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胃脘痛 健脾理气和胃治方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炎症,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及生活环境、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慢性胃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痛并伴有气胀“老胃病”食疗法来辅助治疗

近段时间,凉意越来越浓。记者从广州各大医院的消化科了解到,近日患胃病或老胃病复发的病人明显增多。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从中医的角度解释说,在胃病发病的病因中,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寒,其中对胃影响最大的是“寒”。换句话说,胃最怕受寒,小儿出世穿肚兜,人们大热天睡觉要盖肚子,都是怕胃着了凉。她建议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日常起居注意防风寒的同时,在饮食上可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腹胀便溏1年 经络诊察治之

李某,女,30岁,2009年6月16日初诊。症候:腹胀、便溏1年。来诊时手足凉,畏寒,偏头痛,口苦,心中急躁;经前精神不好,白带多,易倦;脉滑弦沉,舌胖苔白,根部有剥脱。经络诊察:手足太阴经异常。辨经:病在太阴经。选经:太阴经、任脉。脾虚肝乘。选穴:针刺太白、太渊,气海(使用TDP治疗仪)。治疗1次以后便溏有好转,但若饮食不洁会偶发作。再巩固疗效3个疗程便溏基本缓解。医案解读本案经络诊察发现太阴经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脘痛的症状与验方一则

胃脘痛多由于胃中湿热,症见吐酸恶心,还伴有上腹疼痛,口苦口干,喜饮冷,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多滑数。拟方:苍术25克,陈皮、吴茱萸各45克,黄连30克,(老陈土炒)、黄芩45克(土炒)。服用制法:将上药捣细,掺神曲末为糊剂,做丸药,如豌豆大。每次服2-8克,津液咽服,每天3次。功效:清热燥湿,和胃行气。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燥湿;苍术燥湿健脾;陈皮行气化湿和胃,吴茱萸止呕降气,疏肝止痛。此方对多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五更泄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 疗效不错

五更泄,又名鸡鸣泄、晨泄,是指黎明之前,五更时分出现的泄泻。此病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陈宝贵教授遇到此类病症,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补骨脂15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6克,吴茱萸3克,炒白术15克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疗肠胃不适的小偏方

天气炎热,湿气渐增,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胀气等肠胃不适,怎么办呢?    治食欲不振的妙招:  乌梅陈皮茶  材料:乌梅3克,陈皮及砂仁各5克。  功效:乌梅可解热生津,镇呕及促进食欲;陈皮理气健脾,助消化;砂仁化湿行气,温脾开胃及止泻。  按压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机能,促食欲,助消化。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四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脘刺痛食后痛剧 治胃溃疡

处方:蒲黄、五灵脂、当归、赤 芍、元胡各5克,旱莲草12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活血止血,理气止痛。主治:胃溃疡,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胃脘刺痛,食后痛剧, 痛处固定,大便色黑。 关智以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呃逆连声自拟方降胃止呃方加减

膈肌痉挛俗称呃逆病或胃神经症,属膈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系呃逆,吸气时声门突然闭合产生一种呃声,这种膈肌异常的收缩运动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临床上呃逆是一种症状,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如平常进食过快,进刺激性食物和吸入冷空气等产生膈肌痉挛,轻者间断打嗝,重者可连续呃逆或呕逆,腹胀、腹痛,个别小便失禁。它是由于某种刺激引起膈神经过度兴奋,膈肌痉挛所致,可以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属中医“呃逆”的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克罗恩病 培补中气促进吸收是治疗的关键

克罗恩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常长期不愈。但结合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能有效控制病情,长期维持稳定状态。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多诊为腹痛、泄泻等病,其病机复杂多样,但临床上多见内热,或兼痰湿,或热毒伤阴,或热瘀互结,罕见脾肾阳虚。治疗的关键是无论何种辨证分型,均应立足于培补中气、促进吸收。在预防上,要注意饮食宜忌、起居有常。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痢疾按照张张锡纯氏之法治之

1978年夏天,黑龙江省一林业局子弟中学姚校长患痢疾住院治疗,各种抗生素叠进,止痢药片频服,一周后病情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加严重,每天不停地便出红白相间、鱼冻样便,家属只好把两张床并起来中间留一道缝,让他躺在中间,下面放便盆盛接之。当时我正在该中学任语文教员,业余时间钻研中医。姚校长之妻找到我,说:“校长快不行啦,你救救他吧!”我立即赶到病房看望,当时校长已十分衰弱,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翻身都很困难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枳壳入药治胃肠病

枳壳别名枸橘、枳、铁篱笆、铁篱寨、野橙子等。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香圆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酸,性微寒。具有行气破积、泻痰除痞的功能。胃下垂: 1.取枳壳60克,加2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待发胀变软时取出,剪成细块,再放回原液中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水再煎,共煎3次,去渣取汁。将3次滤液摇匀,用文火浓缩成66%的煎汁。每日口服3次,每次10-20毫升,饭前半小时服用。2.枳壳、当归各15克,山楂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萎缩性胃炎分为二型治疗

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由于农村医疗资源不足,患者早期不够重视或失治、误治等,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本病原以中老年较多见,现亦年轻化。萎缩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嘈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胃镜检查发现正常胃黏膜变为灰色或灰绿色,黏膜层变薄,在局限的萎缩区可见其周围黏膜稍有隆起等,现代医学认为是“胃癌”的前期潜在因素。  中医学认为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饮食不当,恣食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