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
【处方组成】 丹参、降香,制成注射液。每日2毫升静脉滴入。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加西药(抗菌素、激素、能量合剂等)治疗54例新生儿硬肿症,与60例单用西药治疗的新生儿硬肿症比较,结果本方加西药组痊愈40例,好转3例,死亡11例;西药对照组痊愈29例,好转5例。未愈1例,死亡25例,本方加西药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处方来源】 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周慧玲。 |
【按 语】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与血瘀有关,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多,遇冷后易致瘀滞,组织缺氧,引起毛细血管受损,渗透性增加出现水肿。丹参具有加快血流,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及纠正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故对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有较好的疗效。(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温阳活血。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
【处方组成】 附子2.4克、干姜2.4克、炙甘草3克、丹参12克、当归9克、红花5克、黄芪12克、红参3克(另炖),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5例新产儿硬肿症,其中1例属中度硬肿,4例属重度硬肿,同时配合保暖、补液、激素、能量合剂等治疗,结果1例中度便肿第3天完全消退,3例重度硬肿4天消退,另1例5天消退。5例西医药对照组,硬肿消退较慢,一般在5一6天才能消退,体温恢复及吸吮力恢复也较中西医结合组慢。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嘉定县人民医院金为人。 |
【按 语】 本方中附子、干姜强心回阳;丹参、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黄芪补气;红参大补元气。与单用西药组比较,疗效有所提高。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祛寒,利水行瘀。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
【处方组成】 熟附子1一2.5克、桂枝1一2.5克、炙甘草3克,煎汤,日1剂,分数次服。 |
【辨证加减】 气虚加党参、黄芪;神萎,呼吸不匀,口含痰沫加僵蚕、半夏、石菖蒲、郁金、胆南星、牛黄;血瘀加丹参、赤芍、红花、桃仁、郁金;夹热夹实加大黄、槟榔、丹皮(大黄用1一l.5克);肿甚,小便不利加五苓散。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25例新生儿便肿症,临床治愈23例,其中1天治愈4例,2天12例,3天3例,4一5天4例。1例无效,l例死亡。 |
【处方来源】 福建省连江县琯头拱屿中医儿科诊所倪际外。 |
【按 语】 本方熟附子强心回阳,温经散寒;桂技驱寒,温通经脉,消除寒凝之肿满;炙甘草益气井有调和作用。方中桂枝、附子性烈,用量宜小,如随证配伍适当药物,无不良反应。(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阴,健碑行永。主治新生儿便肿症轻、中度者。 |
【处方组成】 生黄芪9克、白术6克、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6克、麦冬6克、白人参2克、五味子0.6克、甘草3克,水煎,分数次频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运用本方治疗新生儿硬肝症中度患者3例,经治疗5一12天均痊愈。 |
【处方来源】 天津市儿童医院何世英。 |
【按 语】 本方为天津著名老中医何世英验方,由徐振刚整理。本方对新生儿硬肿症之轻、中度者有效,但对重症硬肿症疗效不明显。(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温阳复脉。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
【处方组成】 人参10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附子6克,水煎。每日1剂,分数次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运用本方治疗14例新生儿硬肿症,均取得满意疗效。 |
【处方来源】 四川省简县涌泉乡卫生院龙万春。 |
【按 语】 本方阴阳并用,可起到益气生脉,活血强心,冷而不燥的作用,对治疗新生儿硬肿症颇为合理。(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
【处方组成】 肉核12克、丁香18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红花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透骨草3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加凡士林配成10%油膏,涂在纱布上,加温,敷在硬肿部位,每天换1次。另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毫升(丹参、降香各4克),每日1次,静滴。病情严重者加肝素。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外用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68例新生儿硬肿症,与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73例硬肿症比较,外敷药组治愈44例(64.7%),单用复方丹参组治愈32例(44%)。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
【处方来源】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金汉珍等。 |
【按 语】 本方向桂温阳活血;红花、丹参、当归、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等活血,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经过对照研究证实外敷方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的治愈率。(时毓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