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渗湿,宣肺通窍。主治分泌性中耳炎。 |
【处方组成】 炙麻黄3克、石菖蒲6克、防己6克、杏仁10克、葶苈子3克、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症状严重者加蝉衣、路路通;体虚者去葶苈子,如黄芪。 |
【临床疗效】 治疗81例,治愈(耳闭耳鸣消失,听力正常,鼓膜正常)36例,显效(耳闭耳鸣基本消失,鼓膜轻陷)22例,有效(耳闭耳鸣较疗前减轻,鼓膜内陷)17例,无效6例。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医院潘嘉珑。 |
【按 语】 方中麻黄疏风散邪;石菖蒲辛散通窍;防己、葶苈子利水渗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鼻及鼻窦的炎症关系密切,故以杏仁、葶苈子宣肺,肺气行,则鼻窍通,耳有所闻。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张青 周慈发) |
【功能主治】 功能利湿祛痰,开通耳窍。主治中耳积液。 |
【处方组成】 泽泻15-30克、茯苓15-30克、石菖蒲10-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气虚加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痰热加黄芩10克、龙胆草5克;外感风寒加辛夷10克、防风10克、苍耳子10克;外感风热加桑叶10克、菊花1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87耳,痊愈(耳闷胀消失,听力恢复正常,中耳积液阴性,治疗3个月以上未复发)60耳,显效(耳闷胀、听力减退明显好转,中耳积液阴性,治疗1个月以上无复发)6耳,有效(耳闷胀、听力减退好转,中耳积液明显减少)7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90.1%。平均服药14剂。 |
【处方来源】 沪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孙怫全。 |
【按 语】 方中泽泻有利水渗湿之功,使清气上升而除头目诸痰;茯苓健脾利水。助泽泻去痰湿;石菖蒲味辛性温,辛者串通九窍,温则可化饮祛痰湿。能助茯苓、泽泻化痰祛浊;石菖蒲的开窍作用可能对咽鼓管起到扩张作用。气道得通,水湿祛除,则耳能闻五音矣。(张 青) |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散邪,行气化湿。主治中耳积液。 |
【处方组成】 麻黄6克、杏仁10克、苡仁10克、桔梗10克、远志10克、本通10克、防风7克、防已7克、蝉衣5克、制南星4克、木香4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积液清稀黄色去麻黄,加荆芥、连翘、生山栀、黄芩、鱼腥草;积液胶粘加制半夏、川芎、青礞石、沉香。 |
【临床疗效】 治疗126耳,治愈(听力正常,鼓膜穿刺阴性)91耳,有效(听力改善,鼓膜穿刺阴性)32耳,无效3耳。总有效率97.6%。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兴化县中医院五官科程康明等。 |
【按 语】 本病多由外感风邪,循经上乘,壅滞耳窍;或风邪挟湿循经上扰,阻滞经脉,水湿停聚耳窍所致。方中麻黄、防风、蝉衣疏风散邪;木香行气开郁;苡仁、防已、木通、制南星利水渗湿。诸药合用使邪去耳聪。(张青 周慈发)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疏风清热,利湿通窍;(2)方功能疏风散寒,通窍利湿。主治分泌性中耳炎。 |
【处方组成】 (1)银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菊花9克、牛蒡12克、辛夷12克、泽泻15克、车前子9克、石菖蒲15克、柴胡12克,水煎服。(2)荆芥12克、防风12克、羌活6克、细辛6克、茯苓12克、车前子9克、苍耳子12克、藿香9克、桂枝9克、石菖蒲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3耳,痊愈(耳闷堵感消失,纯音听力曲线正常,鼓室压曲线呈高峰型)37耳,有效(耳闷感明显减轻,纯音听力曲线呈传导性耳聋,气导损失较治疗前减少10-15dB,鼓室压曲线呈非平坦型,但鼓室负压超过26.6Kpa以下)3耳,无效3耳。总有效率为93%。服药最少5剂,最多25剂。 |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张青 |
【按 语】 方中以银花、连翘、荆芥、防风为主,在于疏散在表之邪,祛除病因,疏通经气;行气通窍以石菖蒲、辛夷、细辛等为主,石菖蒲、辛夷通利九窍,相互配伍,可使耳窍气行血流;利水化湿以车前子、泽泻、茯苓、木通等为主,此类药物如适当加大剂量。疗效更显著,尤其是泽泻。(张 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