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腹胀病因多 用药细斟酌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认为腹胀不是什么大病,大多挺一挺,自行买些药来用。不过,自行用药对付腹胀有许多学问,要选用合适的药物,就应该对腹胀的治疗药物有更多的了解。两肋发胀、胃区饱满(即上腹部发胀):可选择促上消化道动力药。如吗丁啉(多潘立酮),它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道下部括约肌的张力,防止胃一食道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和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有效防止胆汁反流,不影响胃液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按摩太白穴 腹泻可止
太白穴是人体健脾补肺的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太白穴主治疾病: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按摩太白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姚乃礼应用“络病”理论治消化系统疾病
络病理论是中医疾病学的重要内容。 《黄帝内 经》谓: “五脏之道, 皆出于经隧, 以行血气, 血气不 和, 百病乃变化而生” 。 所谓络脉亦属于经隧, 各种 病变多由经隧血气不和而致。 清代叶天士提出 “久病 入络” 的观点, 对络病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论述, 并广 泛应用于临床, 对络病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疾病、 糖 尿病、 肾病、 风湿性疾病等慢性病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部不适泡壶行气健胃花茶
玫瑰砂椒茶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刘友章教授材 料玫瑰花6克,砂仁6颗(研碎),胡椒6粒(研碎)做 法三药放入壶中,用开水冲泡作茶饮服功 效此方有行气健胃止痛之功,适合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伴有胃痛嘈杂、胸腹胀闷等症状者。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糜烂性胃炎的饮食健康
糜烂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的破损,破损深度不超过黏膜肌层,是介于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之间的常见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糜烂性胃炎患者患病率有所提高。文献报道,糜烂性胃炎内镜检出率为0.3%-12.7%。糜烂性胃炎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烧灼感、嘈杂、厌食、饱胀感等,症状严重的时候伴有出血,如解柏油样黑便,甚至吐血、呕血导致死亡。引起糜烂性胃炎的原因很多,如饮食、严重创伤、感染、非甾体抗炎药、大手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止痢 大蒜粥 酸梅粥 长命粥
大蒜粥 用紫皮大蒜2个,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蒜去皮,洗净,同糯米一同煮粥,加白糖调味;用法是食粥,每日1次,连服3天;功效是化湿解毒,温里涩肠止痢。适用于寒湿痢。酸梅粥 用酸梅粉40克,西米50克,白糖适量;将西米洗净,酸梅粉用水调匀,一起入锅熬成粥;用法是食粥,每日1次,连服3天;功效是收敛止痢。适用于肠滑下痢。马齿苋薏苡仁粥。用马齿苋、薏苡仁各30克;将上料共煮成粥;用法是顿食,每日1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上消化道出血(呕血 黑便)治方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的出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中药方治疗效果显著。一:主治 呕血、黑便。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 大黄、白芨各等份。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3~4 5克,日服3~4次,温开水送服。出血量多势急者,可每2小时服药1次。 功用 止血、祛淤、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溃疡性胃炎 枯螵散治疗
患者杨小军,男,41岁。2012年8月23日来诊。胃痛,嘈杂反酸一周。该患者自述多年前就常感觉胃痛隐隐,嘈杂不适,有轻微烧灼感,偶吐酸水,食纳差,饭后腹胀疼痛加剧,四肢倦怠。经多家医院诊断为溃疡性胃炎,服用西药后疗效尚可,但易复发,近日因病情加重来诊。以枯螵散治疗:海螵蛸40克,醋延胡索30克,枯矾25克,甘草25克,乌药25克,白及30克,佛手30克,琥珀20克。上列诸药共研细粉,每服3克,日3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有效率为94%
方药:半夏12克,黄芩、干姜、党参各10克,黄连6克,大枣4枚,炙甘草9 克。加减:伴恶心呕吐明显者加旋覆花、生姜各10克,竹茹6克;食欲不振者加谷芽、麦芽各20克;便溏者加陈皮6克,白扁豆12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嘱戒烟酒、浓茶,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食品,睡觉时床头抬高20厘米。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治疗67.例,治愈17 例,显效38例,有效8例,无效4例。其中34例随访半年,治愈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以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嘈杂”、“吐酸”、“胃脘痛”等范畴,临床上常分7型辨治。 肝胃不和: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胃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气频频,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苏梗、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海螵蛸、延胡索、绿萼梅。中成药有气滞胃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黄帝内经》胆胃同治的理论探讨
胆胃同治法, 是指针对因胆胃生理功能失常而引 起的一些疾病, 采取同时治胆和治胃, 以使失衡的脏 腑生理机能恢复正常的一种治法。 胆胃同治理论的 提出, 渊源于《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 , 并 在后世的发展应用中不断得到完善, 成为胆胃相关 疾病论治的重要指导, 丰富了中医脏腑同治的理论 内涵。胆胃同治的理论渊源胆胃同治理论渊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 。 如 《灵枢 ·四时气》中记载: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周岱翰谈食养:大肠癌中医饮食调理
专家简介周岱翰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广东省名中医。被国务院授予“卫生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50年。擅长:治疗肝癌、肺癌、肠癌、乳腺癌等晚期癌瘤。大肠癌 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在全世界大肠癌的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研究发现高发区的人均以肉食为主,食物内脂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1..
«
167
168
169
170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