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介绍几款“五更泻”食疗方供选用
在天气转冷的时候,有的老人凌晨突然腹痛想拉肚子,然后就“十万火急”地上厕所,“一泻千里”后,肚子舒服了许多。中医认为,这种慢性腹泻大多是由脾肾阳虚引起,俗称“五更泻”。这类人除了黎明前容易迫不及待地去厕所外,平常还会有腹部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诸多表现。“五更泻”患者,三餐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可暴饮暴食和饥饱不均;最好吃低脂、高维生素(特别要重视B族维生素)、低纤维素、容易消化的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妇人经期大便泄泻 临床辨治
妇人每值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亦称“经来泄泻”。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脾胃虚寒型症见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脘腹冷痛,神疲肢倦,经行量多,色淡质稀,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气,或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治宜补脾温中,除湿止泻,方用理中丸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肝郁脾虚型症见经行之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凌晨经常腹泻是阳虚
发生在黎明前、凌晨时分的慢性腹泻,被中医称为“五更泻”,是中老年人的冬季常见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每到黎明的时候,肚脐周围腹部就会发生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这种腹泻往往病程很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烦恼。中医认为,五更泻多是肾阳虚的一种表现,所以有肾泻之称。人至中老年,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即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而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泄泻。五更时分正当阴气最盛、阳气未复之际,在这种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临床治腹胀 辨别虚实
1997年,乡邻李姓妇人,患腰部胀满而数次到余处诊治。观其腹胀如鼓,下午尤甚,大便溏薄,口干口苦纳差,脉弦细,苔薄白。余认为患腹胀者多腑气不通,当理气除胀以通之。故首以平胃散加枳壳、青皮、木香、乌药、佛手之品。药后胀满未除,又加大腹皮、甘松、炒莱菔子。药后胀更甚,余无策,请家父诊疗。 父诊后说:腹胀当辨虚实,细观患者,口干口苦,午后胀甚,大便也溏,可视为脾虚不运之象。即处方健脾益气为治。 处方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分型辨证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胃病,临床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与慢性肥厚性3类。由于溃疡病、胃息肉与胃癌等都可并见慢性胃炎,彼此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的研究,对于防治上述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型辨证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1.肝胃气滞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胃部饱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脾胃不和爱打嗝
有些上了年纪的人经常出现打嗝,甚至呕吐等情况,有时连饭也不想吃了。其实,“打嗝”只是民间说话,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作“嗳气”,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经常打嗝,就提示该养养脾胃了。脾胃虚弱的人,往往在进食高脂、高蛋白饮食,或大量饮酒,或冷、热、辣等刺激性食物,尤其是吃一些含碳酸的饮料,比如可乐、汽水等,会出现频繁的嗳气,难以自主,打嗝几天不好。这类人可以服用中药保和丸以健脾和胃降逆;或以指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胃痛 陈卫川六香丸
陈卫川,男,1939年生,回族,中共党员。首届全国名中医、宁夏名中医。历任宁夏吴忠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院长,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内科主任。现为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回医药分会副会长,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近年来致力于回族医药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回族医药挖掘整理工作,创建民间回族医药展示馆。以回医理论为指导诊治各科疾病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晨泻“五更泻”的验方和中成药
“五更泻”又叫晨泻、鸡鸣泻,是指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则安,同时伴有畏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表现,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五更泻”主要是由于肾阳虚衰所致,治疗应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为主,四神丸有不错的疗效。 四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组成,可煎汤内服,也可制成丸剂服用。方中补骨脂是君药,善补命门之火,辅以肉豆蔻暖脾涩肠,佐以吴茱萸、生姜以温中散寒,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下垂的防与治
胃下垂是指整个胃的位置下移的一种疾病,发生胃下垂的原因与体质有关,其发病患者以瘦弱无力型体质者为多,女性发病率更高,主要是由于禀赋薄弱,平时缺乏锻炼,加之饮食失节、暴饮暴食,或七情内伤、劳役过度等,进而出现胃下垂。妇女由于生育较多,或患有消耗性疾病,或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因为易使腹壁肌肉松弛,脂肪消失,腹压降低而引起胃的位置下移,也可引发胃下垂。胃下垂在祖国医学中属“胃缓”范畴,虽非危险疾病,但由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疗慢性腹泻方病例与疗效
应用桃花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43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4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26 例,女17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3岁,.其中20~50岁者22例, 51~63岁者21例;病史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1年。43例患者均经肠镜检查排除肿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等疾病。辨证要点:每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物,夹有不消化食物,迁延反复,脐腹冷痛,饮食减少,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胃寒四个小偏方
胃寒指脾阳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1.老母鸡1只(中等大小),去毛、净膛。另取砂仁12克、高良姜6克,用纱布包好,放入鸡肚中共炖,熟后去药包。食肉饮汤,每周1次。可暖胃散寒。2.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慢性胃炎 要内养和外动相结合
西安的李女士前几天,她打来电话,诉说自己的困扰。原来,她父亲患慢性胃炎多年,饭量总是很少,因为胃痛也很少运动。看着父亲一天比一天消瘦,李女士和家人跟着担心。她说自己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带着李女士的问题,记者专访了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李学武。李学武主任医师说:“治慢性胃炎,要内养和外动相结合。”据介绍,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中老年人多发。患病后,患者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饭量减少、上腹饱胀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1..
«
168
169
170
171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