于防治多发性疖肿 |
【处方组成】 (1)端午节前后1个月内,取大个活蟾蜍1只。剥皮,去头及四肢的爪掌,用黄酒2匙及适量食盐,隔水蒸熟,连汤一同服下。作为预防、吃1、2只即可;作为治疗,需服2只以上。 (2)新鲜蟾酥加入烧酒、面粉各少许和匀,搓成米粒状,阴干密贮。使用时将疖肿患处,以三棱针轻刺出血,将蟾酥粒于针孔中插入,即以膏药盖贻,匆使移动,2,3日后患处肿退痛止,坏死组织脱落,掺生肌散收口愈合。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3例,均获显效。 |
【处方来源】 袁止白。(蔡德培)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收敛。主治多发性疖肿。 |
【处方组成】 取新烧稻草灰适量,装入干净纱布袋内,用开水浸泡,取过滤液(浓度大些,效果才佳),趁热洗抹疖肿患处。12小时后,再用温水洗洗疖肿。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多发性疖肿,一般3一4次即愈。1例4岁男孩,多发性疖肿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无效,用本方法洗2次,疖肿即明显缩小,洗4次即痊愈。 |
【处方来源】 广东省乐志县志仲中学罗新昌。 |
【按 语】 稻谷灰含碳酸钾,其水溶液呈碱性,去污力和渗透力均强,有抑菌、收敛等作用。(蔡德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