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蠲饮化痰,行气活血。主治外伤性气血胸。 |
【处方组成】 香附10克、旋覆花(包煎)10克、炙苏子10克、光杏仁10克、桔梗10克、制半夏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云茯苓18克、苡仁30克、延胡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便秘加大黄、枳实;咳血多加田七、藕节炭、茜草;肺热加桑白皮、黄芩、芦根;喘咳多痰加生麻黄、川贝母、枇杷叶;胸痛剧烈加乳香、没药。骨折处外敷祛瘀接骨骨(紫荆皮、当归、姜黄、生大黄、赤芍、地鳖虫、血竭、川断、川芎、骨碎补、没药、煅自然铜),敷后半环式胶布固定胸部。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外伤性气血胸34例,均由肋骨骨折引起,结果全部治愈。主症解除,X线复查证实气血胸消失。疗程最短6天,最长12天,平均8.5夭。骨折愈合最短27天,最长36天,平均32天。6例较严重的气血胸配合胸腔闭式引流和补液治疗。 |
【处方来源】 江西省会昌县中医院李建萍。 |
【按 语】 李氏认为本病治疗关键是消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瘀血。祖国医学理论则责之肝肺两脏,而以肺为主,治以活血化瘀、宣肺涤痰、疏肝理气为大法。香附旋覆花汤出自《温病条辨》一书,原治暑湿温病、积留支饮、悬于胁下之证。作者取其蠲饮化痰、通肠导水之意,再加入活血行气之法,使瘀血和积气随痰饮而除,故虽方名相同而处方组成已有发展。气血胸消失后再投以补肺益脾、和营生新、续筋接骨之品,促进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徐荣禧)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治肋骨骨折合并气血胸等复合伤。 |
【处方组成】 炒香附19克、玄胡6克、防风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5克、炙地鳖虫10克、白蒺藜10克、川郁金10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陈皮5克、川断10克、桔络3克、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伤后3-7天内,日加自然铜(醋煅)10克;7-21天内,日加骨碎补(去毛)10克;21天后,日加补骨脂10克、黄芪10克;如有咳嗽和咯痰不爽者,可酌加紫菀10克、前胡10克、竹沥油1支;痰中带血者可加三七、白药等。在内服药的同时,还可外敷断骨丹(川断250克、红茜草15克、参三七15克、荆芥穗125克、五加皮125克、上肉桂15克、地鳖虫60克、干公英60克、醋煅自然铜125克、乳香375克、没药375克、羌活125克、落得打15克、香橼皮250克、皂角子250克、川大黄30克。以上各药晒干共研末,用甘油调和备用),5天一换。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肋骨骨折合并气血胸复合伤93例,除必要的手术和抢救措施外,均用本方治疗,获痊愈,无1例死亡。疗程:有复合伤者住院8-119天(平均27天),无复合伤者住院4-48天(平均18天),一般于3天后疼痛有所减轻,2周基本消失。 |
【处方来源】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伤骨科。 |
【按 语】 清代医家沈金鳖在《杂病源流犀烛》中云:“明乎伤在外而病必及其内,其治之之法,亦必于经络脏腑间求之,而为之行气,为之行血,不得徒从外涂沫之已也。”明代医学家龚信在《古今医鉴·折伤》一书中也早有论述:“血蓄于内者,宜下去之,然后调理,必以顺气活血、止痛和经,使无留滞气血之患,此其要也。”本方重视整体治疗,运用中药内服外敷,辅以绷扎固定,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徐荣禧) |
【功能主治】 功能开胸降气,敛肺纳气。主治闭合性气胸。 |
【处方组成】 苏子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前胡10克、厚朴10克、旋覆花10克、甘草10克、川牛膝10克、五味子10-15克、山萸肉10-20克、代赭石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胸腔积液加葶苈子10克、桑皮15克;肺热加桑皮15克、连翘15-20克、银花30克、鱼腥草30克;咳痰加川贝10克、枇杷叶15-20克;便秘加生大黄5-12克、苦杏仁10克;气阴不足加太子参15克、杭麦冬10-20克、沙参15-20克;胸痛加三七3-5克(研末吞或酒送服)、郁金15-20克。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闭合性气胸13例,结果全部治愈。疗程最长26天,最短1天。单侧肺压缩45-60%为12例,压缩90%1例,合并单根肋骨骨折2例,有少量胸腔积液6例,伴慢性支气管炎较重者6例,采用中药治疗前曾行胸腔穿刺抽气未愈者4例,闭锁引流未愈者2例。 |
【处方来源】 安徽中医学院丁锷。 |
【按 语】 损伤性闭合性气胸,是由胸内器官破裂使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此症属胸胁内伤范畴,其病机为气机宣降失调,气壅胸中,肺气被逼而为患。本方用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开胸利气;旋覆花、代赭石降气镇逆;牛膝引药下行;五味子、萸肉酸涩收敛,可敛肺纳气,使裂口闭合,诸症悉愈。全方具标本同治之功,临床运用时应视具体病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灵活加减。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徐荣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