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平肝熄风。主治流行乙型性脑炎(急性期)。 |
【处方组成】 白花蛇舌草9克、七叶一枝花9克、白马骨30克、地耳草30克,加水浓煎至100毫升。5岁以下每日1一2剂。5~10岁每日2一3剂,10岁以上每日3一4剂。服至急性期症状基本消失,一般连服4一6天。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15例,其中痊愈171例(79.5%),恢复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35例(16.3%),死亡9例(4.2%)。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经治疗后痊愈或基本痊愈出院者24例。平均退热天数为3.2天。 |
【处方来源】 福建省医药研究所。 |
【按 语】 白花蛇舌草有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能明显增强网状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刺激嗜银物质倾向于致密改变,显示免疫过程中防御性升高的作用;七叶一枝花则具有对抗右旋糖酐所致无菌性炎症,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本方临床证实确有较好退热作用,主要系通过增加免疫功能,间接消灭病原从而达到消炎退热作用。白马骨与地耳草则有广谱抗菌作用,治疗乙脑合并感染有一定作用。(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营泄热,清心开窍。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暑入心营型)。 |
【处方组成】 羚羊角2克、丹参20克、玄参25克、黄连10克。生地50克、麦冬15克、连翘25克、竹茹25克、菖蒲50克、郁金15克、天竺黄15克、胆星10克、大青叶50克、紫草25克、牛筋草15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高热用麻黄酒精擦浴;惊厥服紫雪散或止痉散;神昏用安富牛黄丸、六神丸;神昏腑实服牛黄承气汤。 |
【临床疗效】 临床观察38例,治愈30例,好转3例,死亡5例,有效率86.8%,平均退热时间4.2天,神昏病人完全复苏4.l天。 |
【处方来源】 辽宁省辽阳市中医院侯乐民等。 |
【按 语】 羚羊角凉肝熄风;丹参、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凉血;黄连清心;连翘、竹茹清气;菖蒲、郁金、天竺黄开窍,胆星化痰;大青叶、紫草、牛筋草清热解毒。本方对于乙脑暑入心营、手足厥阴同病之证。有挽回危重之力。药量较重尚需酌情减轻。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满热解毒,清营凉血。主治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 |
【处方组成】 犀角5克,生地15克、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连翘10克、玄参10克、麦冬6克、莲子芯2克、石决明10克。天竺黄5克、全蝎5克、僵蚕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口渴重用石膏、知母、玄参,加花粉、芦根;呕吐加玉枢丹;头痛加羚羊角、菊花;舌质绿苔厚腻加竹沥、川贝母、石菖蒲、猴枣散;抽搐加蜈蚣、天麻;心悸息微,脉促代,宜以西洋参煎水代茶服雷氏六神丸;神昏不语选加安富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紫雪丹。 |
【临床疗效】 治疗9例,全部痊愈。平均住院日数为15.4天,最短6天,最长26天。 |
【处方来源】 江西省丰城县中医院朱枝荣。 |
【按 语】 本方有气营两清之效。乙型脑炎之重症者,气营两燔居多,故用此方疗效显著。真犀角不易多得,此处当用广犀角代用。加减变化亦甚合法度,堪为效法。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扶正,清热解毒。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重型和极重型患者。 |
【处方组成】 生晒参4-8克、麦冬、板蓝根、大青叶各15一20克、金银花、连翘各8一10克、生石膏30一50克、丹皮、知母、竹叶各6一10克、生地10一2O克、甘草2一5克,每日I剂,内服或鼻饲。 |
【辨证加减】 用药同时辅以输液等支持疗法;高热者生石膏增为60克,加抗热牛黄散1克,或紫雪散2克,每日2次;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各6一10克;抽搐惊厥加地龙10~15克、钩藤、僵蚕各6一10克,或用止痉粉(全蝎、蜈蚣、僵蚕等份研末)2一3克鼻饲、每日3次,重者再加羚羊粉1克鼻饲,每日3次;气阴欲脱者生晒参改用5一10克;若虚阳外脱者加附子2~6克;痰浊盛加胆南星、法半夏各4一6克;腹胀苔腻加藿香、厚朴、法半夏各4一6克;便秘不通加生大黄、玄明粉各3一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80例,属邪犯卫气型11例,气营两燔型40例,疫毒内陷型29例.结果72例临床治愈,其中28例于恢复期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品调治,5例留有神呆或失语、吞咽不畅、肢体麻痹等症;3例死亡。有效率为96.25%,平均疗程为8天。 |
【处方来源】 安徽省无为县医院陈恩树。 |
【按 语】 本病多既有实热又有气阴耗损之候,故遣药宜顾护正气,清热解毒,是方之设即针对此。方中人参、麦冬、甘草益气养阴;石膏、知母大清气分实热;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银花、连翘、竹叶轻宣泄热;生地、丹皮养阴凉血。故疗效可靠,堪为效法。尤其辨证加减皆能针对病情,用药得体,确较妥贴。(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攻下实热,解毒通瘀。主治儿童乙型脑炎急性期高热、腹满便秘等阳明腑实之症。 |
【处方组成】 大黄15克、枳实9克、芒硝9克、板蓝根30克、甘草5克,前水20o毫升。每日1剂,分4一6次口服、鼻词或保留灌肠。 |
【辨证加减】 高热者同时采用头颅部连续冷敷,周身体表用麻黄、薄菏各30克,煎水200毫升加等量95%酒精,趁热多次擦浴,必要时也可使用西药解热剂、镇静剂或短程激素;抽搐者可用苯妥英钠注射或水合氯醛灌肠,呼吸衰竭和脑水肿者应随时吸痰,给予大流量吸氧,同时用麝香加安宫牛黄丸鼻饲。 |
【临床疗效】 治疗55例,其中53例治愈,死亡3例均系极重型,病死率为5.5%;4例出现后遗症,其中2例单肢活动轻度受限,2例智力轻度障碍。 |
【处方来源】 湖北省石首市团山寺镇卫生院救济民等。 |
【按 语】 大黄泄热兼通瘀解毒;芒硝软坚通下;枳实推荡滞气,甘草和中解结;板蓝很清热解毒。本方具增强清热解毒之力,故对乙脑急性期有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清心开窍。主治小儿重症乙脑炎。 |
【处方组成】 生石膏90克、龙胆草10克、紫花地丁60克、蒲公英60克、钩藤15克、制大黄6克、羚羊角粉0.6克(分2次服)。每日1剂,浓煎150毫升,分2-3次由鼻饲管内注入。 |
【辨证加减】 痰多加服鲜竹沥,每日2次,每次15毫升;呕吐可加紧苏叶6克、黄连5克、竹茹10克、桔皮6克;便秘加元明份5克(冲服);神志昏迷者以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肝风内动症见痉厥为主,以紫雪丹熄风开窍;痰浊内蕴症见神皆为主,用至宝丹化痰;痰湿内蒙症见昏睡,以苏合香丸辟秽开窍。 |
【临床疗效】 用本方治疗30例,其中治愈24例,好转4例,死亡2例。西医对照组以对症治疗为主,补液退热降温纠正水电解平衡,合并感染者配合抗菌素。对照结果表明治愈16例,好转8例,死亡6例。说明本方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常熟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袁道生。 |
【按 语】 乙脑在临床多见于气营症状,起病急,传变快。本方中生石膏清热泻火;龙胆草、钩藤平肝熄风,泄热止痉;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提高人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