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方数:5)

癫痫是由于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细胞产生过度放电引起反复发作脑功能暂时性于乱的综合征。由于发作形式不同,可分为若干类型,临床上最常见的有3型:(1)大发作。大发作初,病儿常有几秒钟感到特别不愉快的先兆期,接着就意识丧失,突然跌倒,全身挺直呈强直性痉挛,呼吸停止,面色青紫,瞳孔散大;经过几秒到半分钟,刚见四肢和躯干反复抽动,呼吸不规则;然后抽动停止,进入昏睡,一般数小时后才能醒来。(2)小发作。一般表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癫痫 
(方数:5)

癫痫是由于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细胞产生过度放电引起反复发作脑功能暂时性于乱的综合征。由于发作形式不同,可分为若干类型,临床上最常见的有3型:(1)大发作。大发作初,病儿常有几秒钟感到特别不愉快的先兆期,接着就意识丧失,突然跌倒,全身挺直呈强直性痉挛,呼吸停止,面色青紫,瞳孔散大;经过几秒到半分钟,刚见四肢和躯干反复抽动,呼吸不规则;然后抽动停止,进入昏睡,一般数小时后才能醒来。(2)小发作。一般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不超过30秒。常见患儿在行动时突然停顿,两眼直视,可伴有瞬目、点头、咀嚼等小动作;片刻又恢复活动,不跌倒,也不痉挛。(3)精神性发作。病儿突然出现无法克制的意识混乱,表现为言语和动作过度兴奋,做出许多无目的的行为,如愤怒、恐怖、破坏东西、打人、咬人等等,可持续数小时,事后不能记忆。除上述3型外,有些病人表现为局部性发作,如一侧口角或一侧上股或半身呈阵发性抽搐,多无意识障碍。有些患儿表现为阵发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常见的是发作性弥漫头痛,其次为阵发腹痛,常伴有呕吐。婴儿时期的癫痫发作形式比较特殊,常表现为头向躯干前屈,上肢前展内收,下肢屈曲至腹部,抽1~2秒,缓解几秒,又反复抽动,常伴意识丧失,称为婴儿痉挛症。
本病的发生,部分病儿与遗传有关;脑部疾患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疾患,如脑损伤、缺氧、出血、感染、肿瘤、寄生虫、中毒等等,都可引起癫痫。便秘、出牙、过食、过累,甚至高声、强光、情绪等刺激,都可成为本病发作的诱因。
发作时的特殊表现与产伤、头部外伤、寄生虫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以及家族中同样病人的存在,都是诊断本病的依据。脑电波的异常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应尽可能查出引起本病的原因。
本病大发时,应注意用纱布包压舌板塞入臼齿间,以防舌咬伤,并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于预防本病的发作,现代医学多使用抗痫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氯硝基安定等等,并查找引起本病的病因,加以治疗。
本清在中医中属于“痫症”范畴。其发病主要与痰阻、瘀血、肝风和惊吓有关。故临床治疗都从化痰开窍,平肝熄风,镇惊安神与活血化瘀入手。同时,中医也认为本病与先天元阴不足有关,而久病之后,必然气血耗伤,出现虚证,所以有不足证时又当用补法。(吴敦序杨传伟)

雄黄停痫丸

【功能主治】
功能豁痰降逆,开窍镇痫安神。主治癫痫。
【处方组成】
雄黄25克、钩藤25克、制乳香25克、琥珀13克、天竺黄19克、天麻19克、荆芥穗13克、朱砂5克、明矾13克、全蝎19克、胆南星19克、郁金19克、黄连19克、珍珠2克、木香19克、甘草13克、冰片2克、绿豆200粒。上药除雄黄朱砂外,其他药物共研细末,制水丸加绿豆大,雄黄朱砂研细末为衣。1日2次,分早晚温开水冲服。成人每次4~6克,1岁儿每次1~1.5克,其余随年龄、体质情况可酌情增减。儿童l个月、成人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87例,显效(服药1疗程,随访1年或1年以上无1次发作)34例,占39.1%,其中随访临床控制 1年以内者6例,2~5年者倒16例,6年以上为12例,最长1例为18年;有效(服药期间及停药后尚有发作,但症状比服药以前有显著好转,发作减轻,间隔时间明显延长)20例,占22.9%;无效(服药1疗程以上,症状元明显改善)33例,占37.9%。总有效率为62%。
【处方来源】
山东省王莲县洪凝医院张洪海等
【按 语】
本方取雄黄沉降着坠之性;更配天竺黄、明矾、胆南星豁痰开窍;钩藤、天麻全蝎荆芥平肝逆、息肝风;珍珠琥珀朱砂安神定志;木香郁金冰片乳香行气通络;黄连清瘀热;甘草绿豆调和诸药,并解药石之毒。雄黄有一定的毒性,但本方以丸药缓服,且有甘草绿豆以解其毒。张氏曾以本方治疗300余例癫痫,仅有4例出现轻微皮疹等过敏现象,停药后即消失。(夏翔)

白利丸

【功能主治】
功能安神解痉,豁痰开窍。主治癫痫。
【处方组成】
明矾70克、郁金30克、朱砂15克、利眠宁4000毫克、鲁米耶4000毫克,共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成人口服2次,每次2.5克,饭后服。1~3岁每次服1克,3一8岁每次服1.5克,8~12岁每次服2克,12岁以上按成人量。20天为1疗程。忌辛辣。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278例,痊愈(停药4年以上没有复发)87例。占31.3%;有效(癫痫发作能完全控制1年)170例,占61.2%;无效21例,占7.6%。
【处方来源】
辽宁省沈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李功彦
【按 语】

