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243 个相关结果.
  • 八味黄芪散

    …,好肉速生。”各家论述 张奇文,朱锦善:症见反复外感,神疲倦怠,面白少华,多汗易汗,纳呆食少,便秘或泄泻,肢冷或恶热,夜寐不安,咽喉红肿,舌红苔滑,脉弱,指纹淡紫。治以益气健脾,滋阴清热。八味黄芪散(《千金方》)加减,药用黄芪、茯苓、防风、五味子、大青叶、仙灵脾、牡蛎、鸡内金、甘草。热盛,加黄芩、连翘;形寒,加补骨脂、菟丝子;纳差,麦芽、山楂;便秘,加火麻仁、瓜蒌仁。(《实用中医儿科学》…
  • 接骨膏

    …《中医外伤科学》:接骨膏 处方 五加皮30g,乳香15g,没药15g,土鳖15g,骨碎补15g,白及15g。 制法 上为细末,蜂蜜或白酒调成糊状。 功能主治 接骨、活血、止痛。主骨折损伤。 用法用量 外敷。 摘录 《中医外伤科学》 《圣惠》卷六十七:接骨膏 处方 猕猴项骨2两,水獭骨1两,猫儿项骨2两,龟壳2两。 制法 上为细末,入瓶子内,不…
  • 黄耆甘草汤

    …疣体、干扰素)治疗90例患者对照,疗程为30日。临床疗效评价以肉眼观察无疣体生长,HPV抗体检测阴性为痊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4.4%,且治疗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国性科学》2005年第5期) 2.前列腺炎:本方加味治疗前列腺炎患者15例,疗程为3~9周。临床疗效评价以排尿时阴茎刺痛消失,尿道无刺痒或不适感,前列腺无触痛,腺体质软,镜检正常者为痊愈。结果:3周痊愈者6…
  • 救苦观音散

    …目中忽然红肿,黑睛生白星者,为馀毒藏于肝经,上攻于目,其势甚暴,与痘疮入目不同。若痘疮入目,则服清毒保目汤以保目,俟痘痂落,目亦愈。此症起于痘后)病一出,甚猖狂,倘失治,目必盲。(倘失治,多成旋螺、蟹睛、凝脂之类)泻肝类,(加味龙胆汤、救苦观音散、谷精汤、清毒拨翳汤)拨翳汤(外点明目定痛药)。”2.《中医眼科学》:“邪毒深重者,可去细辛、防风,选加蒲公英、银花、地丁、野菊花以解热清毒;如毒邪内陷而…
  • 凉血地黄汤《外科正宗》

    …》:“肌衄《张氏医通。诸血门》: “血从毛孔出者为肌衄。 ”临床所见如出血性疾病、紫癜以及败血症等,出现大片瘀斑,概属肌衄范围。其病机多由心肝热炽,迫及阳明,血热妄行,溢于肌腠而成。治以清热凉血为主,一般可选用犀角地黄汤、 凉血地黄汤(《外科正宗》)方。”《新编中医外科学》:“凉血地黄汤,治脏毒,肛门疼痛,大便坠重,便血,头晕、眼花、腰膝无力者。”《实用千方速记》:“凉血地黄汤。药对:黑连生地归草…
  • 六神丸

    …能主治 久服能使脾土健运,肾气固摄,阳升阴降,水道分利。主五泄,昼夜无度,滑泄不禁,精力虚惫,形神枯萎者。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 《活人方》卷四 《喉科心法》卷下引雷允上方:六神丸 处方 关西黄1钱5分,上辰砂1钱5分(须镜面劈砂),杜蟾酥1分5厘(烧酒化),粗珍珠1分5厘,当门子1分5厘,百草霜5分。 制法 上为细末,米浆为丸,如芥菜…
  • 救脑汤《辨证录》

    …辨证录·头痛门》:‘人有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此病一时暴发,法在不救,盖邪入脑髓而不得出也。’病情危重,宜急灸百会穴,服黑锡丹及大剂参附汤或救脑汤等。参见头痛条。”2、《中医内科学》:“真头痛:症见起病急暴,剧烈头痛,连脑户尽痛,手足逆冷至肘膝关节,或有火热烦躁,面目红赤,头痛如破,如裂,项强,常伴有剧烈呕吐,甚则抽搐,谵语发狂,病情危重。由气血极虚、风寒暑湿之邪入脑所致…
  • 开关散

    …保无事。 摘录 《验方新编》卷十一 《喉科指掌》卷二:开关散 处方 皂角刺1钱,细辛5分,冰片2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缠喉风,因肺感时邪,风痰上壅,阴阳闭结,内外不通如蛇缠,颈下壅塞,甚者角弓反张,牙箝紧闭。 用法用量 吹入鼻内;再针颊车左右2穴,点艾数壮。牙关可开。 摘录 《喉科指掌》卷二 《金鉴》卷三十九:开关散 处方 …
  • 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倍柴胡,加黄连,自抵过而上者,加木通、五味子。使用注意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调畅情志,定时起居。药渣和药液的热气用以熏眼,疗效更佳。重要文献摘要 《实用中医儿科学》:“若见羞明碜涩难睁,伴灼热赤痛、热泪如汤,甚则兼见黑睛生翳,为邪热内盛,上犯于目。三、治法与处方原则本病治疗,宜内外兼治。外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内治应分清偏风重、偏热重,或风热并重之不同。风重于热…
  • 升麻清胃散

    …地黄丸加减。”6、《证治歌诀》:“ 又若,口渴一症,莫甚阳明,以有汗与无汗,分在表无汗与在经有汗,经宜白虎汤,表利葛根汤,又有,唇焦口臭,烦热昏沉,渴不消水,癍毒内蒸,宜投升麻葛根汤,伏热斯清。若积热酿于厚味,当升麻清胃散以涤膻腥(并《大白》)。”7、《中医内科学》:“ 症见龈衄如涌,口臭齿坚,龈肿腐烂,大便秘结。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沉实,治宜清胃泻火。方用升麻清胃散、小承气汤加减。”8、《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