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53 秒,为您找到 1367 个相关结果.
  • 羚羊散血饮

    …清肝解郁,凉血活血。主云雾移睛,证属气郁化火,迫血妄行,发病急骤,见影色红,头痛目胀,口苦耳鸣,胸胁胀痛,舌红脉数者。 临床应用 云雾移睛:程××,男,21岁,社员。1974年7月11日初诊:半月前左眼忽然发病,自觉眼前一片红光,视物不清。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积血症,经治疗有所好转。现觉眼前有红色彩云飘动,时隐时现,头痛耳鸣,两胁胀痛,口苦。检查,视力,右眼1.5,左…
  • 加减复脉汤

    …钱(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滋阴补血复脉。 主治 温病后期,久热伤阴,津液耗伤,或久热不退,口干唇燥,烦躁不安,心悸,舌红无苔,脉结代或细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等病症。 1.心律失常:本方随证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80例,与西药(盐酸普罗帕酮、泛癸利酮、丙胺太林)治疗组80例对照,疗程为1个月。疗效评…
  • 解郁和中汤

    …功效。主治胸膈痞满,内热夜不安卧,卧则愈闷。症见胸膈痞满,嗳气吞酸,恶心欲呕,胃中郁热,口干不欲饮,夜不安卧,卧则愈闷,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食管炎。 《万病回春》卷三:解郁和中汤 处方 陈皮(去白)3,6克 赤茯苓3克 半夏2.4克 青皮(去瓤,醋炒)1,5克 香附末(童便炒)3克 枳壳(麸炒)3克 栀子3克 黄连(姜汁炒)2.1克 神曲(炒)2.1克 厚朴(姜炒)2.1克 …
  • 胆道驱蛔汤《新急腹症学》

    …,脉象弦滑或滑数,舌苔黄腻或黄燥。方义 本方用槟榔安蛔杀虫为君药,使君子、苦楝皮为臣助其杀虫之功,川朴、元胡、木香合奏理气止痛之效,为佐药,大黄导滞泻下,助排虫之力,诸药合用,有疏肝理气,安蛔驱虫之功。运用 临床上常用于症见发热,不思饮食,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象弦滑或滑数,舌苔黄腻或黄燥的患者。注意事项 1.本方应用于无明显胆道感染征象者,相当于单纯性胆道…
  • 麻黄蝉蜕汤

    …用法用量 水煎内服。功用 祛风散寒,解表宜腠。主治 荨麻疹(风寒型)。运用 诊断要点为疹出色白,碎小微红,冷时发作,遇热则轻。畏风,兼以表症。苔薄白,脉浮紧。临床常用于荨麻疹(风寒型)。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风寒型:疹出色白,碎小微红,冷时发作,遇热则轻。畏风,兼以表症。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宜祛风散寒。常用方剂:如荆防化疹…
  • 调经破瘀汤

    …钱,赤芍3钱,丹皮3钱,栀子3钱,桃仁4钱,红花3钱,木贼3钱,蝉蜕3钱,菊花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 月经攻眼,两眼赤丝满目,白膜点点,热泪常流,不痒稍疼,月经先期,气盛血热者。 临床应用 月经攻眼症韩某,女,27岁。经时腹疼,两乳胀疼,头疼目赤,酸疼流泪,风轮上生白云点点,六脉皆数,两目赤胀。此乃肝火太盛,上冲于脑。先刺太阳、合谷、睛明等穴,以泻太阳之火;内服调经破瘀汤,四五…
  • 神交汤《辨证录》

    …卷四。具有大补心肾的功效。主治健忘。心肾两开,对人说话,随说随忘,人述其言,杳无记忆,如从前并不道及。症见健忘,眩晕失眠,腰膝疫软。临床治疗应用于神经衰弱以及老年性痴呆等见上述症状者。 组成 人参一两(30g),麦冬一两(30g),巴戟天一两(30g),柏子仁五钱(15g),山药一两(30g),芡实五钱(15g),玄参一两(30g),丹参三钱(9g),茯神三钱(9g),菟丝子一两(3…
  • 加减六味地黄丸

    … 摘录 《医学碎金录》引《家庭常识》第七集 方出《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加减六味地黄丸 处方 生地15g,丹皮9g,茯苓9g,泽泻9g,山药9g,当归9g,丹参9g,茜草9g,红花9g,生甘草6g。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活血软坚。主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摘录 方出《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
  • 姜桂汤《全生指迷方》

    …,牡蛎(熬)三两,栝蒌根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中医火神三书 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其人定无外感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忿嚏不休,或畏寒,或两脚冷,法宜扶阳,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阳旦汤之类。”《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 幼幼新书》:“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此皆得之于冬中风寒之气,寒气藏于骨髓之…
  • 开郁舒肝丸

    …,开郁止痛;以山楂、六曲、砂仁为佐,醒脾和胃,消食化积;以茯苓、白术、甘草为使,补脾益气,健胃和中。全方药味,共奏舒肝健胃之功。 运用 1、本方系开郁顺气,舒犴健胃之剂。多用于治疗因肝胃失和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等病症。 2、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是:胁肋胀痛或串痛,院痞不舒,嗳气,呃逆,精神抑郁,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3、临床用于胁痛、消化不良、胃脘痛等。 …