六生方

【功能主治】
功能开破散结除痰,搜风解痉定病。主治各型癫痫,昏迷抽搐发作或间歇的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处方组成】
生川乌30克、生白附子30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生黑大豆60克、生白芍30克,诸药研末和匀,姜汁为片,每片含生药O.3克,其中生川乌含量为0.643克。日服2次,早晚分吞,成人每次5一6片,儿童1一3片。
【辨证加减】
昏迷抽搐频发阶段辅用石菖蒲30克、姜半夏9克、胆星9克、钩藤12克、蜈蚣2条、僵蚕9克、远志9克、枳壳6克、竹茹8克、甘草3克,水煎服;抽搐甚者加全蝎;热量加芩连;便闭加大黄;惊恐加磁石、龙齿;痰多加竹沥、竺黄、川贝;或加用息痫膏(安息香、公丁香、冰片、白胡椒、麝香适量为本,凡士林制成软膏)涂鼻,痫发方止,续服汤药巩固治疗半月,促使稳定。
【临床疗效】
应用1例1岁男性患儿,用苯妥英纳、鲁米那治疗未控制,经停西药,服本方14瓶(900余片),并予汤药及六君子汤加减辅助,症状完全控制,脑电图恢复正常。
【处方来源】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陈百平。
【按 语】
中医认为病由痰蓄,治癌主张化痰。本方用力量峻猛的生川乌、生白附子、生南星、生半夏等辛温热性药物开破痰结,能直捣痰巢,涤除病根。虽四药均有毒,但生黑大豆可解百药毒;白芍能缓和药性。毒性已减,只要严格控制剂量,一般不会出现中毒反应。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杨传伟)
 

癫痫散

【功能主治】
功能祛痰,熄风,镇惊。主治各型癫病。
【处方组成】
赭石50克、蜈蚣15克、地龙20克、全蝎15克、白矾20克、茯苓20克、白僵蚕15克、钩藤15克、陈皮15克、胆南星15克、朱砂6克、法半夏15克。
上药共研细末,过80目筛,密装备用。成人每日早晚各服5克,10岁以下儿童每服3克,以滚开之生铁落水50至100毫升温冲服。亦可按量装入胶囊服用。2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辨证加减】
若属痰郁气滞型,兼症见清志抑郁,胸胁痞满,威胁脱胀痛省,加青皮15克、柴胡12克、香附15克,共制散剂治疗;著属痰湿内蕴型,兼症见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平时呕吐涎沫,舌苔腻者,加白术30克、淫羊藿30克、莱菔子30克,共制散治疗;痰火上逆型者,兼症见精神亢奋,心烦意乱,口苔咽干,大便于结,舌红苔黄者,加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栀子15克,共制散剂治疗。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平均病程8.6年。痊愈25例(随访2年以上未见复发),显效6例,无效9例。
【处方来源】
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吴启富。
【按 语】
本方代赭石白矾降气消痰;蜈蚣地龙全蝎白僵蚕熄风镇痉;钩藤平肝熄风,朱砂镇心安神,胆南星熄风豁痰;茯苓陈皮、半夏健脾化痰;用生铁落水冲服,以其下痰镇痉也。本方副作用小,较为安全。(杨传伟)

马蝎散

【功能主治】
功能疗痫,镇惊,活血。主治各类癫痫(原发往和继发性)。
【处方组成】
马钱子120克、全蝎40克、广地龙40克、石菖蒲40克、僵蚕40克、制半夏40克、乳香40克、没药40克、生甘草40克、生绿豆6O克。先将马钱子绿豆放在砂锅里加水煮,视绿豆开花为度。弃绿豆马钱子去皮切成薄片,置烘箱内烘干,研极细粉末。将乳香没药放在新瓦片上煅去油脂冷后粉碎。其余药物均烘干粉碎过筛,与马钱永粉、乳没粉很匀,贮藏在棕色玻璃瓶中密封备用。
3岁以下小儿每日量0.5克,4一7岁每日量。0.7一1.2克。8一15岁每日量1.2-1.8克,15岁以上每日量1.8-2.4克。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3克。每晚睡前半小时用黄酒冲服,小儿可用温开水冲服。若不用黄酒冲服则药力减小。此药腥辣味颇重,可将药粉装入空胶囊吞服。45天为1疗程。服本方第1疗程时必须同时服抗痉挛西药,第2疗程开始减西药l/2量,第3疗程减西药1/3量,第4疗程停服抗痉挛西药。在控制症状后仍需服本方1年,可除根。
服用本方期间忌食绿豆茶叶、肥肉、海鱼、辛辣刺激及生冷之品。孕妇和虚寒性腹泻患者均忌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临床控制(症状完全控制,停药2年以上不发)14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5%。
【处方来源】
贵州省凯山273信箱吴宝信。
【按 语】
马钱子性味苦寒,有大毒,过量则致强直性惊厥,甚至呼吸肌麻痹,应严格按本方规定的剂量服用。本方用马钱子120克不会引越中毒,因为在炮制过程中马钱子绿豆同煮,其毒性已减轻,况每日服用量也没有超过中国药典规定定量(0.3~0.6克)。服药期间,应防止过度疲劳,避免精神刺激。方中主药马钱子具疗痫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能首先兴奋脊髓反射,其次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提高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机能;配全蝎僵蚕加强熄风镇痉之力;地龙乳香没药流通气血;半夏化痰;石菖蒲开窍;绿豆甘草马钱子毒,并可调和诸药。(杨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