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列表
薯蓣丸
薯蓣丸
薯蓣丸薯蓣丸 ’ 方剂来源 汉。(3)外伤经久不愈 用丸剂治疗。(4)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丸剂治疗。.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外台秘要》薯蓣丸,由薯蓣、牛膝、菟丝子、杜仲、泽泻、赤石脂、干地黄、山茱萸、巴戟、茯苓、石膏、白马茎、苁蓉、五味子、远志、柏子仁组成;(2)《太平圣惠方》薯蓣丸,由薯蓣、干熟地黄、桂心、附子、人参...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暂未分类
药方详情
薯蓣丸 ’ 方剂来源 汉。《金匮要略》。又称大山芋丸。 组成与用法 薯蓣(
山药
)300克
当归
100克
桂枝
100克
神曲
100克 干
地黄
120克 大豆黄卷100克
甘草
280克
人参
70 克
阿胶
70克
川芎
60克 白芍药60克
白术
60克
麦门冬
60 克
防风
60克
杏仁
60克
柴胡
50克 桔梗50克
茯苓
50克干姜30克 白蔹20克
大枣
100枚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吞服6-9克,日服1—2次,用酒或温开水送服。也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补益脾胃,生化气血,祛风除邪.主治虚劳不 足,头晕目眩,身重少气,赢瘦纳减,骨节烦痛,风气百疾,脉沉细无力。 现代临床 常用以治疗肺结核,反复感冒,外伤经久不愈,又用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荨麻疹,白内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症.例如: (1)空洞性肺结核 本方去
桂枝
、
川芎
、干姜,加侧柏叶、仙鹤草治疗。患者病已20余年,2周来咳嗽咯血、短气少食,x线摄片显示两肺上方有3个空洞形成。结果:服汤药15剂后,血止,症情好转,后改服丸药,3月后自觉症状消失。随访2年,病情无复发。X线摄片复查显示:两肺呈广泛斑点状钙化阴影,右肺上部外侧留有两个未闭合的厚壁空洞(《河南中医》1988年第3期)。 (2)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本方去
大枣
、大豆黄卷、
地黄
、
神曲
,加半夏、黄芩治疗。患者病已3年,伴上腹部疼痛、眩晕乏力、腰膝冷痛。结果:服药15剂后,腹痛减轻;继进70剂,食欲大增,体力恢复;再进30剂,告愈。经胃镜检查,溃疡消失(《山东中医杂志》1987年第6期)。 (3)外伤经久不愈 用丸剂治疗。患者左食指刀伤,伤口时流黄水,半年不愈。结果:服药30天后,创口痊愈,食指灵活如初(《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4)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丸剂治疗。患者手指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全身困乏,病已2年余。结果:服用丸剂100天后,症状明显缓解;再进丸剂而愈。 1年后随访,未曾复发(《河南中医》1988年第3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虚劳亏损,兼有外邪之症。方中重用
山药
补养脾胃,合以八珍汤补益气血,以除虚劳为主;佐以
桂枝
、
柴胡
、
防风
,以疏散外邪;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能驱之于已侵之后,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羸弱乏力、头目眩晕、日久不愈,或易于感冒,或兼有衷证、关节酸痈,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营血亏损明显,可去
桂枝
、干姜;风邪不甚,可去
桂枝
、
防风
、桔梗。 .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外台秘要》薯蓣丸,由薯蓣、
牛膝
、
菟丝子
、
杜仲
、
泽泻
、
赤石脂
、干
地黄
、
山茱萸
、巴戟、
茯苓
、
石膏
、白马茎、苁蓉、
五味子
、
远志
、
柏子仁
组成;功能补益督气,健脾养心;主治五劳七伤,目眩惊悸等症。 (2)《太平圣惠方》薯蓣丸,由薯蓣、干熟
地黄
、桂心、
附子
、
人参
、
石斛
、
肉苁蓉
、
鹿茸
、
茯苓
、
菟丝子
、
磁石
、
天门冬
、钟乳粉组成,功能温补肾阳;主治肾气不足,肌体赢瘦,腰脚无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