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4 秒,为您找到 10553 个相关结果.
  • 抑肝化痰汤《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引冷柏枝方 痰热肝火证,痰多而粘稠色黄,或结为块,胸膈痞闷,恶心时作,口干口苦,头晕目眩,胁痛目赤,烦躁易怒,少寐多梦,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或弦数 清热化痰,凉肝泻热 抑肝化痰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引冷柏枝方。具有清热化痰,凉肝泻热之功效。主治痰热肝火证,痰多而粘稠色黄,或结为块,胸膈痞闷,恶心时作,口干口苦,头晕目眩,胁痛目赤,…
  • 骨痨散《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

    …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 1、流痰(骨关节结核); 2、附骨疽(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活血通络,抗痨杀虫 骨痨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具有活血通络,抗痨杀虫之功效。主治1、流痰(骨关节结核); 2、附骨疽(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组成 全蝎、蜈蚣、虫各等份。用法用量 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每日一次,每次3g蒸鸡蛋服用,服 一周为一疗程,停药一周后,又…
  • 理气通经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肝气郁结,经行后期,经色紫红有块,小腹胀痛,胸胁或乳房作胀 开郁行气,活血调经 理气通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具有开郁行气,活血调经之功效。主治肝气郁结,经行后期,经色紫红有块,小腹胀痛,胸胁或乳房作胀。 组成 当归、川芎、丹参、红花、香附、青皮、益母草。功用 开郁行气,活血调经。主治 肝气郁结,经行后期,经色紫红有块,…
  • 凉血活血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心肝二经蕴热郁于血分,蒸灼肌肤所致血热白疙,皮肤起红斑,基底红较明显,表面银白色鳞屑多,剥离后有出血点,发病迅速 清营凉血活血 凉血活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具有清营凉血活血之功效。主治心肝二经蕴热郁于血分,蒸灼肌肤所致血热白疙,皮肤起红斑,基底红较明显,表面银白色鳞屑多,剥离后有出血点,发病迅速。 组成 槐花、紫草根、赤芍、白茅根、生地、…
  • 丹参散结汤《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脾肾两虚,寒湿瘀阻阴茎所致之玉茎疽 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理气止痛 丹参散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脾肾两虚,寒湿瘀阻阴茎所致之玉茎疽。 组成 丹参、玄参各12克,当归、白芥子、山药、丝瓜络、橘核、生地黄、熟地黄、莪术各10克,肉桂6克,忍冬藤30克,鸡血藤20克。制法 日1剂,水煎服。功用…
  • 八味黄芪散

    …,好肉速生。”各家论述 张奇文,朱锦善:症见反复外感,神疲倦怠,面白少华,多汗易汗,纳呆食少,便秘或泄泻,肢冷或恶热,夜寐不安,咽喉红肿,舌红苔滑,脉弱,指纹淡紫。治以益气健脾,滋阴清热。八味黄芪散(《千金方》)加减,药用黄芪、茯苓、防风、五味子、大青叶、仙灵脾、牡蛎、鸡内金、甘草。热盛,加黄芩、连翘;形寒,加补骨脂、菟丝子;纳差,麦芽、山楂;便秘,加火麻仁、瓜蒌仁。(《实用中医儿科学》…
  • 升麻清胃散

    …胃散,加酒蒸大黄。”2、《症因脉治》:“ 凡治血症,要明血去火亦去,可用血脱益气。若血去火存,但可补血凉血,切不可用温燥,至牙衄阳明经血热,用升麻清胃汤、酒大黄、生犀角,则血立止。”方论选录3、《中医儿科临证备要》:“以衄血为主症。秦皇士曰:‘牙衄者,即牙龈出血之症。’一身发寒热兼表证者为外感牙衄,治用干葛防风汤(千葛、防风,荆芥、石膏、知母),身无表证者为内伤牙衄,治用升麻清胃散(升麻、生地、川…
  • 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者,倍柴胡,加黄连,自抵过而上者,加木通、五味子。使用注意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调畅情志,定时起居。药渣和药液的热气用以熏眼,疗效更佳。重要文献摘要 《实用中医儿科学》:“若见羞明碜涩难睁,伴灼热赤痛、热泪如汤,甚则兼见黑睛生翳,为邪热内盛,上犯于目。三、治法与处方原则本病治疗,宜内外兼治。外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内治应分清偏风重、偏热重,或风热并重之不同。风重于…
  • 茯苓琥珀汤《卫生宝鉴》

    …合孙,病小便数而欠,日夜约去二十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脉沉缓,时时带数。随处茯苓琥珀汤,两服减半,旬日良愈。”《淋证》:“茯苓琥珀汤:治小便数而欠,淋涩,脉沉缓,时时带数。”《实用中医儿科学》:“明代张三锡除提出以尿量多少鉴别虚与热外,还论及治疗相关方药,其云:‘数而少,热也,茯苓琥珀汤利水;数而多,虚也,薯蓣、莲肉、益智仁之属收之。’”《中华医方 内科篇 心系病》:“伤风,恐怖惊惶…
  • 加减真武汤

    … 《实用中医儿科手册》:加减真武汤 处方 熟附子1-1.5g,茯苓2-3g,红花2-3g,黄耆2-3g,白术1.5-3g,人参1.5-3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1-2g,地锦草5-9g。 功能主治 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主新生儿硬肿症,属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型。 注意 对体重大低的(如2公斤以下)新生儿应酌情减量。 摘录 《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